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人教版】2017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4 21:37:3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②当时我写字极潦草,虽然在王老师的调教下,已经工整了许多,却依然难以入眼。来新学校上学后,有一次交作文,我对作文还是有信心的,心想就算字写得难看些,作文的质量也能弥补不足。而且,听说王老师就要调走了,这些天上课一直有个年轻的林老师跟着听课,准备接手我们班的语文课。

③当我满怀希望地盼到把作文本发下来时,迫不及待地翻开,却如遭了当头一棒,我的三页作文被撕掉了!王老师有这个习惯,谁的作文写得不好,都会撕掉重写。我就经历了好几次。可是没想到,自己很有信心的作文,也是这个命运。而且全班就我一个人被撕了,心里黯淡到了极点。当我把重新写的作文交上去后,过了两天,课代表把我的作文本拿了回来。我翻开一看,还好,这次没有撕。

④我随意翻了翻,就在作文后面看到一句鲜红的评语:“你的作文写得是班上最好的,所以我把前一篇撕下来,留着作纪念了!”那一瞬间,我心里猛然一暖,再也没有了怨恨和不满,眼睛一下子就濡湿了!我跑去办公室,却见那个一直跟着听课的林老师在那里,她说:“王老师已经走了,调到别的城市去了!”

⑤王老师留在我作文本上的那句话,久久地温暖着我的学生岁月,及至以后走上写作这条路,与此也有着极大的关系。只是那以后,到现在的二十多年里,却再也没能见到她。

⑥大学毕业后我走上社会。有一年,我去了一个极偏僻遥远的大山深处的村庄,当了一段时间的代课老师。在那天涯海角般的地方,面对那些纯净的笑脸和清澈的眼睛,我渐渐地爱上那里。每天,除了给孩子们上课,更多的时候,孩子们会问我山外的事,听着我有声有色的讲述,他们的眼中全闪着向往的光。

⑦我在那里呆了三个月,离开时,正是秋天,满山的树和花正绚烂得一片深情。孩子们爬上前面的那座山,然后,那个当班长的女生给了一张叠着的纸,让我出了山再看。当我来到镇上,坐上通往县城的汽车,大山已被远远地甩在了身后。我打开那张纸,是一行字:舍不得老师,可不会留您,以后我们会去山外找您!二十个字,二十种笔体,我知道是班上的二十个孩子每人一个字写下的!我回望去,大山已淡成一道浅影,又在我濡湿的目光中朦胧起来。

⑧这几句温暖心窝的话语,都留在我的心里,在我的生命里开出永不凋零的花朵。

⑨前年,我回到家乡的县城,在街上邂逅初中时后来教我们语文的林老师,她都已经有了白发,提起曾经给我作文本写下那句话的王老师,她却笑着说:“其实,那句话是我写的。王老师走了,我怕

你对她有抱怨,我怕你因此对任何人失去信心,所以……”

⑩在七月的阳光下,我的眼睛刹那间又濡湿了。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15.对于“我”那次交上去的作文,王老师和林老师分别做了什么事?(4分)

王老师不满意“我”的作文,把它撕掉了;林老师则以王老师的口吻给“我”写了肯定勉励的话。 16.文中三次提到“我”的眼睛“濡湿”,所包含的感情是否相同?为什么?(4分)

_三次“濡湿”所包含的感情不相同;第一次“濡湿”体现“我”因被老师肯定认同而喜悦、高兴的心情;第二次“濡湿”体现“我”对孩子们的留恋(或离开孩子们而感到内疚);第三次“濡湿”体现“我”在知道真相后的震撼,感激。

17.请从修辞运用的角度赏析第⑧段中画线的语句。(3分)

_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这些话语的美好和温暖,表达出“我”永远回味,永远为之感动的心理。(或生动形象地表现这些温暖人的话语,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永久的回味。)

18.结合全文,说说第⑨段有何作用。根据你的理解,谈谈林老师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4分) _这一段的作用是揭开事情真相,突出林老师的师德和爱心,也解开前文的悬念,回应前文的伏笔;林老师用巧妙的方式来维护学生的尊严和勉励学生进步,她是一位善良、智慧、教育有方、理解尊重学生、呵护学生成长的好老师。

(三)近代“问天”第一人(15分)

武茂昌

①1890年,竺可桢出生于浙江绍兴东关镇的一个粮商之家。自小秉性温和的竺可桢勤奋刻苦,聪明好学。1910年,竺可桢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庚子赔款”留学美国的名额。

②1918年,竺可桢以优异的成绩顺利完成学业,获得了哈佛大学气象学博士学位。归心似箭的他拒绝了美国多所高校的邀请,满怀希望地踏上了归国的轮船。他憧憬着用自己的所学报效祖国。然而,他在美国留学的这些年,正值中国军阀割据时期,整个国家满目疮痍。

③摆在竺可桢眼前的现实是残酷的。当时的中国仅香港和上海徐家汇有两座用于观测气候变化的测候所,而且均由外国人控制。竺可桢很痛心,在他看来,“夫制气象图,乃一国政府之事,而劳外国教会之代谋亦大可耻也。”1927年蔡元培创办中央研究院,邀请竺可桢筹建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并

担任所长,这是旧中国气象科学一次重要的转机。

④竺可桢对筹建气象研究所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他担任所长16年,为我国近代气象事业做了大量奠基性的工作:他在全国范围内广泛设立测候所,远至西藏拉萨,高至峨眉山、泰山的顶部,都开展了气象观测。气象研究所自办或合办测候所28个,协助地方兴办测候所50多个,加上接管北洋军阀时期北京、青岛的观象台,形成了我国气象观测网的雏形。1930年之前,中国天气预报领域一直是被外国人垄断,这一年,竺可桢将天气预报“主权”收回。1930年元旦,中央气象研究所开始正式绘制东亚天气图,并发布天气预报和台风预报,这是中国人对自己的国土和海域,独立自主预报天气的开端,开创了中国气象预报信息的广播业务,竺可桢可谓是中国“问天”第一人。

⑤新中国成立后,满怀“科技强国梦”的竺可桢被推选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承担领导全国科学事业规划和发展的重任。年近花甲的竺可桢毫不犹豫地挑起了这副重担,将下半生的全部心血都倾注到新中国的科学事业发展中。

⑥1964年,他写了一篇重要论文《论我国气候的特点及其与粮食生产的关系》,其中分析了光、温度、降雨对粮食的影响,提出了发展农业生产的许多设想。毛泽东看到此文非常高兴,专门请竺可桢到中南海面谈,对他说:“你的文章写得好啊!我们有个农业‘八字宪法’(土、肥、水、种、密、保、工、管),只管地。你的文章管了天,弥补了‘八字宪法’的不足。”

⑦“生命不息,工作不止”这是竺可桢的承诺,他说到做到。1970年后,80多岁高龄、身体状况不佳的竺可桢仍一直忙于他的力作《物候学》的修订工作。《物候学》是竺可桢一生中的最后一部作品。此书一出版,畅销一空。有人评价此书“把我国物候学带入了新的纪元”。

⑧1973年春节刚过,竺可桢肺病复发住进医院,在医院里他仍然留心观察着天气的变化,并且记录自己的病情发展。写日记是竺可桢多年来一直坚持的习惯,现存的竺可桢日记从1936年到1974年,连续38年,一天未断,共计800多万字。直到他去世前一天,他还用颤抖的笔记录下了当天的气温、风力等。1974年2月7日凌晨,这位中国近代气象科学、地理科学的奠基人溘然离世。

19.从全文来看,科学家竺可桢的爱国与报国行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_留学美国,学成后拒绝美国多所高校的邀请,毅然归国,担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为中国近代气象事业做了大量奠基性工作,并将天气预报“主权”从外国人手中收回;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将全部心血倾注到新中国的科学事业发展中,写出论文《论我国气候的特点及其与粮食生产的

关系》;提出农业发展的设想;80多岁编撰出版《物候学》,开创中国物候学研究新纪元。

20.作者在记叙竺可桢的事迹时,采用了什么顺序?请找出相关语言标志。(4分)

_时间顺序。语言标志:1890年,1910年,1918年,1927年,1930年元旦,新中国成立后,1964年,1970年后,1973年春节刚过,1974年2月7日凌晨。

21.第⑥段画线语句中引用毛泽东的话,有何作用?(4分)

_突出了竺可桢所写的论文对我国农业发展价值之大,其重要性是非同一般的。 22.透过下面句子中的大量数据,你能看出竺可桢身上具有什么闪光点?(3分)

写日记是竺可桢多年来一直坚持的习惯,现存的竺可桢日记从1936年到1974年,连续38年,一天未断,共计800多万字。

_持之以恒,执着以求。 三、写作(50分)

23.请以《我的偶像》为题目,写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不少于500字。_略

7、我们各种习气中再没有一种象克服骄傲那麽难的了。虽极力藏匿它,克服它,消灭它,但无论如何,它在不知不觉之间,仍旧显露。——富兰克林 8、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法国

【人教版】2017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cp5n8bw0l23x6i11fyp2nsft0iv0l00r7n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