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习作 )(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6、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 感悟)和(运用 ),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7、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 (活动 ) 和 (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8、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 )、(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第二部分:语文知识部分 1、给下列字或词注音。(4分)
慰藉(wei jie) 苍劲(cang jing ) 潜( qian )伏 戛( ga )然而止
2、.请写出下列字的书写笔顺:(2分)
鼎:目;竖折折、衡、撇、竖、衡、竖、横折。凹:竖、横、竖,横折折折、横。
3、下列词语有错字吗?把你认为有错的改过来。(4分) 迫不急待 穿流不息 凭心而论 世外桃园 (川、源) 再接再励 一愁莫展 如愿已偿 管中窥豹 (厉、筹) 4、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4分)
①热爱(憎恨 ) ②团结( 分裂 ) ③亲近( 疏远 ) ④经验( )
5、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3分)
(1)流水不腐,户枢不
蠹。
(2)(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3)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6、写出杜甫千古流传的两句古诗:(4分)
(1)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2)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7、写出下列作品的作者:(4分)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 《朝花夕拾》——(鲁迅) 《岳阳楼记》——(范仲淹) 《鲁滨逊漂流记》——(笛福 ) 8、下列人物均出自我国四大古典名著,请选择其中的一位,写出与他有关的一个故事名称、书名和作者。(4分) 人物:林冲 诸葛亮 贾宝玉 孙悟空 鲁智深 曹操
第三部分:案例分析(请围绕新课标精神分析下面的案例) 1、一位教师给三年级的学生讲古诗,刚刚板书题目,学生就开始背诵起来了。老师说?啊,我还没讲你们就会背了,那你们会写吗??学生也说?会?,老师说,?那你们来写写吧!?这时,学生在黑板上开始一笔一划的书写,可惜这课该学的生字他一个也不会写。(8分) 问题一:你认为上课一开始老师这样处理古诗的教学方法可取吗?为什么?
答:一、我觉得不可取,学生会背古诗,说明他们想得到老师的认同和赞扬,可老师却让他们写字,没错,这样是可以体现出老师比学生高一级,可是同时也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我敢肯定不少学生不喜欢
听这堂课了,就算听,心里也在想,我那么辛苦的背了,还要被你刁难。下次不背了。三年级的孩子是小学中的关键,他们已经会有自己的主见了。老师一个不留神,就有可能把一个天才‘消灭’了 问题二:如果让你来讲这节课,接下去你会怎么处理呢?
答:二、可以换种说法,同样是这种思路,?那你们知道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吗??肯定有人懂有人不懂,那就刚好让老师来解说了。讲解完后再问?那里面的字都会写了吗?,再进行生字教学。学生会背诗是件好事,老师可以把课堂时间花在另外的部份,比如诗词的讲解、生字的书写、课后的练习。在课将要结束的时候让大家一起背诵,如果全班都会背了。可以小组比赛,每小组选三名,比赛,小孩子最喜欢这种上课方式了。
一句话,不同的说法,可以得到不同的效果
2、这里摘录了一位老师讲解《只有一个地球》的片段,请认真阅读,然后根据这段实录写出自己的点评。
师:刚才各组讨论,提出了许多问题,其中有一个问题想问大家,?为什么说地球是渺小的??
生:(念文中相关内容)虽然我们看地球是庞大的,但是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只有一颗黄豆那么大。
生:(念文中相关内容)地球上的陆地面积大约只占其中的五分之一。 师:那另外的五分之四是什么? 生:海洋。 师:仅有的五分之一的陆地都能供人类生存吗? 生:不行,因为还有沙漠,高山,雪原……
师:看老师写这个渺小的?渺?字,原来在我们眼中看似庞然的地球,同茫茫宇宙相比,小的就如同一颗沙粒。?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你可知道这一叶扁舟却承载着整整60亿人啊!怎么样,这个问题解决了吗?(6分)
第四部分:问题分析及对策(14分)
1、当前有不少公开课气氛活跃,上得很是热闹,然而在热闹的背后却少见了学生高质量的思维活动。作为教师你对这一现象怎么看?怎么办?
2、一位老师让学生从一年级起就开始写日记,结果学生写的日记句子不通顺,也不会使用词语,有的字是错字,有的根本不会写就用简单的图画代替。老师想指导学生把日记写好,却不知从何入手。结合你的教学实际,谈谈你是如何指导学生写好日记
第五部分: 论述题(14分)
结合你的教学实践谈谈对新课标三维目标中?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理解。
三维目标即:知识和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同时也为课堂教学的改革指明了方向。落实三维目标是教学改革中的难点,也是不可回避的重点。
知识与能力是语文教学最基础性的目标,也是学科的目标,同时也是过程与方法,情感价值观的依托,没有它,其他的目标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知识与能力是显形的,情感价值观、过程方法是隐性的目标。
通过学生的语言实践,在字、词、句、篇,听说读写基础知识和语言能力的训练中,发展思维,并在创设情境的美感中,使学生从小受到美的熏陶,以?美?去激发?爱?,让教育性渗透其中。简而言之,以促进儿童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整体和谐发展为主要目标。
?过程与方法?本身就存在于语文学习当中,它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学理如筑塔,学文如聚沙。?语文学习靠的是日积月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