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华文出版社三年级下册书法教案汇总-共40页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6 19:14:0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教学重点:

探究并掌握点的变化与组合。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点的特点:变化丰富,在不同的字里横向排列时,有相向的,如“来”;有相背的,如“其”。三点以上的,变化更丰富,如“無。 二、指导书写

1、探索“其”字的写法

同学们,看来我们确实应该重视点的作用。首先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其”字中“点”的变化规律。从整体看,“其”字的两点有什么不同?

同学们,我们再来看看点画的起笔、收笔。(引导起笔、收笔不同) 总结点画的特点。 点画组合需要注意:

①把握横向点之间的形状、大小变化。 ②注意各个点之间的角度变化。

教师范写“其”,组织学生练习(4个)。 教师点评。

2、探索“無”字写法

小组交流:“無”字里各个点的组合特点是什么?哪一笔是主笔?

集体交流,指名汇报,教师范写“無”。 学生练习(4个)。 师生共同评议。

三、巩固应用,汇报成果。

1、请同学们继续认真观察例字,把剩余的作业完成,比一比,看谁写得规范。(爲、樂、赫) 2、学生自评,请好友评讲。

3、集体评价,请班级“小书法家”评讲。 4、教师示范评讲。 5、结语。 四、拓展:

了解古代著名书法家——王珣及其《伯远帖》 五、快乐练习: 完成P44每日一得。 板书设计:

第1课 竖钩和弯钩

竖钩“亅” 竖收笔时向左下方重按后,中指推笔向左上方出钩,出钩要肯定、果断、自然。

弯钩因整个钩呈较大的曲势,弯钩的弯只弯头和尾中腰仍然要较直,上部弧势较小。 教学反思

第16课 点的组合变化(二)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发现、练写评议,引导学生认识和掌握点的组合变化。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3、提高学生书写技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教学重点:

探究并掌握点的变化与组合。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点的特点:点还有可能横向、纵向结合,汇聚在一起,如“霄”“靈”等,变化就更多了。 二、指导书写

1、探索“深”字的写法

同学们,看来我们确实应该重视点的作用。首先让我们一起来探索“深”字中“点”的变化规律。从整体看,“深”字的几点有什么不同?

同学们,我们再来看看点画的起笔、收笔。(引导起笔、收笔不同) 总结点画的特点。 点画组合需要注意:

①注意上下点大小和姿态的变化。 ②把握上下点之间的远近距离和位置。 注意各个点之间的角度变化。

教师范写“深”,组织学生练习(4个)。 教师点评。

2、探索“羽”字写法

小组交流:“羽”字里各个点的组合特点是什么?哪一笔是主笔? 集体交流,指名汇报,教师范写“羽”。 学生练习(4个)。 师生共同评议。

三、巩固应用,汇报成果。

1、请同学们继续认真观察例字,把剩余的作业完成,比一比,看谁写得规范。(守、初、靈) 2、学生自评,请好友评讲。

3、集体评价,请班级“小书法家”评讲。

华文出版社三年级下册书法教案汇总-共40页.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dawx2y2qy3cwgi893aj3uh255c6oi00c4u_1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