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的:
额顶枕区软组织的层次 头皮
浅筋膜的血管神经 面浅层结构 面部的危险三角
腮腺的形态 位置 毗邻 横行 纵行穿过的穿经过 腮腺的结构
4.面部“危险三角”是 和 之间的三角区。
6.腮腺床的内容包括茎突诸肌 动、静脉 神经、 神经、 神经和 神经。
7.纵行穿经腮腺的血管和神经有_________动、静脉,_____________动脉,__________静脉和_____________神经。 8.在腮腺内横行的结构有 动、静脉, 动、静脉,面神经及其分支。
12.额顶枕区软组织层次由浅入深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其中浅部三层紧密愈着,合称_______________。
腮腺的位置、形态、分部及穿经腮腺的结构。
腮腺位于面侧区,上缘邻接颧弓、外耳道和颞下颌关节;下平下颌角;前邻咬肌、下颌支和翼内肌的后缘。腮腺质软,色淡黄,大致呈楔形,底向外侧,尖向前内适对咽侧壁。腮腺分为浅、深两部,通常以下颌支后缘或以穿过腮腺的面神经丛作为两部的分界。浅部位于咬肌的后方和咬肌后份浅面。深部位于下颌支后内侧。浅、深两部于下颌支后缘处相连。
穿经腮腺的结构:在腮腺内部纵行的有颈外动脉、颞浅动、静脉、下颌后静脉及耳颞神经;横行的有上颌动、静脉、面横动、静脉、面神经及其分支。上述较为重要的血管神经的位置关系,由浅入深依次为:面神经及其分支、下颌后静脉、颈外动脉及耳颞神经。
4.鼻根、两侧口角
6. 颈内、舌咽、迷走、副、舌下 7.颞浅、颈外、下颌后、耳颞 8.上颌、面横、
12.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腱膜下间隙、颅骨外膜。头皮 颈部
颈部的等层次结构特点 颈深筋膜 筋膜间隙
甲状腺及甲状腺的次全切手术
气管颈部的位置 毗邻 以及气管切开术 食管颈部的位置 毗邻 及食管颈部的手术入路
颈动脉鞘及内容 斜角肌间隙及内容 胸部 胸壁的层次 皮神经的分布特点 乳房的形态及淋巴回流 锁胸筋膜及穿经结构 肋间血管神经的排列规律 胸腔积液和胸腔积气的穿刺
1 胸膜的分部 胸膜腔 胸膜隐窝 胸膜和肺的反折线及体表投影
肺门 肺根 及肺根内部主要结构及位置关系
胸壁的层次
1.皮肤:除胸骨区外,移动性大 2.浅筋膜:含脂肪、浅血管、 浅淋巴管、子宫的位置 毗邻 子宫的固定装置 子宫动脉 与输尿管的关系 脊柱区
胸腰筋膜的分部 及位置 腰上三角 腰下三角 皮神经、乳腺 3.深筋膜:
4.肌层:胸前外侧壁的肌肉有: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腹外斜肌和腹直肌的上部,背部的肌肉有:斜方肌、背阔肌、菱形肌及深面的骶棘肌 5.固有胸壁:肋及肋间结构 6.胸内筋膜: 会阴 会阴的概念 肛管的内面观 肛直肠环
坐骨直肠窝的位置 构成 内容 阴部管的位置 构成 内容及临床意义
会阴浅间隙 的构成 内容 (男 女) 会阴深间隙构成 内容 (男女) 盆部
盆隔得概念 盆筋膜 盆筋膜间隙 盆部的主要血管 神经 膀胱的位置 毗邻 膀胱三角
直肠的形态 位置 位置毗邻 直肠指检
纵膈
概念
纵膈的分区 (四分法)及内容 上纵膈的主要结构位置关系 主动脉弓的毗邻
动脉导管三角的位置 构成 内容 及临床意义
心包 心包腔 及心包窦 食管胸部的位置及毗邻
腹部 全是 上肢
上肢浅静脉的行程
腋窝腔的位置 构成 主要内容 及位置关系
桡神经管(肱骨肌管) 肘窝的构成 内容及位置关系 前臂屈肌后间隙
上肢神经的行程 易损伤的部位 临床表现 手
2
腕管的构成 内容及临床意义 手掌的层次结构
指髓间隙 (指髓 指端密闭间隙) 下肢
下肢的主要内容:下肢浅静脉的行程及临床意义
梨状肌上孔穿经的结构及位置关系 梨状肌下孔穿经的结构位置关系 坐骨小孔穿经的结构及位置关系 肌腔隙及血管腔隙
股三角的构成及其主要的结构位置关系 收肌管的构成及主要的结构位置关系
腘窝的构成及其主要的结构位置关系 踝管的构成及主要位置关系
额顶枕区
1、层次: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及颅顶肌、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颅骨外膜 2、浅筋膜血管神经分布:
前组:滑车上神经和动静脉、眶上神经和动静脉
后组:枕动静脉和枕大神经 外侧组:颞浅动静脉和耳颞神经 3、帽状腱膜:连接枕额肌额腹和枕腹 4、腱膜下间隙:连接疏松,移动度大
面部浅层结构
1、皮肤和浅筋膜:薄,疏松,富有弹性,有颊脂体,腺体、血供丰富,好发囊肿和疖肿
2、血管:面动脉、面静脉(无瓣膜,与颅内海绵窦相通)
3、神经支配:面神经支配面肌(表情肌)运动,三叉神经支配感觉 危险三角
指口裂以上两侧口角至鼻根的三角形区域。因该处面静脉与颅内海绵窦相交通,且静脉内无瓣膜,若面部感染处理不当(如挤压化脓处),可导致细菌栓子进入海绵窦,造成颅内继发感染 四、
面神经颅外分段(P81)
1、面神经的路程:穿出茎乳孔—(第1段)—进入腮腺被覆盖(第2段)——出腮腺(第3段)
2、各段特点:第1段:显露面神经主干;第2段:在腮腺内分支,腮腺肿大可压迫面神经;第3段:分成5组分支(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颈支) 腮腺咬肌区
1、内容:腮腺、咬肌、腮腺导管、腮腺淋巴结、血管神经等
2、腮腺床;由腮腺附近的肌肉(茎突诸肌)、血管(颈内动静脉)和神经(舌咽、迷走、舌下和副神经)构成。
3、穿过腮腺的结构:(由浅入深);面神经、下颌后静脉、颈外动脉、耳颞神经 颈深筋膜的层次及筋膜间隙 1、
层次:封套筋膜、内脏筋膜、椎前
筋膜2、筋膜间隙:胸骨上间隙、锁骨上间隙、气管前间隙、咽后间隙、椎前间隙 下颌下三角
境界:下颌骨体下缘与二腹肌前、后腹围成
层次:浅面:皮肤、浅筋膜、颈筋膜浅层
深面:下颌舌骨肌、舌骨舌肌、咽中缩肌
内容:下颌下腺、面动、静脉、下颌下淋巴结、舌神经、舌下神经 颈动脉三角
3
1、 颈动脉三角
境界:胸锁乳突肌前缘上部,二腹肌后腹和肩胛舌骨肌上腹
层次:浅层:皮肤、浅筋膜(包括颈阔肌)、1)乳房外侧部和中央部的淋巴管诸如腋淋
巴结的胸肌淋巴结(主要) 2)乳房内侧部的了淋巴结流入胸骨淋巴结并与对侧乳房淋巴管吻合
颈筋膜浅层
深层:椎前筋膜(其内侧是咽侧壁和其筋膜)
内容:颈内静脉及其属支、 颈总动脉及其分支、舌下神经及其降支
迷走神经及其分支、 副神经、 颈深淋巴结 二腹肌后腹 肌三角
境界:颈前正中线、胸锁乳突肌前缘、肩胛舌骨肌上腹
层次:浅层:皮肤、浅筋膜、颈筋膜浅层 深层:椎前筋膜
内容:甲状腺、甲状旁腺、气管颈部及其相关的血管神经 胸锁乳突肌区
1. 境界:胸锁乳突肌所覆盖的区域 2. 内容:颈袢、颈动脉鞘、颈丛、颈交感干
甲状腺的血管、甲状腺的动脉与候的神经之间的毗邻关系及临床意义(P111) 1、甲状腺的血管:
动脉:成对的甲状腺上动脉、甲状腺下动脉、和1支甲状腺最下动脉
静脉:甲状腺上静脉、甲状腺中静脉、甲状腺下静脉(第4甲状腺静脉出现几率不恒定,注:甲状腺动静脉不全同名,亦不全伴行) 2、
甲状腺的动脉与候的神经之间
的毗邻关系及临床意(P112—P114)后内侧邻近喉与气管、咽与食管以及喉返经 乳房的淋巴回流方向及其临床意义P135 1.乳房淋巴回流分5条途径
3)乳房上部淋巴管流入腋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
4)乳房下部淋巴结诸如隔上淋巴结并与腹前壁上部隔下及肝淋巴结吻合
5)乳房深部淋巴管穿胸大肌和胸小肌注入胸肌间淋巴结或尖淋巴结
2.临床意义:当乳腺累及淋巴管时导致所收集范围的淋巴结回流受阻发生淋巴水肿,使具备皮肤呈点状凹陷的“橘皮样”变,有助于乳腺癌的诊断 胸壁的层次
1.皮肤:除胸骨区外,移动性大 2.浅筋膜:含脂肪、浅血管、 浅淋巴管、皮神经、乳腺 3.深筋膜:
4.肌层:胸前外侧壁的肌肉有: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腹外斜肌和腹直肌的上部,背部的肌肉有:斜方肌、背阔肌、菱形肌及深面的骶棘肌 5.固有胸壁:肋及肋间结构 6.胸内筋膜: 食管三角
食管位于中线上,但上段偏左,中段偏右,下段偏左,这样,在左面可见两个重要的三角,即食管上、下三角。 前界 后界 下界 食管上锁骨下A 脊柱 主A弓三角 上缘 食管下心包 胸主A、膈 三角 食管系膜 动脉导管三角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