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高级职称专业水平能力测试模拟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2、“正确的学生观”就是( )。让每一个学生都全面发展
3、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就是要求学生( )。尊重、理解、热爱科学 4、传统教学的“三中心”指( )。教师中心、课堂中心、课本中心
5、人的世界观基本形成于( )。青年期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 )起开始施行。1994年1月1日 7、义务教育法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收费的规定是( )。不收学费,不收杂费 8、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 )。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9、学生背诵课文时常常是开头和结尾容易记住,中间部分容易出错,这主要是由于( )。既有前摄抑制也有倒摄抑制
10、学生在解决一个问题后,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就会采取先前的思维模式去解题,这是由于( )。思维定势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新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三级课程管理有利于(ABC)。
A、教材多样化 B、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C、学生的发展 2、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AB),制定本法。
A、宪法 B、教育法
3、 为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促进义务教育的实施,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根据(ACD)制定了《禁止使用童工规定》。A、宪法 C、劳动法 D、未成年人保护法
4、 在实施“中小学继续教育工程”中,要把(BC)放在突出地位。 B、思想政治教育 C、职业道德教育
5、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BCD)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教育。B、爱国主义 C、集体主义 D、社会主义
三、是非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错)
2、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加主动地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对)
3、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实行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职责共同承担,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统筹落实的体制。(错)
4、新课程坚持的“以人为本”,既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对)
5、新课程提倡的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就是要求老师讲课时多提问,学生积极地举手回答。(错)
6、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无正当理由未依照《义务教育法》规定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当地乡镇人民政府可以采取罚款等强制措施,督促其履行责任。(错)
7、对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不收杂费的实施步骤,由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规定。(错)
8、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根据需要改变公办学校性质。(错)
9、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批准。(错)
10、《纲要》提出的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培养目标,只能在家庭教育中实施,学校教育不具备该项功能。(错)
四、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具备哪些专业知识素养,
答: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因此,一名教师就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 (1)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
?所教学科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 ?广博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 (2)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
?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 ?观察儿童能力和教研能力 ?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育机智 (3)职业道德素养
?忠诚教育事业 ?热爱学生 ?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2、什么是素质教育,
答: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3、学校文化是怎样形成的,
答:是对原有文化的传承和改造的过程;是对文化构成要素进行整合的过程;是对学校文化主体积极创建的过程;是一个良好行为的改造和积累的过程。
4、你认为一堂好课的特点应体现在哪些方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