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7单元教学设计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8 21:03:0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二课时

模块一:初读古诗,了解诗意

活动一: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刚学习了一首边塞诗,哪位同学能背给大家听听。 预设:《出塞》

2.简介凉州词、作者、背景,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沙漠图片)西域沙漠,人烟稀少,这,就是唐朝的边塞重镇——凉州,凉州当地歌曲中夹杂有少数民族的曲调,别具一格,人们称之为凉州词,许多诗人都喜欢为它填写新词咏唱。今天我们来学习唐朝著名诗人王翰写的《凉州词》。(教师板书:《凉州词》)。

活动二:初读古诗,自学诗意

1.多媒体出示:配乐朗读。

2.同学们觉得读的好不好?你是不是也可以试一试?(点学生读完,提醒:要想把诗读的更好,还要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的情感。)

3.下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朗读两遍,读的时候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4.小组交流诗句的意思。

模块二:品读诗句,体悟感情 活动一:合作探究,品读诗句

(一)品读前两句

1.出示问题:(1)从前两句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预设:葡萄美酒、夜光杯、琵琶声、战马(人)展示相关画面

(2)把这些事物联系起来,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板书:画面)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

预设:盛大的酒宴上有很多夜光酒杯盛满了香甜的葡萄酒,酒席上摆满了丰盛的食物,很多将士在举杯欢庆,真是豪华的盛宴啊,真是令人神往啊!

(3)这些场面使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气氛?高兴、热烈(板书:热烈) 2.将士们刚要举杯豪饮时,你们听,什么声音传来了?急促的琵琶声。 边听边读,这急促的琵琶声在催促什么?

(1)这急促的琵琶声在催促战士们赶快奔赴战场。

(2)这急促的琵琶声还在催促什么?还有不同的感受吗?西域人有骑在马上弹奏他们特有的

琵琶以助兴的习俗。

——是不是应该从“催”里读出:

(1)快尽兴畅饮;(2)快奔赴战场(3)快喝,喝完了要奔赴战场。 师小结:同学们通过边读边想,从这个“催”字中读出了不同的情怀。

3.小结:这场酒宴真是非常隆重,有欢快的琵琶声,有醉人的美酒,酒宴上人声鼎沸、酒杯交错,谁来读出这样盛大的场面。指名读、分组读。 (二)品读后两句

1.这样热烈的气氛,大家喝着喝着,怎样了?引出:醉(板书:醉)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后两句诗,哪位同学能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分析“沙场”(1)什么是沙场?在你的想象中,战场是什么样的? 预设:战鼓隆隆、呐喊声、战马嘶鸣,尸横遍野。 (2)这样的战场是怎样的战场?预设:残酷、惨烈

(3)也许这次酒宴之后,将士们又要奔赴残酷、惨烈的战场,等待他们的会是什么?死亡(正如诗的最后一句“古来征战几人回”说的那样)

3.我们来想象一下,他们马上就要冲锋陷阵了,也许许多人就会壮烈牺牲,而他们现在仍然在高兴的喝酒,这说明了什么?体现了将士们怎样的胸怀?引出:视死如归、将生死置之度外。是啊,这一醉,他们什么都看开了;这一醉,是将士们“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准备冲锋陷阵的前奏;这一醉,体现了将士们豁达的心胸,豪迈的气概和悲壮之情。(板书:感情----豪迈悲壮) 4. 总结全文,回归整体:

《凉州词》短短四行,二十八个字,那盛大的场面让我们闻到了醉人的美酒,看到了将士们一醉方休、醉卧沙场的那份潇洒从容,全诗前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抒发了戍边将士为国捐躯的悲壮与豪迈。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把整首诗自己试着读一读。

预设:从你们这悲壮豪迈的声音中,让我们听到了战士们的心声:为国捐躯、视死如归。

活动二:诵读感悟,指导背诵

1.下面让我们将这种豪情融化在记忆中,融化在血液里,把这首诗试着背一背。 2.学生试背,指名背,小组背,全班齐背。

模块三:抓住要点,指导写字

(课件出示)词醉催 1.指名读生字。

2.观察生字,小组讨论书写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3.重点对以下两个字进行范写指导。

“醉”——书写时要注意左右相当,左面是“酉”,里面有横。 “催”——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4.学生描红练写。 5.展示学生作品评价。

板书设计

凉州词

场面 —— 热烈 醉

感情 —— 豪迈悲壮

第三课时

模块一:初读古诗,了解诗人

活动一: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揭示课题

1.在以前的学习和阅读中,同学们一定积累了很多古诗。现在,我们来背诵古诗。 2.关于李清照,你了解多少?教师介绍李清照:(1084~约1151)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著名女词人。她出身于一个具有文化传统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是一位散文家兼学者,十八岁时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混后婚后居汴京,生活幸福。建炎元年,李清照因靖康之耻南下,建炎三年,赵明诚病逝于金陵,李清照只身逃难,几年后转寓临安,孤苦伶仃地度过寂寞的晚年。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3.播放《射雕英雄传》片段(荡气回肠的音乐,激烈残酷的战争场面给学生以强烈的震撼) 师导入:刚才,同学们看到的是电视剧《射雕英雄传》的片段,虽然是武侠片,可是它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段屈辱的历史。由于金兵大肆入侵中原,北方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多少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多少人饱受战争之苦,这其中就有一位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于是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夏日绝句》。(板书课题:夏日绝句)齐读课题

活动二:一读古诗,正确流利

1.学生自由读古诗 2.师范读

3.现在你们是否也想读?你觉得我哪里读得不错,欣赏我的,你可以学习我的,如果你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你就读出你自己的感觉。

4.指名读,大家注意听他字音读准了没有。指名点评。

5.课件出示生字

(1)注意读准翘舌音“杰、雄、项”。 (2)识记生字:生交流识字方法

活动三:二读古诗,节奏韵律

1.同学们知道吗,古诗如果能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读出节奏,就能感染别人,谁能根据老师的提示试一试?

2.明确押韵:你不仅读出了停顿,还读出了韵味。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一二四行的最后一个字有什么相同之处?——使用相同或相近的韵母的字我们把它叫做押韵,把押韵的字读得稍微长而响亮一些,就可以读出诗歌的韵味。

3.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面。如果说这首诗就是一幅画,那画里都画了些什么呢?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李清照崇高伟大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奋发图强的精神。) 4.学生发言,教师小结。

模块二:品读诗句,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感 活动一:小组合作,再读学习

1.为了把课文读得更好,老师建议大家再来读课文。可以对照注释和查阅的资料来理解诗句的意思。理解了诗意后,再来读课文,相信大家会读得更出色。

2.补充“人杰”、“鬼雄”、“江东”等词意思 3.个人自学开始。

4.小组交流学习收获。

活动二:合作探究,品读诗句。

(一)学习前两句诗。

1.理解第一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学生讨论后发言:活着要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 2.理解“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学生讨论后发言:至今人们还怀念项羽,佩服他宁死不肯逃回江东。 3.思考讨论:

(1)“项羽”是什么人?李清照为什么“至今思项羽”?(说说项羽的故事。) 秦朝末年,统治者的残暴激起了人民的不满,各路豪杰纷纷起义抗秦,项羽率领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转战中原,消灭秦军主力,立下赫赫战功,秦朝灭亡后,与刘邦争夺天下,最终,项羽兵败亥下,退至乌江渡口。当时,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振旗鼓,项羽觉得自己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不肯过江逃生,便下马步战,杀敌数百,负伤十余处,最后从容自刎,时年31岁。

(2)读了这段文字,你理解了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吗?

师小结:是啊!项羽活着是西楚霸王,人中豪杰,就是死,也要做鬼中英雄,而决不屈膝投降。而南宋的那些统治者却在做什么?请同学们再看一段资料。

(多媒体放一段有关的历史资料) (3)看完这段介绍,你又有何感想?

师小结:虽然岳飞被害的事情发生在李清照写这首诗之后,但如果李清照知道了这件事也一定会痛骂当时的统治者。有一首写道“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反映的就是当时中原人民的状况,而另一首诗“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反映的就是状况,面对这样的遗民,面对这样的统治者,李清照再也忍不住了。

4.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师过渡:李清照大声地呼喊“南宋的统治者啊!你们为什么不能像项羽那样……”生接着说“南宋的统治者啊!你们为什么……”

(诗句内容较简单,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就能理解诗意,后面几道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李清照为什么要写这首诗。)

活动三:三读古诗,体悟情感(总结全诗,朗读升华)

1.师总结:是啊!一个封建时代的弱女子竟有如此的爱国情怀,竟有如此的胸襟和气魄,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7单元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ec438945j44s0w0d4ij47hq70zb7d011w4_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