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
一、单元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上册) 第70~86页 二、单元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编制7-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逐步熟记7-9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用7-9的乘法口诀计算有关的表内乘、除法,在单元结束时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8题左右,平均正确率94%;能应用学国的乘、除法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乘、出发的含义。
2、 使学生在编制和整理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况和简单推理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发现简单数学规律的能力。
3、 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受与同学合作交流的价值,活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积极、健康的学习态度,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单元重点、难点:
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熟记所有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求商。 四、进度安排:共12课时
7的乘法口诀及口诀求商 2课时 7的乘法和相应的除法练习 1课时 8的乘法口诀及口诀求商 2课时 8以内的乘法和相应的除法练习 1课时 9的乘法口诀及相应的练习 1课时 乘法口诀表 1课时 连成、连除和乘除混合 1课时 表内乘、除法练习 1课时 表内乘、除法复习 1课时 乘、除法实际问题复习 1课时
第6单元 课题:7的乘法口诀 第1课时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上册) 第70、71页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经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7的乘法口诀和用相应的口诀计算乘法的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发现一些简单规律,初步培养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并在应用口诀的过程中熟记7的乘法口诀。
3.让学生在自编乘法口诀的过程中,继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增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情感,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教学重点:经历编制口诀的过程,掌握7的乘法口诀并熟记。
四、教学难点: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应用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准备:课件,挂图 六、学情分析
让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发现一些简单规律,初步培养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并在应用口诀的过程中熟记7的乘法口诀。
七、教学过程 : (一)情境导入
这是蔚蓝色的(大海),看,这些帆船把大海装点得多美呀! (二)探究交流
1、铺垫孕伏,填写表格。
师:这只小船是用几个三角形拼成的?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师生同数三角形的个数。
师:拼一只小船用了7个三角形,那么,拼2只这样的小船要用几个三角形?拼 3只小船呢?4只呢???好,我们就来算一算,填一填。请同学们把数学书翻到第62页,完成小船下面的表格。 学生动手填表,教师巡视学生填表情况。 指名汇报。 小船只数 1 2 3 4 5 6 7 ▲的个数 7 14 21 28 35 42 49 师:拼一只小船用了7个三角形,是几个7? 生:1个7
师:拼2只这样的小船用了14个三角形,你们是怎么算出来的? 生:7+7=14 师:这是几个7相加? 生:2 个7相加得14
师:拼3只小船用了21个三角形,大家又是怎么得到的?生:7+7+7=21 生: 3×7=21 生:14+7=21
师:14是几个7相加得到的?再加7就是几个7相加? 生:3个7相加得21 师:这么说,28是几个7相加得到的? 生:4个7相加得28 师:35呢? 生:5个7相加得35 师:6个7相加得多少呢? 师:49里面有几个7? 学生回答后,组织学生看表格中的数,按顺序说一说:1个7是7,2个7是14,3个7是21?? 2、根据乘法算式,尝试编写口诀。
师:1个7是几?乘法算式怎么写呢?谁能编出一句乘法口诀?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7=7 一七得七
师:2个7相加是多少?乘法算式怎么写?谁也能编一句乘法口诀?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2×7=14 二七十四 师:口诀中“二”表示什么意思?
生:2个7相加
师:你能根据“几个7相加”把书上62页乘法算式的得数填好,编出口诀吗? 指名板演,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集体交流,展示部分学生的作业,发现错误及时指导纠正 3、利用规律,有效记忆。
师:同学们把7的乘法口诀都编出来了,现在我们就来比一比,谁能很快记住它们! 学生自由地读、背口诀。 指名背口诀。 师:你记得真快!有什么好方法?
生:每一句都比前一句多七,只要记住前一句,再加上7就可以得到后面的一句口诀。 师:你们知道为什么得数依次大7吗?
引导学生发现相邻两句口诀之间7的个数相差一个,所以得数会相差7。
师:你觉得这些口诀中哪些比较好记,哪些又比较难记呢?你有什么好方法帮助记忆比较难记的口诀吗? 学生各抒己见,并说出理由。例如:三七二十一,七七四十九比较好记。
出示:孙悟空在炼丹炉中七七四十九天,炼成火眼金晴,取经的路上遇到妖怪,不管三七二十一,举起金箍棒就打。 这句话中用到了哪几句乘法口诀? 难记的可以利用前一句或者后一句口诀帮助记忆。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口诀中的规律:相邻两句的得数相差7。好的,现在就请同学们利用这个规律再来记一记7的乘法口诀。
学生集体背一背7的乘法口诀,然后进行师生对口令的游戏。 (三)反馈完善 1.送算式“回家”。
师: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用呢?根据口诀能算出哪些乘法算式的积?我们做一个游戏——送算式“回家”。
教师将1×7、2×7??7×7、7×1、7×2??7×6等13张算式卡片分发给各小组,学生把它们贴到相应的乘法口诀后面。 黑板上形成板书:
一七得七 1×7 7×1 二七十四 2×7 7×2 三七二十一 3×7 7×3 四七二十八 4×7 7×4 五七三十五 5×7 7×5 六七四十二 6×7 7×6 七七四十九 7×7
教师组织学生检查:是否有算式送错了家?并引导学生发现:根据“七七四十九”只能算一道乘法算式,根据其它几句口诀,都分别能算两道乘法算式。 2.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师:请同学们完成书上63页“想想做做”第1题。 3×7+7= 4×7+7= 5×7+7= 4×7= 5×7= 6×7= 7×4= 7×5= 7×6= (1)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 (2)全班交流。
每组题的计算结果分别是多少?你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对利用口诀进行计算的同学给于表扬,做错的同学说说原因。
(3)讨论:为什么每组题的结果相同?使学生认识到:尽管每组题中的三道算式各不相同,但它们所求的7的个数是相同的。
对每横行的题目进行比较时,让学生试着在5×7+7的后面再写一道乘加算式,应该写什么? (4)进一步追问:5个7比4个7多几?比6个7少几?使学生明白前后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 3.听算练习
老师报书上“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仔细听题,很快说出得数,并说出相应的口诀。 4.应用性练习 (1)“想想做做”第5题。
指导学生看懂图意,每只瓢虫的背上有7个“星”。独立完成,交流结果。 “想想做做”第6题。
集体读题,独立完成。交流:你是怎样想的?7个6相加是多少? (四)总结回顾,加深印象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出示小矮人的画面,让学生照样编儿歌:1个矮人1张床,7个矮人7张床;1个矮人2只碗,7个矮人14只碗?? 师:下面还有没有 生:有
师:我们继续编一编好不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