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欧洲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艺术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8 8:47:2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欧洲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艺术

“哥特式”建筑,又译作“哥德式”建筑,最早的哥特式是从罗马风自然的演变过来的,如对罗马式十字拱的继承和发展。哥特式建筑在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主要用于教堂。

“哥特式”一词在文艺复兴后期出现,带有贬义,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艺术思潮是崇尚古代希腊罗马的艺术风格,而哥特式艺术与之不同,并贬为半开化的野蛮样式,欧洲又把哥特人当做蛮族来看待,所以便把“哥特”强加给这种艺术了。但是哥特式艺术不但体现在建筑艺术方面,同时也包括雕刻,绘画和工艺美术等方面。哥特式建筑的名声尽管一直不好,但实际情况是无论在建筑风格上,还是建筑结构上,哥特式都表现得相当不错,在技术和艺术和谐一致上,哥特式达到了希腊——罗马风格达到的高度。和它相比罗马风可以说是简单而粗糙的,哥特式在当时确实代表着文明与进步。它是欧洲中世纪建筑艺术的顶峰并形成了欧洲教堂建筑的黄金时代。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尖塔高耸,尖形拱门,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在设计中利用尖肋拱顶,飞扶壁,修长的束柱,营造出轻盈修长的飞天感,以及新的框架结构以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使教堂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这种气氛更多的享受了阳光和宽敞的空间,人们在教堂内可以寻找灵魂的安慰,追求宁静的境界。

所谓“尖勒拱顶”是从罗马式建筑的圆筒拱顶普遍修改而来的。它将整个顶的推力作用于四个拱底石上,这样拱顶的高度和跨度就不再受限制,可以建的又大又高,并且尖肋拱顶也具有“向上”的视觉暗示。人们认为高耸,垂直的尖塔与上帝更接近。

“飞扶壁”是一种用来分担主墙压力的辅助设施。在哥特式建筑中它将原来罗马式建筑中实心的,被屋顶遮盖起来的扶壁全部都裸露在了外面。这一改变对于教堂的高度有了进一步的要求。扶壁的作用和外观作用也被放大和加强了。

提到哥特式建筑,必会想到那工艺精湛的彩绘玻璃窗。教堂里的玻璃窗基本是以红,蓝二色为主,蓝色象征天国,红色象征基督的鲜血。彩绘玻璃不仅改变了罗马式建筑采光不足而沉闷压抑的感觉,还通过描绘出来的圣经故事表达了人们向往天国的内心,同时起到了向民众宣传教义的作用。

除了上述的三个明显特征外,哥特式建筑还呈现出“十字平面”形以及门上的千姿百态的浮雕。教堂的平面基本为“拉丁十字形”这是继承罗马式建筑,但扩大了祭坛的面积。教堂的大门层层往内推进,有大量浮雕,形象生动,刻画逼真。

法国巴黎圣母院就是一座哥特式风格基督教教堂,是古老巴黎的象征。它矗立在塞纳河畔,位于整个巴黎的中心。它的地位,历史价值都无与伦比,是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建筑之一。该教堂以其哥特式的建筑风格,祭坛,回廊,门窗等处的雕刻和绘画艺术,以及教堂内所藏的13~17世纪的大量艺术珍品而闻名于世。

除了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德国的科隆大教堂,英国的林肯教堂和意大利的米兰教堂,都是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尤其是科隆大教堂,被誉为哥特式的完美典范。

“哥特式”建筑被人们主要应用于教堂。在中世纪高峰晚期盛行于欧洲,也影响到了一些世俗建筑。哥特式建筑创造了新的建筑型制和结构体系,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形成了自身强烈的风格,以尖券,尖形肋骨拱顶,扶壁为其特点体现了神秘,哀婉,崇高的强烈情感。对后世其它艺术均有重大影响。哥特式大教堂等建筑艺术已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这种建筑艺术将在现代及未来的建筑艺术史中大放智慧的光芒。

欧洲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艺术

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班级:12级历史行知班 姓名:杨蕾 学号:2012040596

搜索更多关于: 欧洲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艺术 的文档
欧洲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艺术.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ee80874fr9emeo57bkt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