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9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0 19:01:0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是( )

A.此时可以在光屏上观察到清晰缩小的像

B.仅在凸透镜左侧附近放一合适的凹透镜,可模拟近视眼的矫正 C.将蜡烛移到30cm刻度处,移动光屏可在屏上得到清晰等大的像 D.将蜡烛移到40cm刻度处,移动光屏可在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

【分析】(1)焦点指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的点,而焦距即为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2)根据图中提供的数值得出物距,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3)2f>u>f,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4)u>2f,2f>v>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v=2f,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解答】解:根据焦点和焦距的定义,当拿着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距透镜中心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该点到透镜的距离,即焦距为15cm。 A、从图上看出,物距u=50.0cm﹣10.0cm=40.0cm。v=85cm﹣50cm=35cm,凸透镜u>2f,2f>v>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大于二倍焦距,不会得到清晰的像,故A错误;

B、由A分析可知,像距较大要延迟光线会聚,应在凸透镜左侧附近放一合适的凹透镜,可模拟近视眼的矫正,故B正确;

C、u=v=2f,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由图可知,将蜡烛移到30cm刻度处,u=50cm﹣30cm=20cm≠2f,故移动光屏不能在屏上得到清晰等大的像。故C错误;

D、将蜡烛移到40cm刻度处,u=50cm﹣40cm=10cm,物距满足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此实验考查学生对于凸透镜成像实验的理解和掌握,熟记成像规律是解题关键。 10.(2分)(2019?苏州)如图甲所示,将质量相等的冰和蜡烛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的实验装置,安装时应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

B.图甲中两试管放在同一烧杯中加热,可以控制相同时间内冰和蜡烛吸收的热量相同

C.由图乙可知,A图线对应物质的内能先增大后不变再增大 D.由图乙可知,B图线对应的物质是冰

【分析】(1)安装实验器材时需要先固定下面的位置,能够利用酒精灯的外焰给烧杯充分加热;然后再调整上面的位置,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接触水,并且不要碰到烧杯壁和烧杯底;

(2)从吸收热量相同比较。

(3)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内能增大。 (4)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的熔点。 【解答】解:

A、图甲中,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而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应按照“由下到上”的顺序安装,故A错误;

B、图甲中两试管放在同一烧杯中加热,而不是用两个酒精灯分别加热,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控制相同时间内冰和蜡烛吸收的热量相同,且物质受热均匀,故B正确; C、由图乙可知,A图线对应物质有固定的熔点,是晶体,晶体在熔化前后以及熔化过程中都要吸热,所以该物质的内能一直增大,故C错误;

D、由图乙可知,B图线对应的物质没有固定的熔点,为非晶体,不是冰,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观察晶体与非晶体图象要学会看关键点,这样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11.(2分)(2019?苏州)额定电压均为6V的甲、乙两灯,I﹣U图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灯的电阻均随电压增大而减小 B.甲、乙两灯的额定功率之比为4:1

C.甲、乙两灯并联接在电压为2V的电源两端时,电阻之比为3:2 D.甲、乙两灯串联接在电压为8V的电源两端时,实际功率之比为1:3 【分析】(1)通过曲线图可知小灯泡的电阻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

(2)甲灯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和额定电压相等,根据图象读出通过甲、乙的电流,根据P=UI求额定功率之比;

(3)甲、乙两灯并联在2V的电源两端时,根据图象读出通过甲、乙的电流,再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阻之比;

(4)当把两灯串联在8V电源上时,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和串联电路电压的特点确定甲、乙两灯两端的实际电压,利用P=UI即可得出实际功率之比。 【解答】解:

A.由甲、乙曲线图可知,灯泡的电阻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故A错误; B.由于甲、乙两灯的额定电压均为6V,由图象可知:I甲额=0.6A,I乙额=0.3A, 则:

=,故B错误;

C、甲、乙两灯并联在2V的电源两端时,由图象可知:I甲=0.3A,I乙=0.2A,根据I=

可得电阻之比;

====,故C错误;

D.把甲、乙两灯串联接在8V的电源上时,通过它们的电流相等,且电源的电压等于两灯泡两端的电压之和,由图象可知,当电路中的电流为0.3A,甲灯的实际电压为2V,乙灯的实际电压为6V时满足电源电压为8V,所以实际功率之比:P甲:P乙=U甲I:U乙I

=2V:6V=1:3,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应用,从图象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是关键。

12.(2分)(2019?苏州)将皮球从离地某一高度O点处水平抛出,球落地后又弹起。它的部分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皮球经过同一高度的A、B两点时动能相等 B.皮球第一次反弹后到达最高点P点时速度为零 C.皮球在D点时的机械能小于在C点时的机械能

D.若将皮球表面涂黑,则会在地面M、N两点留下两个大小相等的黑色圆斑

【分析】A、由图可知,每次小球反弹后到的最高点都比上一次的最高点要低,说明小球受到空气阻力,机械能逐渐变小;机械能是物体动能与势能的总和,AB两点高度相同则重力势能相同。

B、从轨迹来看,小球既有水平方向的速度又有水平方向的速度。

C、每次小球反弹后到的最高点都比上一次的最高点要低,说明小球受到空气阻力,机械能逐渐变小。

D、弹性势能大小与弹性形变程度有关,黑色圆斑的大小能反应小球弹性形变程度,圆斑越大,形变越大。

【解答】解:A、由图可知,每次小球反弹后到的最高点都比上一次的最高点要低,说明小球受到空气阻力,机械能逐渐变小,在A点的机械能大于在B点的机械能;机械能是物体动能与势能的总和,在AB两点高度相同则重力势能相同,所以在A点的动能大于在B点的动能;故A错误。

B、从轨迹来看,小球既有水平方向的速度又有竖直方向的速度。小球在最高点时,竖直方向速度为零,但是仍然能往右运动,说明小球还具有水平方向速度;故B错误。 C、每次小球反弹后到的最高点都比上一次的最高点要低,说明小球受到空气阻力,机械能逐渐变小。在C点在在D点之前,故在D点的机械能小于在C点的机械能;故C正

2019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ed6e11gzp6zh7s4eqk6667gj1yjqg01cf2_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