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同样的收获。4.关心总务部门工作人员的职业生涯发展,提供明确的职业生涯阶梯,解决总务人员职业发展的后顾之忧。
第二十一章 学校与家庭社会
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相互关系: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都是为了教育人、培养人。它们之间,不存在任何隶属关系,各有相对的独立地位和自己的独特功能。它们之间的关系: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必须把三方面的教育力量协调起来,使它们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发挥作用。如果各自为政,甚至朝着相反的目标发展,就对新生一代的教育极其不利。 二、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一)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二)学校对学生实施的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系统教育(三)学校有经过训练的专职人员(四)学校有专供教育人、培养人的教学设施三、学校教育发挥主导作用的途径和方法(一)访问家长(二)召开家长会或家长代表座谈会(三)建立家长委员会(四)建立“家长接待日”制度(五)向家长开放课堂教学(六)同家长建立书面联系方式(七)办好《家长报》(八)聘请校外辅导员(九)开办“家长学校”(十)寒暑假设立辅导站(十一)做好左邻右舍的宣传工作
一、家庭教育现状分析(一)我国家庭教育质量不高(二)两种极端的教育方式影响家庭教育的质量(三)两种类型家庭的子女问题最多一种叫组合家庭,一种叫残缺家庭。二、家庭教育要与学校教育相对应(一)热情接待教师来访并主动拜访教师(二)积极参加家长会议(三)支持家长委员会的工作(四)按时参加学校的接待活动(五),如实填写“家长联系手册”或“家长联系卡”(六)积极为《家长报》撰稿(七)积极参加“家长学校”学习(八)按照有关要求,做合格的家长(1)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做子女的榜样;(2)学习抚育、培养、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3)爱护子女,耐心诱导,不娇惯,不打骂;(4)积极配合学校、社会对子女进行教育,在农村的家长要保证适龄儿童入学;(5)培养子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所谓社会教育包括:一是校外教育机关、团体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二是泛指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学校与这两方面都要沟通起来,取得协调一致。 一、学校要与校外教育机构互相配合、互相支持
二、学校要加强校园环境的管理,优化育人环境(一)校园环境管理的目的与要求目的:是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保障学校和教职工、学生的合法权益,保证学
9
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要求:即整洁优美,风气优良,设施完好,秩序正常。
(二)校园环境管理的内容:(1)校园内基本建设要合理布局;(2)校舍要坚固、适用,校园要绿化、美化;(3)要有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4)要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5)要健全各种规章制度。
校园内不允许下列现象存在:(1)不允许进行宗教活动,不允许向学生宣传宗教;(2)严禁宣扬暴力、凶杀、色情、恐怖、迷信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在校内传播;(3)坚决抵制赌博、酗酒、迷信活动对学生的影响;(4)不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在校园内从事以师生为消费对象的营利性活动;(5)不允许车辆进入或穿行学校;(6)严禁在校内建造、恢复祠堂、庙宇、坟墓等。
学校还可以提出校园周围不允许下列现象存在:(1)不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依傍学校围墙或房墙构筑建筑物;(2)不允许校园周围的建筑影响学校教室的采光、通风;(3)不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在学校周围从事有毒和污染(包括噪声)环境的生产经营活动(4)不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在学校门前200米半径内设置台球、电子游戏机营业点(5)不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在学校所属地域内放牧、种植作物、打场、堆物、取土、采石。(6)不允许在学校门前和两侧设置集贸市场、停车场、摆摊设点、堆放杂物。
学校如违反了校园环境管理的《暂行规定》处理办法:(1)属学校行政管理不当的,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应令其限期改正;(2)工作中发生错误,造成一定影响的,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对校长及其他责任人员进行批评教育;(3)因工作失职、渎职造成后果者,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应追究其行政责任,后果严重的提请政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外单位违反《暂行规定》应采取措施:(1)属工商管理范围的,提请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有关法规处理;(2)属民事范围的,提请当地司法部门依法处理;(3)属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报请当地公安部门依法处理;(4)对构成犯罪的,交由政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章 评价
一、学校评价的意义:1开展这样的学校评价,我国的基础教育才能走上正轨,不致办成“升学教育”;2使人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就有可能深化教
10
育改革,达到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目的。3使学校领导和教师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使学校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工作制度化,有利于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二、学校评价的目的校评价的目的是推动和改进学校的工作,提高教育质量。 1是以目标为标准的评价,是指在学校教育活动完成之后对其结果进行的评价叫做终结性评价,目的:是为了判定好坏,区分优劣,从而树立典型,表彰先进。2是对教育活动的过程进行评价叫做形成性评价,目的:在于揭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反馈有关信息,从而使工作得到改进和提高。
对普通中小学的评价分为:第一,教育行政部门对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和管理水平的综合评价;第二,学校领导对教职工的教育教学和总务工作进行评价;第三,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行评价。
三、学校评价的作用(一导向作用(二)激励作用(三)推动和改进工作的作用 四、学校评价面临的难题(一)什么叫学校评价(二)学校评价是以终结性评价还是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三)“目标评价”是否科学(四)如何看待“量化”(五)什么样的评价方案才算“简便易行”
一、以教育方针为指导的原则: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科学性与可行性统一的原则 三、评价与指导相结合的原则
四、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所谓定性评价,是指对教育过程和结果的性质进行判定,侧重于事物的质的方面。所谓定量评价,是对教育过程和结果从数量方面进行判定,侧重于事物的“量”的方面。
一、学校评价标准1,也是最主要的依据是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2,是先进的教育理论和学校管理理论。3,学校评价标准还要体现绩效、职责、素质方面的要求。学校评价范围(一)学校各项工作的评价1.德育工作评价2.教学工作评价3.体育卫生工作评价4.美育工作评价5.劳动技术教育工作评价6.课外活动评价7.总务工作评价(二)学校领导集体的评价(三)教师评价(四)学生质量评价
一、评价程序(一)要做好准备阶段的工作1.成立评价组织2.制订评价方案 (1)确定评价对象和目标,解决为什么评价和评价什么的问题(2)设计评价指标体系,选择评价方法,解决怎么评的问题(3)安排评价进度。3.准备评价用
11
具(二)要抓紧实施阶段的工作1.广泛搜集评价信息。2.处理评价信息。3.综合单项指标测量的结果, (三)善始善终,做好总结阶段的工作二、评价方法 (一)观察法(二)调查法(三)测试法(四)个案法 (五)跟踪法
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