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像小马车》教学设计
一、领悟课标,把握重点——悟教材
《时间像小马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二课,教学课时为一课时。这是一首富有儿童情绪的创作歌曲,2/4拍,F大调。歌曲采用有规律的节奏,形象地模仿时钟走动的声响。旋律多为级进,并采用了模进、节奏重复等手法,使歌曲流畅上口,情绪欢快、活泼。歌词简单明了,寓意深刻。 通过分析歌曲的第二乐句和第四乐句模仿小马车奔跑的音乐形象,以及旋律的上行和下行特点,启发学生想象小马车“由远及近”和“由近及远”的空间距离,引导学生听辨和表现声音的渐强与渐弱,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通过歌曲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懂得时间可贵,教育学生从小珍惜时间,好好学习。根据教材内容和新课程的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的设计如下: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创设音乐情景,引导学生感受和表现声音的渐强与渐弱,学习相关的音乐记号,提高音乐的表现力。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时间像小马车》旋律,并在掌握旋律的基础上能自主填词。最后掌握不同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歌曲活动,让学生懂得时间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从小珍惜时间。 2、教学重难点:
重点 指导学生学唱歌曲,根据旋律特点,使学生能较好的表现歌曲的力度变化,从而“唱好”歌曲;
难点 听辨和表现声音的渐强与渐弱,并能在歌曲中表现其音乐效果。
3、教学教具:教学ppt 电子琴 多媒体教学平台 双响筒等。 4、教学媒体设计:
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平台进行课件演示,在教学过程中运用PPT课件进行辅助教学,集文字、图像、和声音等多种媒体于一体,动静结合、声像合一,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记忆,勃发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欲望。通过交互式的练习设计,创设艺术体验与实践的空间,突现学习的主体性。 5、教学时间:1课时
二、了解对象,因材施教---明学情
由于学生刚从一年级升入二年级,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还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但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 有强烈的表现欲望,能关注自然界与日常生活中的声音,了解一些基本的音乐表现要素,能初步感受和表现声音的渐强、渐弱在音乐情绪中的表现效果。 三、感知体验 激趣乐学——选教法
所以我在课堂上结合本课教材的特点,采用flash动画的情境激发兴趣,以感受和表现声音的渐强和渐弱为主线,启发诱导学生在动画中感知旋律,理解教材,建立生动直观的音乐表象。遵循在轻松、
愉悦、民主的氛围中获取知识,体验快乐求知的原则,我采用如下几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体验教学法;模仿创编法。 四、自主学习 自悟探究——授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自觉主动的投入到音乐学习情境中才有利他们的艺术能力的培养。本课学习中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学法:
1、合作表现法:听辩声音的渐强与渐弱后,引导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进一步表现声音的渐强与渐弱。
2、情景带入法:根据二年级学生参与性强,根据“小马走路”的动画将学生带入规定的情景当中,从而直观的感受旋律线的高低起伏以及演唱该乐句时的强弱变化。
3、模拟编创法:引导学生自主的编创动作为歌曲配上律动的环节,提高学生的律动表演能力和编创能力。
4、先扶后放:师引导、扶助学生重点学习第一段歌词,再放手让学生自学第二段歌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五、巧设程序 培养能力——说过程 (一)情境导入:
1、组织教学。课件播放《在钟表店里》音乐。学生随音乐做自己喜欢的动作有顺序地走进教室。
2、聆听并模仿听到的声音。播放三种不同的声音,分别是:马奔跑时的马蹄声、小马走路的声音和闹钟发出的声音。并引导学生:这除了是马蹄声,还是一个有规律的节奏。使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熟悉三
种不同的节奏。
3、出示刚才模仿的三种节奏,让学生用铅笔敲击桌面的方式演奏三种节奏型。最后引导学生发现其中小马走路的节奏和闹钟发出声响的节奏是一样的。
【设计意图:一方面以动物导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会非常高,另一方面这里出示的三条小节奏是本首歌曲中的常用节奏,学生通过提前感知和模仿,为后面歌曲节奏的学习打下基础。最后,这里启发学生自主发现小马走路的节奏和小闹钟的节奏是一样的,从而为接下来理解课题以及歌曲主题埋下伏笔。】 (二)、新课新授
1、初听,感知歌曲的速度和情绪。师:小马跑的这么轻快这么有力,让我们跟随它一起欣赏一首歌曲《时间像小马车》。请同学们边听边感受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情绪又是怎么样的。(出示PPT,汇报) 2、边看歌词边听歌曲,并思考探索歌曲主题。师:下面请同学们边看歌词边听歌曲,认真思考为什么说时间像小马车呢?(播放,汇报为什么)我明白了,我们在相同的时间做不同的事情就会有不同的收获。
3、熟悉歌曲节奏。师用双响筒两小节演奏,学生则以铅笔敲击桌面模仿。
【设计意图:节奏是音乐的语言要素,是歌曲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音乐才能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铅笔敲击出乐曲的节奏,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促进学生节奏感的提高。】
4、动画感受旋律:播放马车奔跑的动画,通过让学生观察一共几辆小马车,知道有几个乐句。再让学生用手跟着小马车的走势画一画,结合听辨教师弹琴启发学生说出第二和第四旋律线特点,并按照特定的力度变化来演唱这两个乐句。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的形式呈现旋律线的走向,学生兴趣高涨。在感受旋律走向的同时,启发学生初步感知第二乐句与第四乐句的旋律力度变化,并能更好的用这种力度变化表现歌曲。】
5、学习渐强与渐弱记号:师:刚才我们感受了乐句的力度变化,如果是由弱到强我们用这个记号表示,我们给他起名叫“渐强”,那由强慢慢的变弱呢,我们用这样一个记号表示,叫做“渐弱”(课件出示渐强、减弱记号)。再次演唱第二和第四乐句。
【设计意图:《时间像小马车》是一首深受学生喜爱的歌曲,所有的学生都能哼唱这首歌曲,但几乎没有一个学生能完全唱好,主要是就是渐强和渐弱节奏的感知。在这里我通过演唱声音的高低、手势高低和演奏打击乐器声音大小把这个难点直观地展示出来。并通过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自由地表现自己对“〈”和“〉”音乐记号的理解与认识,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这首歌曲的难点部分。】
6、合作唱歌谱:通过教唱、师生合作唱、慢速唱、原速唱等的方式纠正音准问题。
7、填歌词演唱。在学生完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自主的加入歌词演唱。 【设计意图:通过有感情地范唱和分句教唱法(难点部分)感染学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