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先股成本=12%÷(1-4%)=12.5%
普通股成本=0.12 ÷ (1-6%)+8%=20.77% 留存收益成本=0.12+8%=20%
(2)企业加权平均成本=10÷100×5.36%+15÷100×6.11%+25÷100×12.5%+40÷100×20.77%+10÷100×20%=14.89%
4.答案:因为,
旧设备NCF1~5=(50000-30000-4000)×(1-40%)+4000=13600(元) 新设备NCF1~4=(80000-40000-10000)×(1-40%)+10000=28000(元) NCF5=[(80000-40000-10000)×(1-40%)+10000]+10000=38000(元)
所以,
旧设备NPV=13600×(P/A,10%,5)=51558(元) 新设备NPV=28000×(P/A,10%,4)+38000×(P/F,10%,5)-(60000-20000)
=72358(元)
可见,应更新设备。
第十章
(1)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是反映经济效益的三个方面,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缺一不可。经济性是指在产出一定的情况下,实际投入与计划投入的比较。它主要反映经济资源的节约和利用程度,或单位产出所投入资源的变化方向和程度;效率性是指投入量变动与产出量变动之比,综合反映投入转化为产出的效率,综合反映经济活动合理、有效的程度;效果性是指在投入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实际产出与计划产出的比较。它是产出的有用成果的大小和多少,反映产出达到预期目标的程度。
(2)通过上述案例,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启示:
(1)经济效益审计过程中,要求有一个指导审计活动、衡量被审事实、界定经济效益质和量的标准,即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
(2)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是对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效益性的基本要求和限定,是审计人员对审计对象经济效益高低、好坏及其程度做出评价的依据,是提出审计意见、得出审计结论的依据。
(3)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非常广泛,既有外部标准,也有内部标准,但通常选择以内部标准为主。
(4)掌握衡量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实际效益的尺度,科学运用判别经济效益好坏的严密可行的标准,是实施经济效益审计的必备条件,也是保证经济效益审计质量的充分条件。
第十一章
1.净现值NPV=450000×(P/F,12%,1)+400000×(P/F,12%,2)+400000×(P/F,12%,3)+350000×(P/F,12%,4)+300000×(P/F,12%,5)-900000=(450000×0.8928+400000×0.7927+400000×0.7118+350000×0.6355+300000×0.5764)-900000=1398905-900000 =498905
现值指数NPI=[450000×(P/F,12%,1)+400000×(P/F,12%,2)+400000×(P/F,12%,3)+350000×(P/F,12%,4)+300000×(P/F,12%,5)]÷900000=1.5543
精选资料
----------------------------
由于该项固定资产投资业务的净现值大于0、现值指数大于1,一方面说明现金流入量的现值可以完全补偿现金流出量;另一方面也说明该项投资业务的回报率超过资本成本率,因此,该项投资可行。
2.(1)方案A:NPV=9000×(P/F,10%,2)-5000=9000×0.826-5000=2434(万元) PVI= [9000×(P/F,10%,2)]÷5000=1.487
方案B:NPV=4000×(P/A,10%,2)-6000=4000×1.736-6000=944(万元)
PVI= [4000×(P/A,10%,2)]÷6000=1.157
方案C:NPV=8000×(P/F,10%,1)-7000=8000×0.909-7000=272(万元)
PVI= [8000×(P/F,10%,1)]÷7000=1.039
(2)该企业管理层的决策不可行。因为作为长期投资,需要考虑时间价值,但由于三种方案的初始投资额不等,因此不能用净现值法,只能用现值指数法进行测算,经比较,A方案的现值指数大于A方案和C方案,A方案最有效。应当建议被审计单位选择A方案。
第十二章
对照该厂长任职责任目标(合法经营、利润总额每年递增20%、职工人均收入每年递增15%)分别进行评价。
(1)从审计发现看,该公司发生(2)和(3)情况,其中包括小金库10万元(用于请客送礼、滥发奖金)、回扣5万元(1万元纳入厂长私囊)均与厂长有关,其应承担相应的直接责任、领导责任和管理责任。可见,该厂长在任期间并未合法经营。
(2)从利润增长和人均收入情况看: 项目 利润增长率(%) 人均收入增长率(%) 2009年 40% (0.5952-0.48)÷0.48=24% 2010年 34% (0.722-0.5952)÷0.5952=21% 2011年 33% (0.964-0.722)÷0.722=34% 该厂长已超额完成经营目标,但是,从企业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情况看: 任职初流动比率=2300÷1200=1.9 任职期末流动比率=3200÷2500=1.28
任职末资本保值增值率=2910÷3160×100%=92%
任职末资本保值增值率小于1,说明该企业为了完成经营目标,不惜牺牲资本结构的合理性,存在短期化经营行为。
(3)从职工培训、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情况看,该厂长并未有效履行职责。
因此,该厂长在任期间“基本履行”了经济责任,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追究其经济责任。
精选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