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小说三要素——解读主题的钥匙
作者:郭晓燕
来源:《新课程·中旬》2017年第04期
摘 要:小说的教学,主要就是把握好小说三要素与主题之间的关系。指导学生通过感受形象、品味语言、把握情节、领悟内涵、理解作品反映出来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关键词:小说教学;人物;情节;环境;主题
考试大纲虽然把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都列入了文学类文本阅读,但实际考查的是小说阅读,因此,小说阅读的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小说是以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为主要手段,它以典型人物的形象感染读者来达到表现主题的目的。作为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三者是相互依存而又不可分离的,共同体现小说的主题。教学目标的含糊偏倚,必然带来教学过程和策略的含量偏倚,造成课堂教学的低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紧紧抓住人物、情节、环境这三要素与主题的关系,这样才能挖掘小说最深层的内涵。 一、从人物分析挖掘小说的主题
阅读小说需要对人物形象进行彻底分析,从而更深层次地挖掘小说的主题。人物形象的分析可以从描写方法上入手,如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等,其中语言和动作反映了人物的性格和内心活动,体现了人物的内在思想动态。因此,带着学生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去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就更能使其深刻体会小说主题。
在此就需要先引导学生细品人物描写,掌握分析方法。人物的内心活动比外在表现要含蓄得多,所以教给学生剖析人物内心的方法要难一些,但这是引导学生进一步走向文本主题的内在要求。以《边城》为例,可以设计一系列连续的问题,让学生逐一展开讨论分析: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中“但过了许久,祖父还不来,翠翠便稍稍有点儿着慌了。”翠翠为什么会慌呢?翠翠正在回想两年前端午的一切事情,但祖父一问,却微带着点儿恼着的神气,故意说:“我记不得,我记不得,我全记不得!”这又是为什么?当这些问题有了答案之后,学生也就洞悉了翠翠的心理。
最后一步,在对小说中具有代表性的任务进行分析和理解后,就要将思想升华到这个人物所代表的特定群体中来。小说虽然写的是具体的个人,但却往往体现了一群人的思想和生活状态,研究他们的社会意义就是研究小说中个体形象的意义。当通过这样的步骤进行分析后,就可以使学生深刻体会小说人物的内心,理解人物形象分析的意义并学会人物鉴赏的方法。由此学生学会了由书本内涵向社会生活角度思考,他们同样也能由生活再返回书中,从而提升他们对小说人物的认识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