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的水平运动受哪些力的影响?
1、水平气压梯度力2、水平地转偏向力3、惯性离心力4、摩擦力 在均匀的自转的地球上,北半球形成哪些气压带和风带
山谷风、海陆风的形成
(一)海陆风成因:海陆表面的热力性质差异 条件:晴稳天气,海滨,深入陆地20-50km
特点:以一天为周期、随昼夜交替而转换风向,白天近地层吹海风,晚上吹陆风。
(二)山谷风成因:由于接近山坡的空气与同高度谷底上空的空气间,因白天增热和夜间失热程度不同而产生的以日为周期的局地热力环流。 条件:晴稳天气、山区
特点:以一天为周期、随昼夜交替而转换风向,白天近地层吹谷风,夜间吹山风。山风和谷风合称山谷风。
第六章
概念: 锋:锋面和锋线的统称。锋区(锋面):两种不同性质的气团相遇时形成的狭窄而倾斜的过渡区。锋线:锋面与地面交线
气团:同一时段,气象要素(T、U、r)在水平方向上分布比较均匀,在铅直方向上变化比较相似,在它控制下天气特点大致相同的大范围空气。
气旋:同一高度上中心气压比四周低、占有三度空间的的大尺度空气涡旋 反气旋:同一高度上中心气压比四周高、占有三度空间的的大尺度空气涡旋 热带气旋:形成于热带海洋上、具有暖心结构、强烈的气旋性涡旋。
天气系统:指主要气象要素的空间分布上,具有典型特征并能引起天气变化的的大气运动系统 气团的形成条件
①大范围性质均一的下垫面,决定气团的性质②比较静稳的环流条件,使气团物理性质趋于均匀化(如半永久性高压) 热带气旋的分类 热带低压(TD):热带气旋近中心最大风力6-7级 热带风暴(TS):近中心最大风力8-9级
强热带风暴(STS):近中心最大风力10-11级
台风(TY):近中心最大风力12~13级 强台风(STY):近中心最大风力14~15级
超强台风(Super TY):近中心最大风力≥16级 影响我国的主要反气旋
冷性反气旋-蒙古冷高压-中心天气晴冷,边缘风大,高压东南往往存在冷锋 暖性反气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台风的形成条件、台风的移动路径
1、广阔的高温高湿的洋面:提供大量高温高湿的水汽,存在不稳定的大气层结; 有一定的地转偏向力:只有在纬度高于5°的地区才能出现台风;
气流垂直切变小:凝结潜热在有限范围内释放,很快形成暖心结构,保证初始扰动地面气压不断降低;
合适的流场:台风的形成要有一个起始扰动,加上摩擦辐合就能产生上升运动,释放不稳定能量。 2、西北路径 也称登陆路径,对我国华东地区影响最大 转向路径 对我国东部沿海,台湾及日本影响最大。
偏西路径 台风在菲律宾以东形成,在华南沿海一带登陆,对我国华南沿海影响最大
6月以前和9月以后:主要是西移路径和海上转向路径,影响华南沿海、东部沿海;7~8月登陆路径多,主要影响华东地区。 梅雨天气的特征P177
台风的水平结构及对应天气特点。 台风在水平方向上可分为三个区:
台风眼区:台风中心,半径为5~30km不等,气流下沉,少云,P低,T高,微风或静风。
涡旋区:半径约50~100km。眼壁强烈的上升气流常形成垂直云墙,云墙下狂风暴雨,风力常达12级以上,过程降水量可达300~400mm或以上。是台风中天气最恶劣、破坏最严重的地区 外围大风区:涡旋区的外缘至台风边缘。半径200~300km。风力一般6~8级。 西太平洋副高的移动与中国东部大雨带的关系
雨带的形成:在中国东部,副热带高压的西北侧的偏南暖湿气流与西风带的干冷气流相交绥,形成静止锋大雨带,这是对中国东部广大地区影响最大的雨带。
雨带位臵:一般在副高西北侧,与副高中心脊线相距5°到8°(纬距)。
雨带移动规律:与副热带高压的位臵密切相关。从春到夏向北推进;秋季向南退缩。 但雨带的北进不是连续的,而是时进时退,有时停滞,有时迅速北跳。 锋的分类和冷锋的天气特点
1、分类:根据锋的移动方向、结构
(1)冷锋-冷气团推动锋面向暖气团方向移动 (2)暖锋:暖气团推动锋面向冷气团方向移动 (3)准静止锋:锋面少动
(4)锢囚锋:冷锋快行赶上暖锋,或两条冷锋合并而成 2、过境前:温暖、晴朗
过境时:阴天、下雨、大风、降温,雨区在锋后 过境后:气压升高、温湿度骤降、天气转晴
a.第一型冷锋(缓行冷锋):移速较慢。云系与降水和暖锋相似,但顺序相反。产生连续性降水 b.第二型冷锋(急行冷锋):移速很快,锋前暖空气被迫急剧上升,产生阵性降水及强对流天气,坡度更陡,雨区更小 寒潮的天气特点
大风--浮尘、扬沙、沙尘暴,偏南风转偏北风,一般6-8级持续1-2天
降温--降温幅度可达10 ℃ -20 ℃,造成冻害
降水--淮河以南往往出现雨雪天气,淮河以北往往是干冷天气 比较霜、霜冻、寒害(冷害)、冻害
第七章 概念: 气候:
季风:季风是指大范围地区以一年为周期,低空盛行风向及其相应的盛行气团和天气气候特点随季节而明显变化的现象。其中1月和7月风向变化在120°以上。 气候变化: 气候变迁:
厄尔尼诺现象:
形成气候的自然因素有哪些
(一)海陆分布(二)洋流(三)地形(四)地表性质 南亚季风和东亚季风的形成原因,中国季风的形成原因
季节的划分方法(候温季节、自然天气季节) 一、依据:候平均温度
标准:1、候平均气温<10℃――冬季 2、10℃≤候平均气温≤22℃――春季和秋季3、候平均气温>22℃――夏季
二、依据:东亚大型的大气环流的变化、相对应的天气气候特征 7个自然天气季节:初春(前春)、暮春(后春)、初夏、盛夏、秋季、初冬、隆冬 三、依据:降水量的年内分配 干季和湿季。
气候学统计划分方法
春3-5月, 夏6-8月, 秋9-11月, 冬12-2月。 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
1、大陆性气候 :大陆的内部,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主要特点有:1夏炎热冬严寒,日较差、年较差大2春温高于秋温3日照丰富,相对湿度小4降水少且集中于夏季,变率大
2、海洋性气候:终年盛行西风
主要特点有:1夏凉爽冬温和,日较差、年较差小2春温低于秋温3日照少,4云雾多,相对湿度大5降水丰富,季节分配均匀,变率小
我国季风气候有哪些主要特征
1、冬季风极盛时,气候寒冷、干燥,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其它国家低得多,成为世界上同纬度最冷地区。夏季风鼎盛时,气候暖热,湿润多雨;季风的每次进退,都会造成气温的升降。 2、冬季大多数地区盛行偏北风。夏季受太平洋副高的影响,盛行风以偏南为主。 3、中国降水的水汽来源:主要来源于夏季风:来自东南方向的东海和西南方向的孟加拉湾及印度洋,只有西北少数地区水汽来源于西北的大西洋和北冰洋。 我国东部季风农业气候大区的气候特点
1、季风活跃,气候湿润多雨2、光、热、水资源丰富3、水热同季4、农业气候类型多样5、气候复杂,农业气象灾害频繁
第八章
概念:小气候:小范围内,由于下垫面构造和特性不同,在近地气层和土壤上层中形成的与大气候不同的特殊气候,通称小气候。 覆盖地小气候P277
灌溉小气候效应及意义P272 我省气候带的划分
浙江省气候特征—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