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分析思想感情教案
高三语文组 013.3.25
这类题目一般设置为“简析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简析××句的意境特点”“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等,是让我们通过对诗歌的整体感知,把握作者在诗歌中透露出的思想、心情、志向等等。
回答这样的问题,我们首先应看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都有什么特点。那么,什么是意象呢?意象物象,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物象就是自然界中的所有事物,而意象就是这些物象里面的一个。为什么又叫它意象呢?那是因为物象一经作者选取,它的身上就附着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物”。因而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事物。我们在把握诗歌中的意象的同时还应该掌握一些它们经常包含的感情,或者说是它们的特点。如杨柳――惜别、月亮――思念、落叶――失意、大海――开阔、春风――得意、秋风――肃杀、流水――叹息、古迹――怀旧、梅花――节操??答题时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然后思考由这样的意象构成的意境会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什么是意境呢?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感与诗中所描绘的
自然景物、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如果把意境比作一片云,那么意象就是这片云中的一个小水滴。意境的特点取决于作者所选意象的特点,答题时用两个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的双音节词即可,常见的有雄浑阔大、清丽淡远、凄凉萧瑟、肃杀悲凉、秾丽美艳、孤寂冷清等等。
最后我们可以根据意境的特点揣摩出诗人此时的心情。古人云:诗言志。作者写诗的目的在于映射出作者当时的思想、心情。另外,要准确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就必须做到知人论世,了解写作背景,其中考题中诗歌的写作背景常常出在诗歌的序文或诗歌后面的注释中,因而,我们在解答思想感情题时,除把握意象和意境特点外,还必须高度重视序言或注释中所说明的内容。答题时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这类试题一般的答题思路: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意境特点――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问题:这首诗中作者营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意境?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答:诗人选取了空旷的原野、渡头的郭门、村边的绿树、粼粼的白水、青翠的峰峦以及忙碌的农人,营造了一个清新幽静秀丽而又充满生机的意境,抒发了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向往田园的思想感情。 三、阅读下面几首诗,回答问题。 北陂杏花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①此诗是王安石晚年所作,此前作者创立的新法被一一废止。②陂:池塘。
前人说这是诗“恰是自己身份”。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从艺术方法和思想内容两方面说明自己的观点。 同意。艺术方面:托物言志,诗人以杏花自比,借杏花抒情言志。思想内容方面:杏花妖娆纯洁,飘落了也仍保持其纯洁,比南陌落花被玷污强得多;表达了诗人虽被排挤,仍一无所玷,不失高远之志。
写景咏物诗,指的是以自然的景物为主要写作对象,在景物之中寄寓作者的情感或某种不便明说的志向的一类诗歌。此类诗体物细微,景中含情,物中寄志,情景志往往融为一体。鉴赏时需抓住诗人所描绘的景物的特点,方能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