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体育教学设计与实施
作者:王政
来源:《当代体育科技》2019年第31期
摘; 要: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已成为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方向引领,体育课堂教学是落实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阵地,本文通过对现阶段高中体育球类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高中体育课堂需优化教学设计、强化课堂实施、改进课堂评价等途径落实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 运动能力; 健康行为; 体育品德;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807;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11(a)-0079-02
经过修订并颁布实施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课程目标由原来的三维目标转向了学科核心素养,并明确指出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方面。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进一步明确了体育课程的育人价值,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得到广泛认可,而体育课堂是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必由之路,是提高育人水平和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方法和主要途径[1]。本文旨在通过阐述高中体育球类教学为例,围绕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探讨其有效培养的途径。 1; 高中体育课堂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存在的现实问题
培养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回归体育本质功能的表现。近年来,高中体育选项走班教学中自选运动项目系统学习得到学生的喜爱,但由于教师缺乏理论和实践指导以及自身教学能力限制,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不免出现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体育教学设计理念陈旧,对高中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不清晰,阶段目标缺失,课堂教学目标制定不具体,导致课程学习方向不明确;二是体育课堂教学始终处于单个运动技术学习和重复, 体育教学手段单一, 缺乏过程评价,导致学生兴趣丧失,课堂落实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效果凸显力度不够。 2; 基于高中体育课堂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
2.1 落实核心素养培养,优化高中体育教学设计是前提
体育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体育教师工作的主阵地[2]。要促進运动技能的熟练掌握和运用,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从根本上来看在于提高体育课堂效益。 2.1.1 精准制定层级目标,明确学习标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