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1教师考试语文复习6年的古诗词鉴赏-词汇总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6 2:36:5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1)词的上阕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2)最后两句词人写对“芳尊”态度的前后变化,这样写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理?

答案 (1)以乐景衬哀情。作者以明丽的景色反衬自己凄暗的心情,强烈地表达出对时光飞逝、生命

无多的 感伤。

(2)通过对照,作者写出此刻自己只能借酒浇愁,真切地表现了他无可奈何的心境和作为一个政治失意者的

绝望心情。 5.(2010浙江高考模拟试卷(十))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满江红

宋· 刘克庄

夜雨凉甚,忽动从戎之兴。

金甲琱戈,记当日、辕门初立。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有谁怜猿臂故将军,无功级?

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

(1)上阕“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场景?

(2)这首词的上下两片对比极为鲜明。请就此表现手法,结合全词的主旨,加以具体分析。

答案 (1)这二句生动地描绘出金兵南犯和宋军抗御的惊心动魄场景。

(2)这首词的上下两片对比极为鲜明。上片从“金甲琱戈”到“楼船夜渡风涛急”,回忆昔日军营生活,

壮怀激烈,酣畅淋漓。从“有谁怜猿臂故将军”开始,突然一个大转折,写壮士凄凉,苦闷,抑郁。下片纯

是牢骚语,以嬉笑写愤激,故作旷达,而不平之气,充溢字里行间。词人写自己抛开“武略”,课读《茶经》,

与客不谈边事,教儿但诵《花间》,吟风赏月,似乎甘愿将生命的热力消磨殆尽,其实,从词序即可看出,

风风雨雨,皆可触动心事,可见其内心痛苦之情。由此可知,下片所用口吻虽闲淡委婉,其实是更深刻地揭

示了那一时代英雄报国无门的一腔悲愤。

6.(2010浙江高考模拟试卷(十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村夜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1)诗人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首诗是怎样表达这个变化的?

(2)《唐宋诗醇》称白居易的《村夜》:“一味真朴,不假妆点,自具苍老之致,七绝中之近古者。”你

认为这样的评价合理吗?为什么?

答案 (1)孤独寂寞——想排遣烦闷——由于惊喜而忘了孤寂。诗人借景物的变换写出感情的变化。 (2)合理。本诗采用白描手法。(指向表现手法。)描写了乡村秋夜的凄清和村外田野月光朗照的优

爱学啦高中学习网(www.ixuela.com) ,海量资料和您分享

美,

(指向诗歌内容。)用自然景物的变换来体现诗人情感的变化,写得不着痕迹,朴实无华,余味无穷。 7.(2010浙江高考模拟试卷(十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菩萨蛮 赵令畤①(北宋)

春风试手先梅蕊,頩②姿冷艳明沙水。不受众芳知,端须月与期。

清香闲自远,先向钗头见。雪后燕瑶池,人间第一枝。

【注】①作者与苏东坡过从甚密,东坡为爱其才,曾荐其于朝。东坡因政争遭贬谪时,作者亦受牵累。②頩,读作pīng,光润美好的样子。

(1)词中的第一个“先”指的是 ,第二个“先”指的是 。 (2)指出这首词中“不受众芳知,端须月与期”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

答案 (1)春风最“先”使梅花吐出了嫩蕊 女人们最先把梅花连同钗饰插在头上 (2)三四两句,通过欲扬先抑的手法,点出了梅花的风骨、品格。“不受众芳知”,表明梅花的态度是不卑不

亢,从容而自矜的。“端须月与期”,词情突然扬起,说只有月亮才配与梅花作伴。前句抑,后句扬,抑扬之

间,把梅花格调的高绝,推上顶峰,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虽然遭遇挫折,但仍然要保持清高孤傲,卓然不群的

品质的襟怀和性情。

8.(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2010届高三测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唐多令 邓 剡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邓剡,字光荐,号中斋,文天祥的同乡和朋友。本词为南宋灭亡之后,邓剡被俘,过建康(今南京)所写。

(1)上片中“堪恨西风吹世换”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下片中“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一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 (1)双关,明写恼恨“西风”使季节更换;暗写痛恨元朝统治者使南宋灭亡,让自己沦落天涯。

(2)作者用落雁、明月和芦花这三个意象,营造了一种色彩暗淡、凄凉冷清的意境,表达了自己的亡国之痛

和漂泊悲苦之情。

9.(四川省绵阳市高中2010届高三第三次诊断)阅读下面这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纳兰性德

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①。梦好莫相催,由他好处行。

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②薄。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

注:①桃花月,农历二月,代指与妻子在一起的青春时光。②红冰,指眼泪。古书有言:“时天寒,泪结为红冰。”

(1)词的上片是怎样虚实相生,以寄托词人思亲之情的?请具体说明。 (2)结合全词内容,从景与情的角度,简要赏析词末两句。

答案 (1)既写边塞夜半三更,北风猛烈,大雪纷飞的苦寒荒凉的实景,又写与妻子在一起温馨快乐生活的

梦境,二者虚实相生,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

爱学啦高中学习网(www.ixuela.com) ,海量资料和您分享

(2)塞马在旷野上仰天嘶叫,在残星的余辉下,风大雪猛,军旗猎猎作响。有声有色地描绘出塞外冬夜天地

清空苍茫的景象,以健笔写柔情,烘托出词人梦醒后内心的悲凉寂寥。 10.(天津市河西区201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满庭芳 秦观 宋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樽。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漫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

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1)本诗中“山抹微云”中“抹”字历来为人称颂,请根据语境进行赏析。 (2)试简要分析此词情景交融的写法。 答案 (1)“抹”字写出了林外的山痕和山间的云迹,诗中有画;“抹”字突显云淡山远之貌,与后文“天

粘衰草”一同勾勒出一片暮霭苍茫的境界,渲染了离别的愁绪。

(2)此词运用了情景交融的写法,表现男女分别时难分难离的情状。借助景物渲染凄恻哀怨的离情,如开

篇的: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角声断谯门”,为全诗笼罩上浓浓的苍凉的气氛,诗人又借“斜阳外,寒鸦

万点,流水绕孤村”的景物描写,通过“移情”表现手法抒发了悲凉的心境。 11.(浙江省温州市2010届高三第一次适用性测试)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问题。

数 日 赵师秀

数日秋风欺病夫,尽吹黄叶下庭芜。 林疏放得遥山出,又被云遮一半无。

野 望 翁 卷

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1)两首诗都写到秋天的景象,但是诗句中流露出的情感有所不同。赵诗流露出一种 的感情,而翁诗则流露出一种 的感情。

(2)赵师秀和翁卷都是当时有名的苦吟诗人,两首诗的末两句均令人拍案叫绝,请结合诗句内容分别赏析其

妙处。

答案 (1)赵诗流露出一种 懊丧(落寞、悲苦)的感情,而翁诗却流露出一种闲淡(欣喜)的感情。 (2)赵诗末两句写由于树林稀疏使远山呈现出它的雄姿,却又被云遮去了一半。一“放”一“出”,神采

飞扬,显现出淡远的画镜,山却“一半无”,不禁让人懊丧,写得起伏跌宕。(或者结合诗句写出拟人手法

及其好处)(2分)翁诗末两句写的是诗人登山为了看水,却在水里看见了青山的影子;“闲”字(或者抓

爱学啦高中学习网(www.ixuela.com) ,海量资料和您分享

住“忽”字赏析)可以想见诗人闲淡疏放的风神与“野水”“青山”等清空悠远景色正相契合;(或:写出

了一种审美境界,山掩水,水映山,从山看水,从水看山,从一事物身上看出另一事物的影子,语虽质朴,

但理趣盎然)

12.(2010浙江高考模拟试卷(七))阅读下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①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②去。

注:①谩有,意思是“空有”或“徒有”。②三山,指传说渤海中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1)从词的风格来看,前一首属于________派,后一首属于________派;从词的结构来看,苏词下片如行云

流水,一气呵成,这主要是运用了__________修辞格,李词上、下两片一气呵成、关联紧密,主要是__________

这一修辞格运用得当。

(2)对苏词“枝上柳絮吹又少”句中“又”字的运用,评论家向来赞赏有加;对李清照这首《渔家傲》,人们

极为欣赏它于尺幅之中多处用典而又能做到“简净自然,浑化无迹”。请于上述两个方面选其一作出具体解 释。

答案 (1)婉约 豪放 顶真 设问

(2)解释前一点:着一“又”字不仅准确地写出了容易撩人愁绪的飞絮越吹越少的情景,更精妙婉曲的是,“又”字还表明

词人之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正自然流露于这“又”一次的观看之中。

解释后一点:①李词中“我报路长嗟日暮”一句从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

上下而求索”化用而来,表达了“上下求索”的意念与过程。②“九万里风鹏正举”是化用《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

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之语,既照应上片乘船渡海所见的海天相接之景,又铺垫了后二句借风力游三山的述

怀。③“三山”之典既抒发胸中怀才不遇的愤懑,又表现了对黑暗现实不满,还表现了对没有战乱、杀戮、欺诈、孤独、寂寞

的生活的强烈向往。

2010年3月更新

1.(山东省济宁市2010届高三一模)阅读下面一首清词,回答后面问题。

减字木兰花 纳兰性德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着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钗心只凤翘。

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情,转过回廊叩玉钗。

(1)这首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试作简要概括。(4分)

爱学啦高中学习网(www.ixuela.com) ,海量资料和您分享

2011教师考试语文复习6年的古诗词鉴赏-词汇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df9k93t2v79c964hv0s_1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