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
施工技术
1. 某建筑工程建筑面积205000m3,混凝土、现浇结构,筏板基础,地下3层,地上12层,基础埋深12.4m,该工程位于繁华市区施工场地狭小。
工程所在地区地势北高南低,地下水流从北向南,施工单位的降水方案计划在基坑南边布置单排轻型井点。
基坑开挖到设计标高后,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对基坑进行了验槽,并对基底进行了钎探,发现地基东南角有约350m3软土区,监理工程师随即指令施工单位进行换填处理。 问题:
(1)该工程基坑开挖降水方案是否可行?说明理由。
(2)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两家单位共同进行工程验槽的做法是否妥当?说明理由。 (3)发现基坑基底软土区后应按什么工作程序进行基坑处理? 答案:
(1)该工程基坑开挖降水方案是否可行?说明理由。
答:不可行。单排轻型井点应布置在地下水位的上游一侧,即应该在基坑北边布置单排轻型井点。
(2)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两家单位共同进行工程验槽的做法是否妥当?说明理由。 答:不妥,工程验槽应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勘查单位和设计单位五方共同进行。
(3)发现基坑基底软土区后应按什么工作程序进行基坑处理? 答:应按如下程序处理:
1)建设单位应要求勘查单位对软土区进行地质勘查;
2)建设单位应要求设计单位根据勘察结果对软土区地基做设计变更;
3)建设单位或授权监理单位研究设计单位所提交的设计变更方案,并就设计变更实施后的费用与工期和施工单位达成一致后,由建设单位对设计变更做出决定;
4)由总监理工程师签发工程变更单,指示承包单位按变更的决定组织地基处理。
案例2:某建筑工程,建筑面积108000m2,现浇剪力墙结构,地下3层,地上50层。基础埋深14.4米,底板厚3米,底板混凝土标号为C35/P12。
底板钢筋施工时,板厚1.5米处的HRB335级直径16mm钢筋,施工单位征得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同意后,用HPB235钢筋直径10mm的钢筋进行代换。
施工单位选定了某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由该站为其制定了底板混凝土施工方案。该方案采用溜槽施工,分两层浇筑,每层厚度1.5米。
底板混凝土浇筑时当地最高大气温度38℃,混凝土最高入模温度40℃。浇筑完成12小时后采用覆盖一层塑料膜一层保温岩棉养护7天。
测温记录显示: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75℃,其表面最高温度45℃。
监理工程师检查发现底板表面混凝土有裂缝,经钻芯取样检查,取样样品均有贯通裂缝。 问题:
(1)该基础底板钢筋代换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2)商品混凝土供应站编制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3)本工程基础底板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的常用措施是什么? 答案:
(1)该基础底板钢筋代换不合理。因为钢筋代换时,应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对于底板这种重要受力构件,不宜用HPB235代换HBB335。
(2)由商品混凝上供应站编制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不合理。因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应由施工单位编制,混凝土搅拌站应根据现场提出的技术要求做好混凝土试配。
(3)本工程基础底板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有: ①混凝土的入模温度过高;
②混凝土浇筑后未在12小时内进行覆盖,且养护天数远远不够; ③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水化热高,使内部与表面温差过大,产生裂缝。 (4)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的常用措施:
①优先选用低水化热的矿渣水泥拌制混凝土,并适当使用缓凝剂;
②在保证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前提下,适当降低水灰比,减少水泥用量 ③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控制混凝土内外的温差; ④及时对混凝土覆盖保温、保湿材料;
⑤可预埋冷却水管,通入循环水将混凝土内部热量带出,进行人工导热。
1A420010进度管理
某施工单位编制的某工程网络图,如图所示,括号内数字为估计费用(万元)。
A12(18)2C24(25)DB34H28(37)G8(16)6(15)5E12(40)1I4(10)7J32(64)826(40)F40(120)6K16(16)11
问题
1.确定网络进度计划原始方案的关键路线和计算工期。
2.若施工合同规定:工程工期93天,工期每提前一天奖励施工单位3万元,每延期一天对施工单位罚款5万元。计算按网络进度计划原始方案实施时的综合费用。 3.若该网络进度计划各工作的可压缩时间及压缩单位时间增加的费用,如表4.2所示。确定该网络进度计划的最低综合费用和相应的关键路线,并计算调整优化后的总工期(要求写出调整优化过程)。 工作 可压缩时间(天) 压缩单位时问增加的费用(万元/天) A 2 2 B 2 4 C 2 3.5 D 0 / E 1 2 F 5 2 G 1 2 H 2 1.5 I 0 / J 2 6 K 2 2 解析: 问题1
关键路线:①→③→⑥→⑦→⑧
关键工作:①→③、③→⑥、⑥→⑦、⑦→⑧
或:
关键线路为:B→F→J 关键工作为:B、F、J
计算工期:98天(或在图中标出) 问题2
计算综合费用: 原始方案估计费用:
18+40+25+15+40+120+16+37+10+64+16=40l(万元) 延期罚款:5×(98-93)=25(万元) 综合费用为:401+25=426(万元) 问题3
第一次调整优化:在关键线路上取压缩单位时间增加费用最低的F工作为对象压缩2天。
增加费用:2×2=4(万元)
第二次调整优化:ACHJ与BFJ同时成为关键工作,选择H工作和F工作为调整对象,各压缩2天。 增加费用:2×(1.5+2)=7(万元)
第三次调整优化:ACHJ与BFJ仍为关键工作,选择A工作和F工作作为调整对象,各压缩1天。 增加费用:1×(2+2)=4(万元) 优化后的关键线路为:
①→③→⑥→⑦→⑧和①→②→④→⑦→⑧ 或
关键工作为A、C、H、J和 关键工作为B、F、J) 总工期:98-2-2-1=93(天)
最低综合费用:401+4+7+4=416(万元)
某装饰工程分为12个施工过程,已编制好的时标网络计划如图所示。(单位: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A ② ① B ③ C E ④ ⑤ H G I ⑥ ⑦ J ⑨ ⑧ ⑩ M K L ? 问题 (1)该计划执行5周后,工作A、B、C已经完成,而工作E将拖后2周。在时标网络计划上绘制实际进度锋线。
(2)工作E的实际进度是否影响总工期?为什么?
(3)如果E工作拖后的原因,其中1周是由于业主委托的设计院修改图纸造成,另1周是因为施工工艺不符合施工规范要求,发生质量事故而返工。施工单位能否提出工期顺延2周的要求,为什么?
(4)为了符合同工期要求,施工单位的措施是组织工作H、I、J进行流水施工,各工作的流水节拍及施工段见下表。施工单位进行进度计划调整的方法是否合理? 施工段 Ⅰ Ⅱ Ⅲ 工作名称 H 2 1 2 I 1 2 1 J 2 2 1 解析: (2)工作E拖后2个月,使工期延期2个月,因为工作E为关键工作,其总时差为零。
(3)不能。因为1周是因施工单位自身原因造成的。 (4)计算流水步距:
2 3 5
一) 1 3 4
KH.J=max(2,2,2-4)=2
2 2 2 -4
1 3 4 一) 2 2 5
1 1 0 -5
KI.J=max(1,1,0,-5)=1
T=∑K+∑tn=(2+1)+(2+2+1)=8周
经调整后的总工期为:7+8+4-19周,故施工单位进行进度计划调整
的方法是合理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