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寿终正寝 B.无疾而终 C.寿终正寝 D.无疾而终 【答案】 C 【解析】
【精准分析】本题考查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
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这道题用排除法,首先我们知道戏曲应该是在复制和模仿过程中不知不觉就结束了,“寿终正寝”是自然而然的不受影响的,最后灭亡。所以应该选择“无疾而终”,比喻事物未受外力干扰就自行消灭。“名垂青史”是长时间的影响,“名噪一时”是某个时期名声大。此处应该选择历史上一直有影响的艺术大家。“兼容并蓄”是把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东西保存起来,“博采众长”是去采纳,在文段中通过“胸怀”“眼界开阔”“探索”,艺术大家的选择是采纳各个大家的优秀品质。“按图索骥”是守成规,“照猫画虎”是一味模仿,通过全文角度来看,是跳出模仿,不满足于模仿。因此选C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试题点评】本题既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本题是课标卷继2016年、2017年高考正确使用成语类试题
题型变革后的又一次变革,一改以往高考成语命题独立辨析的形式,将成语放在阅读文段中,考查考生在具体语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无论考查的形式怎样变化,考生应明确的是,成语的测试重点是:感情色彩的误用,望文生义,适用对象弄错,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语境或逻辑错误。本题以选词填空的形式考查成语的使用能力,做好这类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看词语不同语素的细微差异,如“声名鹊起”与“名声大噪”,两者都说的是名气,而“鹊起”体现出名声由无到有的过程,“大噪”更多指受到很多的关注;二是看适用对象和范围,如“门庭冷落”与“人迹罕至”,前者多用于商铺、商店一些商业机构,说明生意做得不太好,后者一般用于较偏僻的野外或者郊外;三看词义轻重,如“大相径庭”与“截然相反”,前者语义明显重于后者;四是考察语境,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如逻辑关系、照应、情调、搭配等,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注意词语与语境的组合和搭配。如“望其项背”多用于否定式,“望尘莫及”形容远远落后,如句中有否定词,一般选用“望其项背”;五是看情感色彩,如“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是褒义词,“自鸣得意”的意思是“自我显示、炫耀自得满意之处,唯恐他人不知”,是贬义词。 三、【2018年高考新课标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除了人会为了理想奔波迁徙以外,很多动物也有着自己________的迁徙盛举。冬季来临,天气寒冷,食物短缺,很多动物选择集体逃离,待到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再一起回来。动物迁徙是有确定路线的。它
名噪一时 名垂青史 名垂青史 名噪一时
兼容并蓄 兼容并蓄 博采众长 博采众长
照猫画虎 按图索骥 照猫画虎 按图索骥
6
们对驻地有着自己的坚守和执着,而不是________。对于动物究竟如何确定自己的迁徙路线,科学家一直都充满好奇。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都有独特的“助航设施”,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获得方向。也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身体中存在磁受体,可以感应地球磁场,它们有自己的生物指南针。更有趣的是,又有科学家发现即使是室内饲养的、从未接触过其他同伴的年轻乌鸦,也会沿着祖辈飞过的路线进行迁徙,也就是说,( ),它们天生就知道去哪里寻找温暖的地方过冬。到目前为止,关于动物迁徙路线确定的问题,科学家仍在________地进行探究,我们期待着更加________的故事出现。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波澜壮阔 随波逐流 宵衣旰食 引人入胜 B.波澜壮阔 随遇而安 全力以赴 引人入胜
【来源:Zxxk.Com】
C.声势浩大 随遇而安 宵衣旰食 娓娓动听 D.声势浩大 随波逐流 全力以赴 娓娓动听 【答案】 B 【解析】
【精准分析】此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重点考查的是对成语的理解和使用。题目在一
段文字中挖掉四个成语,然后针对这四个成语各选出一个近义成语或容易混淆的成语,分别组成四个选项,有一定的干扰性。题中的八个成语意思分别是:波澜壮阔:原形容水面辽阔,现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宏大;此处正确。声势浩大:声威和气势非常壮大。随遇而安:指能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也有拘守陈规,不敢变易之意;正确。随波逐流: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随着别人走。宵衣旰食: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全力以赴:把全部力量都投入进去。此处正确。引人入胜:现多用来指风景或文艺作品特别吸引人。正确。娓娓动听:形容善于讲话,使人喜欢听。正确答案是B。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试题点评】本题既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本题是课标卷继2016年、2017年高考正确使用成语类试题
题型变革后的又一次变革,一改以往高考成语命题独立辨析的形式,将成语放在阅读文段中,考查考生在具体语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无论考查的形式怎样变化,考生应明确的是,成语的测试重点是:感情色彩的误用,望文生义,适用对象弄错,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语境或逻辑错误。本题以选词填空的形式考查成语的使用能力,做好这类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看词语不同语素的细微差异,二是看适用对象和范围,三看词义轻重,四是考察语境,五是看情感色彩。比如,本题对于鸟类的迁徙,使用“波澜壮阔”更能体现出“盛举”;对于鸟类的迁徙路线,用“随遇而安”比“随波逐流”恰当等。 四、【2018年高考江苏卷】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莫不是古圣人深思熟虑、
的结晶。如果把经典仅仅当作一场
的说
教,那你永远进不了圣学大门。必得躬亲实践,才能切实 圣人的心得,如此我们的修为才能日有所
7
进。
A.特立独行 耳提面命 顿悟 C.身体力行 耳提面命 领悟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特立独行”,指有操守、有见识,不随波逐流。“身体力行”,多用来
表示努力实践,亲身体验。用作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应该是经过古圣人亲身体验,努力实行的。所以第一空选用“身体力行”,排除A、B项。“耳提面命”,意思是不但当面教导他,而且提着耳朵叮嘱他。后用以形容对人教诲恳切,要求严格。“耳濡目染”,指经常听到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根据语境“说教”,第二空应选用“耳提面命”。排除D项,选C项。当然“顿悟”,指猛然醒悟。“领悟”,就是体会,解悟。根据语境“躬亲实践”,“心得”也应该是“领悟”的。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试题点评】对于词语辨析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
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如“特立独行”突出的是“特”“独”,即强调有见识,不随波逐流;而“身体力行”强调是“身”“力”,即强调亲身体验,故二者的区别是很大的;再如“顿悟”突出一个“顿”,指猛然,而“领悟”就是领会,不强调“猛然”“突然”“一下子”。第二,要辨析感情,明确词语的感情色彩,是褒义,还是贬义。第三,要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1)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2)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3)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4)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5)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从2014年至今,江苏卷已经连续五年在第一题考查词语的辨析,而且不仅仅是成语的辨析,还包括近义词和关联词的辨析,2019年的高考应该还会延续这种考查方式,即把成语、词语放在一起考查。 五、【2018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转过山角,悄无声息地盘垣着一段古潭般______的河湾。一片暗绿扑上眉睫,浑身一阵清凉。溪水到..这里更加澄澈,像一汪流动的绿玻璃。夹岸竹树环合,上面是翠盖蓊郁,中间的虬藤柔曼,纠挽披拂。只.....有两头逆射出来的波光云影,参差画出流水的_______来。一棵倔拗的老柳树,偃卧在河面,_____的枝叶...梢头,兀立着一只鹭鸶,侧头睥睨着岸边的林子。 ..(1)文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悄(qiāo)无声息 盘垣(huán) 澄澈(chè) ...B.蓊(wēng)郁 虬(qiú)藤 柔曼(màn) ...C.披拂(fú) 参差(cī) 倔拗(ào) ...D.偃(yǎn)卧 兀(wù)立 睥(pì)睨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8
B.特立独行 耳濡目染 领悟 D.身体力行 耳濡目染 顿悟
A.深邃 蜿蜒 荒疏 B.幽邃 蜿蜒 稀疏 C.深邃 曲折 稀疏 D.幽邃 曲折 荒疏 【答案】 (1)D (2)B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字音和字形。A项,“悄无声息”的“悄”应读qiǎo,“悄无声息”,形容没有声
音或声音很轻,形容没有名声,默默无闻。“盘垣”的“垣”应为“桓”,读音是huán,“盘桓”,徘徊,逗留住宿,而“垣”读音是“yuán”,意思是“墙”。B项,“蓊郁”的“蓊”应为wěng,“蓊郁”意思是“形容草木茂盛或浓密,浓郁”。C项,“倔拗”的“拗”应读niù,形容固执,不随和,不驯顺;读ào的时候,不顺。
【考点定位】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试题点评】2018年高考天津卷对于字音和字形的考查模式有所变化,是借助语段来考查字形和字音,这
应该说是降低了难度,因为文段提供了语境,借助语境解答就容易了一些。从本题的选项来看,字音设置上,重点考查多音字。多音字记忆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语体色彩等记忆。1.多音字有不同的含义,往往有着不同的读音。如“拗”,形容脾气性格的固执不驯顺的时候,就读niù,而形容不顺的时候,读ào,如拗口。2.不同的词性,读音往往不同。3.有的多音字在口语和书面语中的读音是不一样的。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主要的方法是:①形辨法。 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比如“桓”与“垣”。②音辨法。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③义辨法。即结合具体语境,根据字的意思辨析正误。④联想法。有些字形相近,意思也相近的一 组成语,可以采用联想记忆法,记住其固定搭配。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深邃:深远、深奥、深沉;幽邃,幽深、深远。根据文中“悄无
声息”,形容环境的安静,选“幽邃”合适。蜿蜒:指(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曲折,指弯曲、复杂的、不顺当的情节,违背自己本意的奉承。第二空修饰的是“流水”,选“蜿蜒”合适。荒疏:指浮躁、荒唐;没有注意而失礼。稀疏:(物体、声音等) 宽松;不稠密。第三空修饰的是“枝叶梢头”,选“稀疏”合适。所以本题选B。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试题点评】词语重点考查考生结合语境(上下文)准确理解和使用词语(包括虚词)的能力。同义或近
义词既要注重实词,又要重视虚词,特别要注意从去年开始出现的一些意义虽并不那么相近却较易混淆的“准同义词”的选择。1.语感法。要求听准、听清楚、听完整、抓要害。从语音、语调、节奏、重音、停顿等方面充分感受、反复琢磨,并跟随练习。这样自然会使自己的语言变得流畅、正规,语
9
言感受力得以提高。2.正确释义法。要确定词语的意思,必须把它放在语境中考虑。汉语词语有许多是多义的, 但是到了一个语境中,每个词都只能有一个固定的意义(特定的双关修辞例外)。如“幽邃”和“深邃”,明显的不同在“幽”和“深”。3.望词生义法。在遇到自己不能准确解释,或确定选择的时候,不妨可以用“望词生义法”。顾名思义,望词生义就是看到词语,根据自己在平时的构字、用词地学习和领悟中,估计和推测该词的意义和用法。4.联想想象法。如果所给选项中,有的词语很不容易区别或很难理,就可以把词语中比较费解的语素,通过联想或想象的方式进行组词或造句。而且,组的词或造的句是我们生活中所熟知的。这样可以化难为易,把抽象变为具体,把知识联系生活。自然,做题就不是很困难了。5.排除带入法。排除,即把最不可能的干扰选项排除掉,再把相似的两项带入句子,综合运用以上的各种技巧,最终选出答案。 六、【2018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第55届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上,中国插画展现场的观众络绎不绝,显示出各界对中国插画现状与....发展的关切。【甲】什么是插画?插画就是出版物中的插图:一本书如果以插画为主,以文字为辅,就被称为绘本,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一本优秀的绘本,可以让不认字的孩子“读”出其中蕴涵的深意。【乙]在各色画笔下,蝴蝶、花朵、叶子、大树等跃然纸上,孩子可以对色彩、实物进行认知学习。在学校里阅....读的绘本,父母在家里也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如此一来,孩子在幼儿园抑或在家里,都拥有一个语言互通的环境。【丙】“绘本在儿童早期教育中的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但绘本的发展还需加快步伐。”书展上多家出版社的负责人都持类似观点。当然,关于绘本创作者,需要观照的,不仅有儿童心灵成长的....需求,还有成年读者的精神世界。
(1)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络绎不绝
B.跃然纸上
C.关于
D.观照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甲 【答案】 (1)C (2)A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了词语的正确使用。A项“络绎不绝”形容车船人马等前后相接,川流不息,
B项“跃然纸上”指活跃地显现在纸上,C项的“关于”,往来不断。形容刻画、描写得非常生动、逼真。介词,①引进某种行为的关系者,组成介词结构做状语:~兴修水利,上级已经做了指示。②引进某种事物的关系者,组成介词结构做定语(后面要加‘的’),或在“是……的”式中做谓语。③表示关涉,用“关于”不用“对于”。指出对象,用“对于”不用“关于”,该句“关于绘本创作者”,指出对象,用“对于”。D项的“观照”也叫静观,美学名词,指人(主体)在超功利的状态下对事物(客体)特性进行观察、体验、判断、审视等特有的心理活动。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0
B.乙 C.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