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进型恶性高血压 临床表现 早期表现:
体重下降、心界扩大、肾功能损害以及溶血性贫血等
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头痛(清晨为重)、视力模糊、恶心、呕吐、腹痛、心悸、呼吸困难、少尿或无尿、水肿、抽搐等 急进型恶性高血压 实验室检查特点
肾功能损害的表现:血尿、蛋白尿、血肌酐、尿素氮增加 电解质紊乱:Na+下降、红细胞沉降率(ESR)增快、贫血、 血管激素:肾素活性增强、醛固酮增多 眼底检查:眼底出血、视乳头水肿 心电图:左心室肥厚、ST-T改变等 心脏超声检查:
X线胸片:左心室扩大,肺淤血等 二、高血压脑病
高血压脑病是指在高血压病程中,发生的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脑水肿和颅压增高的临床综合征。
高血压脑病 临床表现
因过度劳累、紧张和情绪激动、气候波动所诱发血压突然急剧升高,发生严重脑水肿,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头痛多为最初主诉,可伴呕吐、视力障碍、视乳头水肿、神志改变,出现病理征、惊厥、昏迷等。在原有高血压的基础上,血压短时间内升高到200~260/140~180mmHg。 三、高血压危象
高血压病程中由于在某些诱因(紧张、疲劳、寒冷、突然停药)的作用下,小动脉发生强烈痉挛,血压急剧升高,尤以收缩压升高为主的一系列临床综合症。。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脑出血、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高血压危象舒张压都在120mmHg~130mmHg以上舒张压高于140mmHg~150mmHg和(或)收缩压高于220mmHg时,无论有无症状亦应视为高血压危象。 高血压危象 临床表现 突发性的起病,
表现为剧烈的头痛、耳鸣、眩晕、恶心、呕吐、腹痛、尿频、视物模糊和一过性失明等。
发作时间每次可为数分钟至数小时,偶可达数日。 四、主动脉夹层
长期的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的主动脉壁内膜破裂,在内膜与中外层之间,由于血液流体力学的压力作用,致使此层面纵行剥离而形成的血肿称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主动脉夹层 临床表现
多见中老年人大多在50岁以后发病,男性明显高于女性。 长期高血压病史尤其是未及时进行有治疗者。 胸痛撕裂性有窒息感的胸痛。 休克有休克症状,但无心肌梗塞的征象 诱因负荷突然增加(如举重)等诱发
预后差未及时治疗的患者,24小时有25%患者死亡,一周内有50%死亡。 五、嗜铬细胞瘤
嗜铬细胞瘤是起源于肾上腺髓质和交感神经组织的肿瘤。由于肿瘤细胞分泌过量的儿茶酚胺类物质(主要是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引起以血压持续或阵发性升高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 嗜铬细胞瘤
临床表现
高血压常在应激时更高,如精神刺激、过度劳累等。因体位改变或受到挤压等原因使肿瘤突然分泌大量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而使血压急剧升高,可达200~300/110~180mmHg 高血压急症的治疗原则
迅速、安全、有效的降低血压,个体化用药。 纠正受累靶器官的损害,维持脏器的生理功能。 对继发型高血压进行病因治疗,以巩固治疗。
降压幅度要合理, 尤其老年人及长期血压维持较高水平的患者, 血压不宜降得过低以免心脑肾供血不足加重靶器官的损害。 急救处理
1、紧急处理、监护 立即严格卧床休息,吸氧,立即建立静脉通道,进入监护室进行监护,重点监护血压变化,每15~30 min测量血压1次。心电监护:观察心率、心律、ST段及T波改变。安慰患者,保持情绪稳定,有烦躁给予安定镇静。
2、降压处理 快速降压,根据高血压急症的临床表现选择降压方案。硝普钠50 mg或硝酸甘油20 mg+ 50 g/L 葡萄糖注射液250 mL, 10 ~20 μg/min起根据血压情况,调节入药速度使血压逐步下降。监测血压,为确保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