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中考模拟物理试卷30份合集)四川省成都市中考模拟物理试卷合集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1 1:35:4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我们生活在充满声音的世界里,歌声、风声、汽车喇叭声…这些不同的声音具有不同的特性,在繁华闹市区设立的噪声检测器是测定声音的( )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频率 【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分析】声音有三个特性:即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而音色是取决于物体本身的一种特性.

【解答】解:在繁华闹市区设立的噪声检测器是测定声音的强弱或大小,即响度.这一装置无法检测声音的音调与音色. 故选C.

【点评】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并能利用其解释现实问题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2.下列选项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解释的现象是( ) A.水中倒影 B.雨后彩虹 C.海市蜃楼 D.手影游戏 【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

【分析】(1)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日月食、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 (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 【解答】解:

A、水中倒影,是岸上物体在水面成的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不符合题意; B、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C、海市蜃楼是一种光学幻景,是地球上物体反射的光经大气折射而形成的虚像. 因海面上暖空气与高空中冷空气之间的密度不同,对光线折射而产生的,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解释,不符合题意; D、手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一般来说:见到影子、日月食、小孔成像就联系到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见到镜子、倒影、潜望镜就联系到光的反射原理;见到水中的物体,隔着玻璃或透镜看物体就联系到光的折射原理.

3.下列现象形成的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

A.草地上的露水 B.山谷白雾弥漫 C.水沸腾了 D.瓦片上的霜 【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分析】需要吸热的现象有:熔化、汽化、升华,然后判断四个选项所给出的现象中符合上述三种情况中的哪一个即可.

【解答】解:A、草地上的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所致,属于放热过程,不合题意; B、山谷白雾弥漫,是气态水蒸气放热液化成水的过程,需要放热,不符合题意; C、水沸腾时,是液态变为气态,属于汽化,需要吸热,符合题意;

D、瓦片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小冰晶所致,属于放热过程,不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此题实际考查的是学生对日常生活有关水的三态变化现象的认识,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活学活用.

4.徐州市体育中考项目包括立定跳远、50米跑、投实心球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立定跳远尽量选用花纹深的新鞋,是为了减小和地面的摩擦 B.50米跑的越快,所用的时间就越长 C.投掷实心球的过程,人对实心球不做功

D.50米冲刺时,冲过终点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人具有惯性

【考点】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惯性;力是否做功的判断.

【分析】(1)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增大压力、增大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 (2)根据速度公式进行分析;

(3)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在力的方向通过了距离; (4)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解答】解:A、立定跳远尽量选用花纹深的新鞋,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故A错误;

B、由v=可知,s一定时,速度越快,所用的时间越短,故B错误;

C、投掷实心球的过程,人对实心球有力的作用,并且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因此人对实心球做了功,故C错误;

D、50米冲刺时,冲过终点,由于惯性,还要继续向前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该题考查了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速度公式的应用、功的计算以及惯性的相关知识,难度不大,注重了物理和生活的联系,是一道综合题.

5.关于中学生的下列数据,符合实际的是( ) A.密度大约为1.0×103kg/m3 B.质量大约为500g C.体温大约为27℃ D.身高大约为160m

【考点】质量的估测;温度;密度及其特性;长度的估测.

【分析】根据平时所学长度、温度、速度、质量的单位的了解,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分析估测 【解答】解:人的密度和水相差不大,约为1.0×103kg/m3,故A符合实际; B、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人体正常体温为37℃,最低体温也在35℃以上,故C不符合实际; D、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常见的一些物理量的认识,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

6.如图示意图形象的反映了物质气、液、固三态分子排列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丙是气态 B.乙是气态 C.甲是气态 D.甲是固态 【考点】物态的微型及特点.

【分析】(1)固体分子间距离小,作用力大,分子位置固定,宏观上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不具有流动性; (2)液体分子间距略大,作用力小,分子位置不固定,宏观上有固定的体积,无固定形状,具有流动性; (3)气体分子间距很大,作用力几乎为零,分子极度散乱,宏观上无固定的体积,无固定形状,具有流动性. 【解答】解:甲图中分子间的距离略大,约束力很小,分子的位置不固定,和液态分子的特点相似; 乙图中分子间的距离很小,约束力很大,分子的位置固定,和固态分子的特点相似; 丙图中分子间的距离很大,约束力几乎没有,分子的位置极度散乱,和气态分子特点相似.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三种状态的微观特征,要求记住三种不同状态分子排列方式的不同特点.

7.下列选项中,与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原理相同的是( )

A.汽油机 B.电动机 C.发电机 D.电磁继电器 【考点】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分析】根据图示装置分析其原理,然后根据四个选择找出符合要求的选项.

【解答】解:根据图示可知,该装置的原理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运动,将电能转化为了机械能,因此该装置是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A、汽油机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故A不符合题意;

B、电动机是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运动工作的,故B符合题意; C、发电机的原理是电磁感应,故C不符合题意;

D、电磁继电器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工作,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汽油机、发电机、电磁继电器以及电动机的构造和原理的了解和掌握,是中招的热点.

8.在下列生活生产应用中,不属于电磁波应用的是( ) A.电视机遥控器 B.光纤通讯 C.微波炉 D.B超 【考点】电磁波的传播.

【分析】对于可见光、不可见光等都是电磁波,且电磁波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无线电广播、电视、手机、雷达都是靠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B超是利用超声波的反射来工作的. 【解答】解:A、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电磁波来工作的,不符合题意; B、光纤通信属于电磁波的应用,不符合题意; C、微波炉属于电磁波的应用,不符合题意; D、B超是利用超声波的反射来工作的,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现代社会为信息社会,信息的传播离不开电磁波,故应掌握电磁波的性质及应用.

9.大型轮船在有明显水流的岸边停靠,应采取如图哪种方式( )

(中考模拟物理试卷30份合集)四川省成都市中考模拟物理试卷合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dxoq1bnlm5ap1c1kzfj507xn0uyq600ql0_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