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7单元教学设计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8 23:38:4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实在令人佩服。

2.讨论: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应当怎样做人?

3.师小结:做人要像李清照那样,做一个热爱祖国的人,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同学们只有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勤奋学习,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活动四:感情朗读,指导背诵

1.同学们,这么好的一首诗,你们想不想背下来?试试看。 2.谁愿意上前面背给大家听?(指名配乐朗诵。) 3.全班一起朗诵。

模块三:抓住要点,指导写字

(课件出示)杰雄亦项

1.链接前置性学习,反馈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小组内评价书写。 2.小组长汇报本组内写的错别字或不规范的字。 3.依据小组长的汇报,重点对以下几个字进行范写指导。 “杰”——书写时要注意“四点水”的写法。 “雄”——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四横。 4.学生针对易错的生字再次练写。 5.展示学生作品。 6.过关评价。

六、板书设计

夏日绝句 李清照 人生观 --做人 忆项羽---怀古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一、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帝国主义、伯父、模范、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吵嚷、得意扬扬、惩处、抱负、胸怀、喝彩、振兴中华”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二、教学重难点X|k |B| 1 . c|O |m

重点:识记本课生字新词,规范书写“惩”;以自己的方法理解“租借”“铿锵有力”“衣衫褴褛”等词的意思。在初步的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三、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地图、生字词语卡片 学生:预习课文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一)巧解课题,板书课题

1.这节课我们将一起走进这位伟人,了解他少年时代的一个故事。老师板书课题,相机理解“崛起”“之”之意,明晰课题含义。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2.就题质疑。归纳总结:周恩来为什么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环节二——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二)明确阅读提示,初读课文

1.学生借助已有识字经验,先扫清一部分“拦路虎”:伯父、模范、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巡警、吵嚷、得意扬扬、抱负、胸怀、喝彩、振兴中华。

汇报,将不认识的列举下来,在读文中进一步扫除。

2.初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语句多读几遍。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再补充两组组词语: 第一组:帝国主义列强租界 第二组:耀武扬威衣衫褴褛

读词、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4.解决问题。(周恩来因为“中华不振”,才立此远大志向。)

5.指名轮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在读文过程中,随机正音,指导读出语气,在读中理解“踊跃回答”、“铿锵有力”词语的意思。 6.其余学生边听边思,画出令自己感到中华不振的语句。

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三)精读感悟,体会“中华不振”,了解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研读重点语段,深入感悟。预设:

1.第7自然段,抓住“闯进”一词,理解“租界”不允许中国人随便入内,补充“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2.第8自然段。

(1)学生再读,边读边想象画面。深入体会“中华不振”,完善板书,添加感叹号。 出示:

“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2)引导学生抓住“衣衫褴褛的妇女”“得意扬扬的洋人”形象,想象、体会妇女的不幸和悲伤,并相机指导朗读。

引读: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______,谁知_______,反而_________。围观的中国人都________。但是,_______只能________。

(3)抓住“惩处”,再理解“中华不振”。

4.指导写字:学习“惩”字,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5.抓住“惩处”进行感情朗读指导。

6.出示图片资料,丰富对“中华不振”的理解。 7.教师小结,强化感悟。

同学们,为什么洋人轧死了中国人还得意洋洋?为什么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妇女训斥了一通?为什么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却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这一切,都是因为──中华不振!!!

(四)读写训练

从租界回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他在沉思些什么呢?想一想,写下来。

板书设计: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中华不振!!!

第二课时

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一)直击“中华不振”,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走进少年周恩来立志为国读书的故事,齐读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当时的中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引出“中华不振”并板书。) 3.“中华不振”深深震撼着少年周恩来的心,这节课让我们跟随着他的脚步走进租界,去看看那令人揪心的一幕。

环节二——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二)紧扣“中华不振”,研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7-8两个自然段,读着读着,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2.汇报交流:

3.透过字里行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4.对这个画面你想说什么?

(1)引导学生抓住“哭诉”一词体会妇女的不幸、悲伤和可怜。 A.对于这个画面你想说什么?

B.这位妇女的亲人被轧死,不但——得不到伸冤,反而——遭到训斥,你能体会她当时的心情吗?带着你的体会读读这句话

C.听得出你对妇女的同情。我也想替她鸣不平。(师范读)请同学们再读读这几句话。(自由练读、指名读)

(2)引导学生抓“得意洋洋”一词体会洋人的可恨。

A.衣衫褴褛的妇女,得意扬扬的洋人,这鲜明的对比一定刺痛了你的心,请你读。 B.补充材料,丰富感知。

师:洋人轧死了人,不但不——赔礼道歉,反而——得意洋洋地站在一旁,这都是因为——中华不振(在中华不振后加一个“!”)正是因为中华不振,洋人才敢在中国的土地上胡作非为、横行霸道。这样的画面还有很多,请看……(出示相关图片及资料)

小结:这样的悲剧每天都在旧中国的土地上上演着,这一切都是因为——中华不振。 (3)引导学生抓“训斥”一词体会中国巡警的可恶。 A.想象巡警会怎样训斥那个不幸的妇女?

B.好一个是非不分、黑白颠倒的巡警。带着这样的体会谁来读读这句话? (4)引导学生抓“紧握”一词体会围观的中国人的无奈与愤怒。 A.从这个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 B.这一拳砸出去了吗?为什么呢?(在中华不振后加一个“!”)

C.是呀,中华不振,所以围观的中人人也只是“敢怒不敢言”,他们能做的——也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这是一种无奈,女生读。这更是一种悲哀,男生读。

(5)扣“大不相同”,体会“中华不振”: A.学生谈感受

B.图片对比,体会“中华不振”。 C.激情引读。

师:在旧中国的地地上,同一片蓝天,竞有着两处截然不同的景象,中国别处的街道破烂不堪,冷冷清清,这里却是——

别处的大街上行走的大多数是衣衫褴褛、面黃肌瘦的中国人,而这里大多是——这一切都是因为——中华不振(在中华不振后加一个“!”)

(三)回归整体画面(配乐引读7、8自然段) 师:让我们再次走进那不堪回首的一幕

师:因为中华不振,所以只见租界里的一条条街道—— 师:因为中华不振,所以只见人群中—— 师:因为中华不振,所以中国巡警—— 师:因为中华不振,所以围观的中国人——

(三)看着这样的一幅幅画面,此时你最想做什么?

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学以致用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7单元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ec438945j44s0w0d4ij47hq70zb7d011w4_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