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第一章-动物传染病的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25 11:51:2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一章 动物传染病的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2.5学时)

主要内容

1、 传染病的概念及与非传染病相区别特性; 2、 感染的类型

3、 传染病发展的四个阶段

4、 动物传染病流行过程中的三个基本环节 5、 疫源地与自然疫源地的关系

6、 流行的表现形式和及流行过程的季节性和周期性 7、 影响流行过程的自然、饲养管理和社会因素 自学内容 1、 感染的分类

2、 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来源及种类 基本要求

l、掌握相应的基本概念 2、掌握传染病的特性、发展阶段 3、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及相互关系 重点

感染的概念:传染病的概念;传染源、传播媒介、易感动物的概念;疫点、疫区、疫源地的概念:传染病的流行形式。 难点

病毒的持续性感染;慢病毒感染;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的关系

第一节 感染和传染病

(一)、感染(infection):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一定的部位定居、生长繁殖,从而引起机体产生一系列的病理反应,这个过程称为感染。

显性感染:当病原微生物具有相当的毒力和数量,而机体的抵抗力相对地比较弱时,动物在临诊上出现一定的症状,这一过程称作显性感染。

隐性感染:如果侵入的病原微生物定居在某一部位,虽能进行一定程度的生长繁殖,但动物不出现任何症状,这种状态称为隐性感染。处于这种情况下的动物称为带菌(毒)者。

病原微生物进入动物体不一定都能引起感染过程,因为在多数情况下,动物机体的条件不适合侵入的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或动物机体能迅速动员防御力量将侵入者消灭,从而不出现可见的病理变化和临诊症状,这种状态称为抗感染免疫。换句话说,动物机体对病原

微生物有不同程度的抵抗力。

动物对某一病原微生物没有免疫力(即没有抵抗力),称为有易感性。病原微生物只有侵入有易感性的动物机体才能引起感染过程。

(二)传染病: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为传染病。

1.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与动物机体相互作用引起的。每一种传染病都有其特异的致病性微生物。

2.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3.大多数耐过传染病的动物能获得特异性免疫。

4.被感染的机体能发生特异性反应,如产生特异性抗体和变态反应等,可以用血清学等方法检查出来

5.大多数传染病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特征性的临诊表现。

第二节 感染的类型和传染病的分类

(一)感染的类型 1、按感染的发生分:

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 2、按感染的部位分:

全身感染和局部感染 3、按病原的种类分:

单纯感染、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 4、按症状是否典型分:

典型感染和非典型感染 5、按疾病的严重性分:

良性感染和恶性感染 6、按病程长短分:

最急性、急性、亚急性、慢性感染 7、按临床症状分:

显性感染、隐性感染、一过型感染、顿挫型感染

病毒的持续性感染(Persistent infection):指动物长期持续的感染状态。由于入侵的病毒不能杀死宿主细胞而形成病毒与宿主细胞间的共生平衡,感染动物可长期或终生带毒,而且经常或反复不定期地向体外排出病毒,但常缺乏临诊症状,或出现与免疫病理反应有关的症状。

慢病毒感染(slow virus infection):又称长程感染。是指潜伏期长,发病呈进行性且最后常以死亡为转归的病毒感染。包括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HIV-1、马传贫)和朊病毒(也称朊粒)。

(二)传染病的分类 1、按病原体分类

病毒病、细菌病、支原体病、衣原体病、螺旋体病、放线菌病、立克次体病和霉菌病。 2、按动物种类分类

猪传染病、鸡传染病、鸭传染病、鹅传染病、牛传染病、羊传染病、马传染病、犬传染病、兔传染病、多种动物共患传染病以及人兽共患传染病等。

人兽共患传染病(zoonosis)是指人与脊椎动物共同罹患的传染病,如鼠疫、狂犬病等。 3、按受侵害的主要器官或组织系统分类

全身败血性传染病和以侵害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免疫系统、皮肤或运动系统等为主的传染病等。 4.按病程长短分类

最急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传染病(参见感染的分类)。 5.按疾病的危害程度分类

不同国家或组织对疾病的这种分类方法各有差异。我国政府将其分为3大类(详见附录)。

国际兽医局则将动物疫病分成A和B两大类(详见附录):

A类疫病(list A,共15种)是指超越国界、具有快速的传播能力、能引起严重的社会经济或公共卫生后果,并对动物和动物产品的国际贸易具有重大影响的传染病。

B类疫病(list B,共86种)是指在国内对社会经济或公共卫生具有明显的影响,并对动物和动物产品国际贸易具有很大影响的传染病或寄生虫病。按规定应每年向OIE呈报一次疫情,但必要时也需要多次报告。我国的一类病大致相当于国际A类病,二、三类疾病约相当于B类疾病,但均有一定差别。

与此相关的还有我国新近(2004年12月)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中所做的分类,该法将人类传染病包括人兽共患传染病分为甲、乙、丙3类(详见附录)。

第一章-动物传染病的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ce9p4ixqf207lq1bbd16zh7s4eqk601d06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