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副本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9 19:04:3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中华文本库

内”,既成人不要干涉儿童的艺术创作,更不要压制儿童表现出的生命的原创力。西泽克最大的贡献还在于,美术教育从过去的重技术训练的功利立场,转到重视儿童艺术的创造性和表现性。 这些美术教育家的观点分别形成了当代美术教育中的工具论与本质论两大派别。 三、美国当代儿童美术教育

《标准》是美国艺术教育有史以来第一套在联邦政府直接干预之下,由四门艺术教育的全共性组织研制的。

该标准认为,艺术的益处,一在个体,二在社会。 第二节 日本儿童美术教育

一 、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幼儿美术教育

日本最早的幼儿园——东京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

图画法:是先由教师在纸上画上垂直线、水平线、斜线等简单的线。 二、大正时期日本幼儿美术教育

大正时期之前,日本美术教育基础上采取一种以临摹为主的教育方式,被称为“临画教育”。 大正时期,一种推崇个性和创造性的以儿童为中心的自由教育思想在日本传播,一些教育家对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和陶冶儿童情操的重要性。这一时期,由画家山本鼎领导的自由画教育运动。 所谓自由画是相对于传统的模仿、临摹而言。山本鼎把自由画教育的要点确定为“不是把临摹作为成绩,而是把创造视为成绩。”可见自由画运动对培养儿童创造性的重视。 三 、当代日本幼儿美术教育

日本幼儿美术教育还在造型表现方面推行一种基本的指导方法,这种方法分为形象思维、技巧运作、传达内心活动三个环节。在头脑中浮现表现对象的形象,这是第一个环节;用手操作,进行技术活动,这是第二个环节;传达内心活动是第三个环节。 第三节中国近代儿童美术教育 一、旧中国的幼儿美术教育

早在明代,我国的教育家王守仁(1472~1525)就提出了儿童教育要从幼儿乐嬉游的特点出发进行诱导的观点。

康有为(1858~1927)在《大同书》中第一次提出在我国实施幼儿教育。 民主教育家蔡元培(1868~1940)大力提倡美育和艺术教育。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主张“游戏性的教育”。其1923年在南京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园——鼓楼幼稚园,提倡中国化的幼儿教育。

陶行知创办了中国第一个乡村幼儿园——南京燕子矶幼儿园,采取平民化、因地制宜的方法进行艺术教育活动。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幼儿美术教育

第 5 页 共 5 页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中华文本库

1949年后我国采用前苏联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凯洛夫教育三中心:以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教学为中心。

改革开放后,西方的教育思想在幼教届很快得到传播,掀起了学习皮亚杰思想的热潮。 美术教育中开始主意到的问题:

1:在美术教育中,既注意造型教学本身的体系和系统,也注意到各科间的相互联系,及美术活动与各种其他活动的联系,与整个教育的联系。

2:在美术教育中,不仅注意幼儿美术知识经验的积累、技能技巧的练习,而且注意发挥幼儿的创造性、独立性、自主性,重视情感因素在美术教育中的作用,以及美术教育对幼儿情感的培养。 3:在美术教育中,不仅注意全班幼儿集体的美术活动,而且注意个别化的美术活动,重视个别儿童的兴趣、需要与个性的发展。 三、当代美术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在培养目标方面,早期美术教育出现了两个误区

1;把美术教育同等于技艺教育。把重点放在培养孩子的正确描写和表演能力上,把技能技巧的培养作为主要任务。

2;把美术作为实施德育、智育的手段,作为完成某一中心任务的从属部分,没有自身的独立地位和体系。

(二)在教育内容方面,强调对自然的模仿和再现。 (三)在教学方法,灌输法仍然被大量使用。

(四)更为严重的是还容易扼杀儿童潜在的自我创造意识和创造力。 第二节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分层次目标 目的和目标的关系:目标是目的的具体化 一、心理层次的目标

分为审美感知目标、审美情感目标和审美创造目标三大类。

美术教育的审美感知目标:培养学前儿童丰富而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

美术教育的审美情感目标:激发学前儿童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丰富学前儿童对形式和内容及其风格的体验。

敏锐的感知是积累丰富的内在感情的重要手段。 美术教育的审美创造目标:培养学前儿童的艺术创造力。

美术的核心在于创造。美术教育中的审美创造主要培养儿童通过美术操作活动体验美的模式,懂得表现自我,表现生命。 二、年龄层次的目标

(一)3岁—4岁(小班)儿童美术教育目标

第 6 页 共 6 页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中华文本库

(1)欣赏教育目标 (2)绘画教育目标 (3)手工教育目标

(二)4岁—5岁(中班)儿童美术教育目标 (1)美术欣赏教育目标 (2)绘画教育目标 (3)手工教育目标

(三)5岁—6岁(大班)儿童美术教育目标 (1)美术欣赏教育目标 (2)绘画教育目标 (3)手工教育目标

幼儿美术教育年龄阶段目标具有特点:

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对3岁—6岁年龄幼儿的不同层次的要求。 2、充分的考虑了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幼儿自身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的指导下所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3、为单元目标和具体美术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指明了方向。

第四章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第一节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原则 一、低控制原则

低控制原则:对学前儿童进行美术教学时,要创设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尽量少以成人的权威或规范束缚学前儿童的艺术活动,让他们自由,充分的体验和表达。 低控制原则的实施要点:1、给学前儿童自由选择美术内容的机会。 2、教学气氛尽量轻松、愉快。 3、注意作品评价的方式。 二、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进行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时,要处理好当前需要与长远发展的关系,造成儿童身心的一种可持续发展。

发展性原则的实施要点:1、成人要避免功利化的美术教育取向。

2、在心理学、教育学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知道,对学前儿童实施合理的美术课程,促进他们美术才能的发展。 三、因才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根据学前儿童具体基础和接受能力,区别对待,使每个学前儿童都能在自己的

第 7 页 共 7 页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中华文本库

基础上得到最好的发展。

因材施教原则实施要点:1、尊重学前儿童的个别差异。 2、设立有弹性的美术课程。 四、创造性原则

创造性原则: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利用美术这种艺术活动本身所具有的创造性,发展学前儿童的创造力。

艺术具有典型的、基本的创造性。

人类个性创造性发展的关键期在童年。儿童时代是生命力勃发的时期,是创造力发展最自由、最迅速的时期。

创造性原则实施要点:1、丰富教育内容,帮助学前儿童积累多种经验。 2、创造自由宽松的气氛,鼓励每个人的自由创造。 五、兴趣性原则

兴趣性原则:萌发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将之引入以后的人生,给一生一个好的开端。 兴趣性原则实施要点:1、培养学前儿童积极,快乐地从事美术活动的态度。 2、提供多种工具材料,刺激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积极性。

3、适当运用表扬、赞许和挑战、竞争来强化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兴趣。 六、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原则:引导学前儿童积极参与美术实践,在实践中发展和培养他们的美术能力和兴趣。 美术活动是一种手、脑并用的实践操作活动,实践本身比成功或失败更为重要。 实践性原则实施要点:1、让学前儿童通过多种感官通道进行美术活动。 2、避免两个倾向即纯技巧和纯抽象的思想内容说教。 第二节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方法

综观世界美育指导思想,大体上有如下几种: 一、灌输法

灌输法强调知识的灌输和吸收,但却不自觉地损害了儿童健康: 1、将一个本事完美整体的学生分裂。 2、教师中心主义及其导致的儿童素质下降。 3、使儿童丧失感知和直觉能力。 二、园丁法

园丁法特征:1、强调儿童的自然天真性,鼓励儿童自发的表现能力,尤其是艺术表现力。 2、强调使用富有表现力的新奇媒介,作为引发、释放和发挥其潜在能力的手段和工具。 3、提倡让儿童自己去探索和发现。

第 8 页 共 8 页

搜索更多关于: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副本 的文档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副本.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e6gn5i1hm4qfr016rpw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