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百家讲坛韩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1 1:29:5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政绩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在他看来,隆冬就要过去,天气就要转暖,我们朝廷的风气也应该变化。怎么变化呢?应该着力选拔人才,不能再让老百姓的生活这么苦了。所以这首《苦寒诗》我给大家讲的就这一小段,写得非常地苦,写得非常的冷,但是这首诗的全部如果我们看下来就会很吃惊地发现,他是借着个人的生活的苦来影射朝廷的工作,眼界是很开阔的。这样的诗就跟杜甫的诗是非常像的,就是借着写自己的小家庭,但是影射的是整个社会的全局和大局。 【画外音】

回到京城的韩愈仍旧过着贫寒的生活,但是因为内心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韩愈仍在艰难的支撑着。此时的韩愈三十四岁,四门学博士是他不如中央政府机构任职的开端。在任职四门博士期间,韩愈积极推荐文学青年,敢为人师,广授门徒。此间,他写出了流传千古的名牌《师说》。那么,这篇文章究竟写的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去理解它呢? 【康震】

《师说》这篇文章,可以说在中国是老少皆知。你就是这篇文章背不下来,“师说”这俩字你肯定知道。这篇文章一开宗明义就提出了一个重大问题,叫:“古之学者必有师”。这个世界上,只要你落生了,你就得学习;只要你学习,你就得有老师。老师是必须的,这个非常重要。换句话说,老师对每个人来讲都是一个必然的要素。你一落生到这个世界上你就缺不了老师。老师是干嘛的?他说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用我们现在的话说,老师就是教你怎么做人,给你传授知识,给你答

疑解惑。那什么样的人才有资格当老师呢?韩愈说的非常好:“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比我年纪大的,比我有钱的,比我地位高的,不一定就非能有资格当我的老师。比我年龄小的,比我社会地位低的,比我钱少的,未必不能当我的老师。当老师只有一个标准、一个条件、一个资格:闻道。韩愈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地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道理。什么道理呢?老师不一定就比学生懂得多,学生也不一定比老师就知道的少,老师和弟子的地位永远都是相对的。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啊,你只不过是比我早几天懂得了这道理,你只不过是在专业的领域里边懂得多一点,出了这个专业的领域那就未必能当我老师。就好比我们自己来说,我自己也是一个老师,我现在在给大家讲课,讲韩愈,那是为什么呢?那

是因为前两年、前十年我看了韩愈的书,我读了韩愈的文,我吟诵了韩愈的诗,我比大家早十年、早五年了解了韩愈,所以今天我站在这里给大家讲。但是如果今天课一结束大家回去也翻了韩愈的书,忽然发现说,哎哟,康老师讲的韩愈还稍显不足,跟我的理解比起来还有点不一样。这时候啊你虽然还是在学的阶段,但是,你已经不再像以前了。如果再十年之后,你看完韩愈后发现,我觉得我对韩愈有更加独特的了解,这个时侯说不定我

就坐在下面,你在上面讲。那我今天在这讲韩愈,讲唐宋八大家,讲古代的文学,但是相对于现当代的文学,相对于艺术、美术、绘画来讲,我就是人家的学生。我可以给人家讲唐宋八大家,但是他也可以给我讲什么呢,讲中国的书画史。所以说什么呢,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这体现了一个根本的要素,大家知道是什么吗?是对知识的尊重。就是在知识面前人人平等,而不是以血统、以地位、以财富来论定一个人的高下。那大家又奇怪了,说老师其实你讲的都是些废话。为什么呢?你说的这些道理、韩愈讲的这些道理在我们现在都是常识啊,所以我们觉得韩愈讲的这些我们现在来讲没多大的启发。这样的文章,你说它是流传千古的名篇,我们都很奇怪。再说了,中国古代传统不就有尊师重道的传统吗?我就想问问,凭什么韩愈的《师说》讲这么普通而简单的道理,他却非是千古名篇? 【画外音】

这篇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师说》广为中国百姓所熟知,“尊师重教”也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但是,在康震老师看来,《师说》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却有着其特殊的原因,那么这个原因是什么呢?它与韩愈又有什么关系呢? 【康震】

在唐代,当时的社会风气不仅是不能为人师,而且还耻为人师。那么哪些人耻为人师呢?为什么呢?韩愈在文中都有明确的交代。他是这样说的: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说你看现在这些当官的,士大夫这一类的人,当

他们一听谁说“我是你的老师”,“我是谁谁谁的弟子”,大家就聚在一块笑话他:“真是的,说这样的话。我跟你之间年龄又差不了几岁,地位的高下又差距没那么大。我自己要是官位很小那我就觉得我当你的老师羞得慌,要是你官特别大,我叫你老师,显得我不是阿谀奉承你吗?”就这么着,对于当老师这件事,对于师道的事,是耻于谈的。其实大家要知道,有一个核心的问题,所谓“士大夫之族”指的是哪一群人呢?绝对不是像韩愈这样出身很低微的人。所谓士大夫之族,指的就是在唐朝社会里的高门望族。什么叫高门望族?举个简单的例子,唐朝有几大门姓,这几大门姓可真是不得了。比方说你要是一个长安人,你姓杜,杜甫的杜,就拿杜牧来说吧,晚唐的诗人杜牧,就是京兆杜氏,长安姓杜的,望族。大家知道中唐有一位著名的诗人韦应物,长安姓韦的,有一句民谣叫:“长安韦杜,离天尺五”。就在长安城里姓韦的和姓杜的人,离上天只有一尺半。那意思是离谁只有一尺半啊?离天子只有一尺半。大族。望族。柳宗元也是望族,柳宗元是河东柳氏。你要是范阳(北京)人,你姓卢,卢照邻的卢,那你是望族。这些望族在社会上的地位是最高的。他们祖祖辈辈做官,可以不去参加科举考试,就能做到很大的官。可以不通过艰苦的、刻苦的学习,就能世袭官位。所以对这些人来讲,存在不存在奖掖后学的问题?存不存在提携后学的问题?不存在。当他们一出生,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不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是含着办公室的钥匙出生的。他们天生我才,就能当官的。所以对

于他们来讲,学习、拜师、这都是白搭,而祖祖辈辈的这样一种关系才是他能做官的最重要的因素。说到这大家就可能就明白了,为什么韩愈要提倡为师之道?为什么韩愈要提倡学习?为什么韩愈说要重视知识?因为在唐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最重要的一个体现就是科举考试。只有通过科举考试,你才能够真正地从一个贫寒子弟一跃成为国家的栋梁。但是我们知道,韩愈参加科举考试顺不顺利呢?很不顺利。韩愈的官做得非常辛苦,原因在哪儿?他自己也说了,我没有关系,我也不跑关系,我们家不是高门望族,我也没有显耀的背景,我只凭着我这杆毛

笔,和我面前这几张纸,还有我家里面的书。所以写《师说》,他的核心是什么呢?是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什么要这样说?是因为在唐朝的时候这些高门望族的势力依然是很大的。他们自己不仅不学习、不拜师,而且他们还要嘲笑这些贫寒子弟学习和拜师。所以韩愈在《师说》里面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那些手工业者、那些做粗活的、那些社会地位很低的人,然而要勤于学习、勤于拜师。为什么?因为如果他们再不学习、再不拜师,他们的社会地位就永远不能得到改变。所以我们说,《师说》是韩愈呼吁勇于为师、敢于为师的一个号角,是呼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一个号角,也是呼吁要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人才选拔制度的一个号角。我们现在读《师说》不仅仅从里面能够感受到的是师道的尊严、作为一个老师的光荣,更重要的是感受到在一千多年以前,韩愈对人才、对知识、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独特

搜索更多关于: 百家讲坛韩愈 的文档
百家讲坛韩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dj0495ffm7wp9920czo7b3ef97wu601021_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