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频率高、迁移范围广、危害程度大的特点,项目建设以加强测报和应急防治为目标,有效控制区域有害生物的危害。项目工艺技术具有先进、快捷、准确的特点,技术工艺水平和装备水平等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能快速、准确的提供病虫害预测预报及防治科学依据;该项目拟采用的技术符合建站要求、当地资源条件和人才素质,技术层次适合当地农业技术发展需求,农民易于接受、应用;该项目拟采用的技术成熟、可靠、安全,不会对操作人员和环境造成危害或不利影响,保证人身健康。项目建成后,能够对突发性、流行性和常发性病虫草鼠害做出及时准确测报及防控,向整个区域发出预警信息和综合防治措施,减少农业损失。
本项目属于公益性、服务型的建设项目,不产生商品,不参与市场竞争,没有经营行为,所以不存在市场风险。
四、项目承担单位的基本情况
(一)概况
长白县农业特产科学技术推广总站隶属长白县农业局。国有事业单位,为独立法人,成立于1955年,几十年来,经过全体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已发展成为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加的现代农业科研机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整体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已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显著作用。
长白县农业特产科学技术推广总站现有植保、特产、栽培、化验、检疫、土肥等科室,负责全县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咨询和服务。
(二)人员状况
长白县农业特产科学技术推广总站现有职工21人,科技人员21人,其中:高级农艺师4名,农艺师12名,初级技术人员2人,管理人员2名。
12
(三)固定资产状况
长白县农业特产技术推广总站资产总额180万元,现有办公场所1020平方米,拥有小型仪器设备30 多台件。
(四)单位工作业绩
多年来,长白县农业特产科学技术推广总站在试验、示范和推广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其中:国际检疫害虫稻水象甲综合防治、美洲斑潜蝇综合防治、稻水象甲的生活史研究、人参高产栽培技术等30余项科研成果获省、县级不同程度奖励,1996年、1997年、1998年连续三年被省农委评为稻水象甲防控先进单位。
(五)职能范围
长白县农业特产科学技术推广总站自成立以来,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领导下,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与示范推广工作,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和工作业绩,其主要职能为:农业新技术的研究、试验和推广,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检疫对象的防控、科教兴农的技术咨询,农业生产标准和示范、农业科技的培训,农业信息的获取、传递与反馈。
五、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1、根据农业部《关于吉林省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2004年项目的批复》、《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规划》(2004-2010年)等文件精神,结合长白县的实际情况,建设长白县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区,总投资400万元,实验区总面积10万亩,购臵仪器 台套件。
2、该项目为公益服务性项目,面向全县12.0353亩耕地及345.9611亩的林地面积和长白山区部分地区,开展病虫草害的系统调查,预测预报,植物检疫有害生物的预警与控制工作。
六、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13
1、长白县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南麓,鸭绿江上游。东经12611'-12735',北纬4127'-424',与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慈江道、两江道隔江相望,有长惠国际公路大桥相通,边境线长260.5公里,是鸭绿江沿岸边境线最长的县城,对岸为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第二大城市-惠山市,拥有国家级口岸-长白口岸,年吞吐能力30多万吨。边境贸易具有广阔前景,是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全县幅员面积2497.6平方公里。长白县城是长白山旅游的门户,是中朝边境地区,战略位臵十分重要。
长白县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有效积温1600-2800℃。年降雨量750-800mm,无霜期90-135天。境内海拔高度430-1000米以上,土壤主要以灰棕壤和白浆土为主,森林覆盖率达到85.4%,具有典型的长白山区的特征,境内有野生植物1200余种,中药材890余种,野生可食植物152种,野生菌类70种,素有长白山绿色宝库之称。
全县共有人口8.4万,其中农业人口4.6万人。200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04亿元。财政收入达到610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3072元。多次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全国社会文化先进县”、“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县”等荣誉称号。长白县正成为 东北边陲的一颗璀璨明珠。
2、项目地址在长白县长白镇,其交通便利,通讯、供水、供热、供电基础条件优越,其它公用设施齐全,开展工作十分有利。
3、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该项目立项后,长白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为确保该项目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率地按期完成,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充分肯定了该项目的重大意义,责成县农业特产科学技术推广总站筹建该项目。
。
。
。
。
七、农艺及技术方案和设备选型
14
(一)工艺技术选择的原则
先进性原则:工艺技术具有先进、快捷、准确的特点,技术在工艺水平和装备水平等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适应性原则:该项目拟采用的技术符合建站要求及当地资源条件和人才素质的要求,技术层次适合当地经济技术发展实际水平。
安全可靠性原则:该项目拟采用的技术成熟、可靠、安全,不会对操作人员和环境造成危害或不利影响。
(二)技术方案 1、技术流程
本项目技术流程以进行农业病虫害田间调查、室内培养和残留鉴定结果为依据,进行分析预测,判断其发生、流行和危害,做出防治预案,组织人员,统一指挥,统防统治,联防联治。
2、流程框图
有害生物预警 田间调培养观分析预防治决物资准防治预指挥调度统防统治 人员组残留测(三)设备选型
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