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增强企业价值,推进内部审计成果转化运用
作者:薛峰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29期
摘要:内部审计成果既是内部审计的核心,也是审计结果的体现。审计成果的转化运用与审计价值实现直接相关。本文通过对内部审计成果转化难的成因分析,提出了推动审计成果转化具体措施。
关键词:审计成果管理 内部审计
一、对内部审计成果的认识和转化运用的理解
在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中,内部审计是指旨在增加价值并改善组织运作的独立和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将系统应用于标准化方法来评估和提高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的有效性,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在这个定义中,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所确定的内部审计的最终目标是提高组织价值。
审计结果是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监督审计过程中得到的审计结论和建议。是审计事务交流经验和审计管理的总结和归纳。是内部审计的重要载体,发挥咨询和服务的作用。根据审计成果的范围和程度,审计结果的使用可分为三个层次:一级是经营层面,是指经审计单位审计确定的审计处理,审计意见和建议的采用来处理问题。二级是管理层面,指的是审计单位变为被动接受审计整改,主动改进有关规章制度,处理问题,通过修改与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和改善管理,避免在机制和制度上重复犯错。三级是决策层面,审计报告由管理层领导批准,从加强和改进管理制度到方向性确定,采取适当措施,制度,法规等进一步规范相关业务活动,控制风险,促进依法行事。
二、当前企业内部审计成果运用的现状及问题
(一)审计成果运用机制不健全,成果运用缺乏制度保障。
一是协调机制不完善。缺乏内部审计结果转化的保障措施和管理制度,内部审计部门对审计发现只有整改建议权而无落实监督权;没有将内部审计结果作为考核依据,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内审权威,难以真正发挥审计成果的作用。虽然部分部门积极开展信息监督共享探索,但公司内部制度尚未形成统一完善的“监督制度”,内部审计部门和事后监督,纪检监察部门统一工作协调机制尚未建立,出现监管部门的反复监督,形成人力资源的浪费,监督成果的机制受到限制。
二是监督机制不健全。虽然总公司出台了审计成果运用相关办法或规定,工作中也只有审计部门通过审计验收方式对下级单位实施检查监督。但由于制度本身的缺陷,如制度权威性低、成果运用考核力度缺失等,致使审计成果利用的效率低、效果不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