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毕业论文中小企业绩效考核现状及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5 15:51:0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 组织对员工的绩效考评的反馈; ? 对员工和团队对组织的贡献进行评估; ? 对员工的薪酬决策提供依据;

? 对招聘选择和工作分配的决策进行评估; ? 了解员工和团队的培训和的需要; ? 对培训和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效果的评估; ? 对工作计划、预算评估和人力资源规划提供信息。 绩效考核的一般程序

绩效考核的实施可以说是绩效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对于整个绩效管理的有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就是绩效考核实施的一般程序: (1)人力资源部制订绩效考核办法,发放绩效考核表 (2)员工以本人的实绩与行为事实为依据,对本人逐项评分

(3)直接主管以员工的实绩与行为事实为依据,对员工逐项评分并写评语 (4)业务部门或职能部门进行综合评核打分,总评核后直接主管将考核结果告之员工

(5)由直接主管与员工面谈,并提出改进意见。如员工本人不同意主管考核意见,可向上一级主管提出申诉并由上一级主管作出最终考核。员工应理解和服从考核结果

(6)季度或半年考核时,各业务部或职能部仅向人力资源部递送绩效考核分汇总表,考核表存在各业务部或职能部门。年终考核时,应将年度绩效考核表和考核分数汇总表一并送交人力资源部

(7)员工的年终考核分数汇总表交人力资源部存档,人力资源部对年终考核结果作出分类统计分析,报主管总经理签核

第2章 中小企业绩效考核的现状分析

2006年人力资源网调查显示,有三分之二的中小企业实行了绩效考核,尚有三分之一的中小企业没有实行绩效考核,实行绩效考核的企业比例随企业的资产总额、年销售额、增长趋势的增加而提高。

关于考核的首要内容,如下图所示:四分之三的企业的考核内容是业绩。13%的企业是态度;%的企业是技能;其余%的企业是劳动纪律。

图一 绩效考核内容比例图

在考核周期方面,超过四成的企业仅进行一种考核且多数是月度考核;%企业选择月度考核结合年度考核为主;20%的企业进行三种方式考核。进行月度考核的企业占%,有%的企业进行年度考核,有%的企业进行季度考核,27%的企业进行半年考核,%的企业进行项目周期考核,选择进行日考核及周考核的企业数目非常少。如下图:

图二 绩效考核考核周期图

在实施绩效考核的企业中,超过六成的企业以定量考核为主,定性考核为辅;两成的企业以定性考核为主定量考核为辅;一成的企业仅作定量考核;仅进行定性考核的企业比例非常低,仅为%。

目前我国企业主要还是将考核作为奖金分配和调薪的依据,近七成的企业将考核结果用于奖金的分配,近六成的企业将考核的结果用于薪资的调整,而将考核结果用于岗位调动的企业仅占%。

2008年人力资源网调查结果显示,只有%的企业建立了定期人员绩效考核制度,实行人员绩效考核的企业比例为%,其中约一半(占总体%)还执行不力。说明人员绩效考核还没有普遍成为企业必须要进行的一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考核效果也不理想,1044家实施人员绩效考核的企业中,%的企业选择效果“一般”,选择“非常好”和“很好”的比例合计才20%,选择考核效果“非常好”的企业只有18家,占%。说明人员绩效考核是一个令企业头痛的工作。

在考核内容上,如下图所示:%的企业将“业绩”作为首要内容,%的企业选择“态度”,%的企业选择“技能”,另有%的企业将“出勤情况”作为首要考核内容。

图三 绩效考核内容比例图

企业人员考核结果主要应用于“奖金分配”和“调薪”,分别占被调查企业中已实施人员绩效考核样本的%和%,有%的样本企业用于“职务晋升”,用于优化人员配置的“岗位调动”只占到%。

通过以上对我国企业绩效考核现状的分析,说明人员绩效考核还没有普遍成为企业必须要进行的一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而且其中还存在着绩效考核机制不完善,执行不力等不良状况,在接下来的讨论中,我们就针对我国中小企业所存在的绩效考核问题进行分析。

第3章 我国中小企业在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由于我国企业从事绩效考核的还不长,企业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等原因,不可避免在绩效考核中存在一些问题,从以下案例中加以分析:

A公司是一家生产和销售的中小企业。由于近来公司经营情况欠佳,公司总经理M先生有求人力资源部对本公司部门经理及以上的干部实施绩效考核。 到了月末,公司生产部经理L先生收到一份绩效考核表要其填写。L先生对绩效考核不胜了解,同时对绩效考核的目的有些担心,以为公司是不是因为近来经营不善,要减薪或者裁员。于是,L先生便在“工作”一栏里,将自己一个月里所作的事情做了个简要的小结,并将自己完成的不错的工作列在前面。在“自评”一栏里面有“出色完成、较好完成、一般完成、基本完成、没有完成”五个档次。由于公司产品质量一直上不去,L先生担心考核结果对自己不利,斟酌了一下便选了“一般完成”。到了“原因”一栏,L先生填写了“物料部进料质量太差,生产时间太紧张”。L先生填好后将考核表交主管自己部门的副总经理B先生.B先生因为日常工作已经非常繁琐,认为所谓绩效考核不过是无所谓的文字工作,况且B先生也不愿得罪人,便在“直属领导评”一栏对所有下属都千篇一律的写上“同意自评意见”。然后B先生再把考核表给人力资源部经理G女士。G女士负责绩效考核表的汇总工作。她在汇总时,留意看了看“原因分析”一栏,其中物料部工作欠佳的主要原因是“财务部资金供给不足,使得工作被动”,财务部的又是“销售部应收帐款太多,致使资金周转不灵”。G女士也不知道责任究竟在哪里,况且自己这个人力资源部权力部有限,便没去多加过问。最后,G女士对绩效考核表只是做了简要汇总之后就整齐的把绩效考核资料归档放在文件柜中,也未去采取其他的措施,这次考核就这样草草收场。

A公司绩效考核在我国中小企业中有一定的代表性, 其中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没有重视工作岗位职责分析

在我国中小企业中,工作分析还未受到普遍的重视,岗位职责模糊。在以上案例中,我们发现工作分析这一基础性工作已经被他们忽略掉了。A公司对L先生的考核由“工作内容”一栏,但并没有就工作内容做出明确的说明,从而使得L先生把自己一个月所作的事情进行小结。这样,一是失去了判断一个岗

位工作完成与否的依据,从而岗位目标难以确定,导致难以进行考评;二是各岗位忙闲不均,存在着同一职级的不同岗位之间工作量的大小、难易程度差别较大。

工作分析本应是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第一个主要环节,但我国很多中小企业远还没有做到如此,在没有明确的工作分析情况下,绩效考核标准很难科学的设计,考核结果就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绩效考核的标准设计不科学

A公司考核标准十分模糊,对于某一个工作岗位的考核标准,比如如何算“出色完成”,如何是“较好完成”,怎样又算“一般完成”和“基本完成”,以及他们之间有何区别,人力资源部都没有做出明确的说明。L先生等被考核者只是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考核的结果有失客观、公正。

类似于A公司,大多数的绩效考核标准设计不科学,表现为标准欠缺、标准与工作的相关性不强、操作性差或主观性太强、过于单一和标准没有量化等形式。 中小企业在绩效考核的过程中标准的设计不合理甚至没有标准

没有绩效考核标准就无法得到客观的考核结果,而只能得出一种主观印象或感觉。

以不相关的标准来对被考核者进行考评

这样极易导致不全面、不客观、不公正的判断。工作绩效评价标准应当建立在对工作进行的基础之上,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绩效评价标准是与实际工作密切相关的。

工作绩效评价标准可操作性差或主观性太强

工作标准中只有一些文字性评语,没有一个可以客观评分的标尺。从而评价者可以随意给个分数或者考核结果,有时难以避免渗透一些个人的感情因素在里面。这样的标准所得的考核结果就失去了意义。 采用单一的综合标准

这样的标准,不仅模糊性大而且执行偏差也大。结果,评先进变成评“人缘”,选拔干部变成搞平衡,存在着轮流坐庄现象。并且,综合标准有千篇一律的倾向——不论是高级领导人还是管理人员、基层员工,往往都用一个标准去评价,没有顾及人才有能级差异的客观现实。

工作绩效评价标准没有客观性和可比性

必须使实际绩效相对于标准的进展程度或者标准的完成情况是可以衡量的。可以衡量的绩效标准既包括数量上的标准,也包括质量上的标准,如秘书的打字速度从数量上是每分钟多少个,从质量上应规定差错率是多少。不科学的绩效考核标准很难使被考核者对考核结果感到信服。 绩效考核的评价者选择失误、信息面太窄

对绩效考核的评价者选择失误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类是只有唯一的评价者即员工的顶头上司。由于单个人不可能完全得知考核对象的信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单个考核者很难得出客观可靠的结果。第二类是有多个评价者但分工不清。对于员工的考核,企业的每层上级都有权修改员工的考评评语,各层领导由于所处的角度不同,所掌握的信息不同,可能会产生意见分歧,这样容易产生多头考评的弊端。最终以最高领导人的评定为准。一方面,被考评者的直接上级感到自己没有实权而丧失了责任感;另一方面,员工也会认为直接上级没有权威而不服从领导,走“上层路线”,使企业内的正常指挥秩序遭到破坏。此外,考评结果的最终裁决权掌握在最高领导者手中:很多情况下,考评结果最终会送到最高领导人那里去审批。结果,实际上是把员工对考评结果可能存在的不满转嫁到最高领导人身上,现实中员工对企业领导人的不满大多数就是这样产生的,这样可能会造成企业的最高领导人威信的丧失。 绩效考核没有反馈,结果没有合适利用 没有考核信息可以反馈

绩效考核工作本应着眼于员工能力的提高及潜能的发挥,在执行过程中应该是十分公开的才对。但我国大部分由于长期的封闭式的人事管理制度的,从事的考核工作成为走过场,没有得出有用的考核结果。员工根本不知道应在哪些方面如何改进工作。

考核者不愿将考核信息反馈给被考核者

考核行为成为一种黑箱操作,被考核者无从知道考核者对自己哪些方面感到满意和肯定,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出现这种情况往往是考核者担心反馈会引起下属的不满,在将来的工作中采取不合作或敌对的工作态度,也有可能是绩效考核结果本身无令人信服的事实依托,仅凭长官意志得出结论,如进行反馈势必引起巨大争议。A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经理G女士认为她这个部门权利有限只是把考核结果简单的存档,没有多少反馈。

毕业论文中小企业绩效考核现状及对策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czob8204j1ujtp7zqyg25ui718xn301906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