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专题训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旅寓安南 杜审言
交趾殊风候,寒迟暖复催。仲冬山果熟,正月野花开。 积雨生昏雾,轻霜下震雷。故乡逾万里,客思倍从来。
1.请简要解说诗歌的中间两联是如何围绕首联来写的?(5分)
2.简要分析诗歌的尾联与杜审言《渡湘江》“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中的后两句中表现手法和抒发情感上的异同。(6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3~4题。
点绛唇·台上披襟
周邦彦
台上披襟,快风一瞬收残雨。柳丝轻举,蛛网黏飞絮。 极目平芜,应是春归处。愁凝伫,楚歌声苦,村落黄昏鼓。
【注】周邦彦,北宋词人,浙江杭州人。此时词人从庐州教授转任荆州。 3.词的上半阕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5分)
4.末尾三句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是如何表现的?(6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后庭花 许棐
①②
一春不识西湖面,翠羞红倦。雨窗和泪摇湘管,意长笺短。知心惟有雕梁燕,自来相伴。东风不管琵琶怨,落花吹遍。
注:①湘管:毛笔。②琵琶怨:汉代乌孙公主远嫁,很不情愿,却也无可奈何,只得一路弹琵琶,幽怨之声不断。 5.试从修辞的角度对“翠羞红倦”一句进行赏析。
6.这首词的情感复杂细腻,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
观田家
1
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饥劬
不自苦,膏泽且为喜。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7.与白居易的《观刈麦》相比,两首诗歌都用到了哪种表现手法?这首诗是如何运用这种表现手法的?请简要分析。 (5分)
8.本诗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有何作用? (6分)
五.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9--10题。
小桃红 秋江
倪瓒
一江秋水澹寒烟,水影明如练,眼底离愁数行雁。雪晴天,绿蘋红蓼参差见。吴歌荡桨,一声哀怨,惊起白鸥眠。
9.本曲是怎样来写秋江的?试简析。(5分)
10.本曲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请从情与景的角度作简要分析。(6分)
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1~12题。
溪上作二首(其二)
陆游
伛偻溪头白头翁,暮年心事一枝筇。 山衔落日青横野,鸦起平沙黑蔽空。 天下可忧非一事,书生无地效孤忠。 《东山》《七月》犹关念,未忍沉浮酒盏中。
【注】《东山》《七月》,是《诗经·豳风》中的两篇,前者写周公东征后战士归途思乡的情绪及凯旋的喜悦,
后者写西周时期农夫们一年的劳作活动。
11.诗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5分)
12.诗歌尾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6分)
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3~14题。
①
汉寿城春望
2
刘禹锡
汉寿城边野草春,荒祠古墓对荆榛。 田中牧竖烧刍狗②,陌上行人看石麟。 华表半空经霹雳,碑文才见满埃尘。 不知何日东瀛变③,此地还成要路津。
【注】①这首诗是作者贬任朗州司马时所作。②刍狗:古代用茅草扎成的狗作祭品,祭后就被抛弃。③东瀛:东海。东瀛变,指沧海桑田的变化。
13.古人认为“此春望诗,最奇”,请指出这首诗“奇”在哪里,并简要赏析。(5分)
14.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八.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
闲情 李端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 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朝来鹊喜声。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15.这两首诗都是怀人诗,在内容上却略有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16.请简要赏析“披衣更向门前望”一句中的“更”字。(6分)
九.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7-18题。
游西湖苏辙
闭门不出十年久,湖上重游一梦回。 行过闾阎争问讯,忽逢鱼鸟亦惊猜。 可怜举目非吾党,谁与开尊共一杯。 归去无言掩屏卧,古人时向梦中来。
【注】苏辙:北宋宰相、文学家,晚年为避新旧党争之祸,辞退官职,筑室于颖昌(今河南许昌市东),自号颍滨遗老。
17.本诗的颔联在表达技巧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
3
18.与陶渊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心情相比,作者在本诗尾联表达出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十.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9~20小题。(11分)
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①
沈佳期
天长地阔岭头分,去国离家见白云。 洛浦②风光何所似,崇山瘴疠不堪闻。 南浮涨海人何处,北望衡阳雁几群。 两地江山万余里,何时重谒圣明君。
[注]①作者和杜审言都于神龙初年(705)流放岭南,杜审言先起程过大庾岭去峰州(今越南境内),沈佺期随后也过大庾岭去驩州(今广西崇左县)。②洛浦:洛水之滨,这里指唐东都洛阳。 19.诗中第二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5分)
20.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概括说明。(6分)
十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21—22题。
出塞作① 王 维
②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③,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④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⑤。
[注]①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海战败吐蕃,王维奉使出塞宣慰,这首诗就写于此时。②天骄:原为匈奴自称,这里借指吐蕃。③乘障:登城守卫。④玉靶:镶玉的剑柄,借指宝剑。⑤霍嫖姚:本指西汉霍去病,这里代指崔希逸。
21.这首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场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22.这首诗的第三联与唐代诗人李贺《雁门太守行》的第二联对战争的描写有哪些不同? 请简要分析。(6分)
十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23—24题。
恨 别 杜甫
洛城一剐四千里,胡骑①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②,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③急为破幽燕。
4
注:①指安史之乱的叛军。②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③司徒,指李光弼,他当 时任检校司徒。
8.在这首诗中,诗人的“恨”包含了几层含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9.第三联“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来塑造诗人 形象?请简要赏析。(5分)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