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优秀教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6 13:08:0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 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验探究发现生活中弹性物体的共同特征. 2. 探究拉力与弹簧、橡皮筋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

3. 知道弹性物体受力时形状会变化,去掉外力时会恢复原来的形状. 4. 在科学研究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乐于与他人合作,学会创造.

【教学重点】 知道物体受力时形状发生变化,去掉外力时恢复原来的形状. 【教学难点】 了解弹簧拉伸长度与拉力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弹簧、橡皮筋、钩码、铁架台、尺、弹簧秤.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活动体验,理解弹性

1.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生活中常见的弹簧和橡皮筋(教师展示) ,请大家拉一拉、比一比, 弹簧和橡皮筋有什么共同的特征?不要拉太长哦!拿出 1 号信封.(学生分组实验)

2. 你有什么发现?(用力拉都会变长,手一松又变回原样)老师这儿还有一个弹簧(演示) , 你看到什么?(用力压变短,手一松又变回原样)为什么会变长或变短?(因为用力了,说 明物体受到了外力,变长、变短实际就是物体形状上发生了改变,手松开后还有力作用在上 面吗?没有,也就是去掉外力, 又变回原样.)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受到外力 形状改变”“去 掉外力 恢复原状”)科学家把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板书:物体 弹性 ) [设计意图:建筑与人体有着许多相似的地方,坚实的框架决定了坚固的大楼,就像骨骼对 于人体的作用,从建筑大楼引入,更方便学生理解人体这样无法直接观察的物体。 ] 二、探究弹簧拉伸的长度与拉力之间的关系 1. 提出问题,设计实验

(1)弹簧用力拉会变长,如果老师用钩码替代拉力, (演示:看看老师是怎样挂上去的)挂 一个钩码弹簧会变长(出示图 1),增加一个钩码呢?(出示图 2)两次弹簧长度是不一样的, 这一段就是第 2 次增加的长度,如果再增加一个相同的钩码呢 ?(弹簧会变得更长 )每增加一个 相同的钩码,弹簧都会增加一定的长度(出示图 3),这个增加的长度有没有什么规律?(板 书:增加相同的力,增加的长度有没有规律?)(有、没有)这都是我们的一种猜测,想要得 出正确的结就必须要实验。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无处不在的力

- 1 -

(2) 怎样才能得到增加的长度呢?(测量)要测量就需要用尺,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把特殊 的尺,粘在铁架台上可以上下移动,你准备怎样来进行测量(先测量出挂一个钩码弹簧的长 度,再测量出挂两个钩码弹簧的长度,把两个数据相减就能得出增加的长度. 以,有没有什么办法只测一次就能得到增加的长度?(把尺的

)我觉得这样可

O刻度线对准挂一个钩码弹簧

的指针,再挂一个钩码,伸长的长度就是增加一个钩码后增加的长度)你觉得这样的方法怎 样?现在要挂第三个钩码了,事先要做点什么吗?(把尺的O刻度线对准挂两个钩码的指针)

(3) 说的非常好,就用同学们刚才想出的这个办法,你觉得应该如何来设计这个实验?也就 是第一步干什么?第二步干什么?挂多少个钩码比较合适呢?实验中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 题?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4) 汇报实验方案.结合学生所讲,出示友情提醒:

① 先挂1个钩码,把钩码下面的指针对准尺 O刻度线。 ② 挂钩码后,用手扶助弹簧不抖动后方可读数,读数时要平视。 ③ 增加钩码时记得先要把指针重新对准 O刻度线,并及时做好记录。 接下来,我们边做实验边把记录单填好。 研究弹簧实验记录单

第 小组

钩码个数 1 2 3 4 5 增加的长度(厘米) 我们的发现 弹簧增加相同的力,增加的长度 . 2. 学生动手操作,师巡视指导。 3.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师:你的实验结果是什么样的? 生:……

师结: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发现弹簧增加相同的力,增加的长度相同。 书 弹簧:增加相同的力,增加的长度相同。)

4. 如果多挂一个钩码弹簧增加 2厘米,挂5个钩码增加几厘米? 50个、100个呢?能不能无 限制的挂上去呢?

老师这儿有一个弹簧,我请一位学生上台来用力拉,看看会发生什么? 生:弹簧坏了,再也恢复不了原来的形状了。

师:对了,像弹簧这样的物体她的的弹性是有限度的。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增加相同 的力,增加的长度都相等。(板书:弹性限度内)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无处不在的力

- 2 -

(板

[设计意图:建筑与人体有着许多相似的地方,坚实的框架决定了坚固的大楼,就像骨骼对 于人体的作用,从建筑大楼引入,更方便学生理解人体这样无法直接观察的物体. 三、探究橡皮筋会不会有跟弹簧一样的规律

1. 橡皮筋挂上钩码也会变长,会不会也有跟弹簧一样的规律呢?我们先

来观察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橡皮筋(投影出示实验材料橡皮筋)。你看到了什么?你觉得应该把 哪一段挂在铁架台上?这个实验应该怎样来做?(学生交流).希望你们细心一点,并及时做 好记录。 2. 学生实验,得出结论. 研究橡皮筋实验记录单

第 小组

钩码个数 增加的长度(厘米) 我们的发现 1 2 ]

3 4 5 上 橡皮筋增加相同的力,增加的长度 。 (板书:橡皮筋:增加相同的力,增加的长度不相同。) 四、比较弹簧和橡皮筋的弹性差别

1. 为什么弹簧有这样的规律,而橡皮筋没有呢?再拉一拉弹簧和橡皮筋,

想想这是为什么?

(板书:弹簧之间的间隔一样,螺旋的疏密发生了变化,橡皮筋是粗细发生了变化。 2. 介绍胡克及胡克定律

弹簧的弹性规律最早是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发现的,介绍胡克的相关资料。

罗伯特胡克,(1635年7月18日一1703年3月3日)英国科学家、博物学家,发明家。1678 年,他发现了物体的弹性力定律,后人为纪念胡克的开创性工作和取得的成果,便把这个定 律叫做胡克定律。虽然弹簧的弹性规律不是我们第一个发现,只要大家继续努力,勇于探索,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也会出现以我们的名字命名的某项发现或定律。 四、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师:通过今天的研究,我们知道了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所表现的变化并不相同,我们还发现 了一个定律,这个定律的发现直接导致了弹簧测力计的诞生。

(出示图片)我们能用弹簧来做

一个刻度均匀的弹簧秤,能不能用橡皮筋来做一个刻度均匀的皮筋称呢?(不能)

人们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也制作了很多种的弹簧秤,如条形盒测力计、平板测力计、圆筒 测力计等。你了解了这么多,那你能不能根据今天学到的知识,自己也去设计一个测力计呢? 课后同学们可以去尝试一下,有机会大家可以一起交流、分享一下。今天的课我们就上到这 儿,下课! [设计意图:建筑与人体有着许多相似的地方,坚实的框架决定了坚固的大楼,就像骨骼对 于人体的作用,从建筑大楼引入,更方便学生理解人体这样无法直接观察的物体。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无处不在的力

]

- 3 -

【板书设计】

2.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

受到外力

形状改变

物体

弹性

去掉外力

恢复原状

弹簧

弹性限度内 增加相同的力,增加的长度有没有规律?橡皮筋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相同

疏密

不相同 粗细

无处不在的力

- 4 -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优秀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dhor7dzb502tjb2ixwe3xy6q955p4014vi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