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
80. 传播学界:把受众心理上对传播的选择过程称为选择性因素,并认为他是与传播效果密
切相关的中介因素。
81. 选择性接触:指面对这众多的媒介信息内容,受众成员无法毫无选择的被动的主义所有
这些内容并对它们作出反应,它们只能根据自己的不同特点、不同需求、不同目的、不同兴趣,有选择的使用媒介,有舍弃的注意和接受媒介信息。
82. 选择性理解:是指受众对已被接触和感知的大众传媒的信息所给予的意义,同传播者给
予的意义是否一致,而理解的程度对于劝服来说是具有决定性的。
83. 选择性记忆:是指受众成员对自己所接触、理解的媒介信息,并非能全部长久的印入脑
海之中,而只是有筛选的记住一部分内容,其他媒介信息则被从记忆中排除出去。 84. 电子媒介受众调查:是以家庭或个人为调查对象的基本单位,根据科学的原则,从受众
总体中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户或样本成员,对他们进行测定的受众调查。
85. 面对面调查法:指调查人员登门造访调查对象,进行当面问答,让调查对象当面填写调
查问卷的采集数据的方法。 86. 传播效果:是指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
以及传播活动尤其是大众传播媒介的活动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的总体。
87. 有限效果论:是大众传播效果的一种理论,他极端强调大众传播影响的无力性和效果的
有限性,是克拉帕在《大众传播效果》一书中提出来的。 88. 视野制约效果:大众传播制约着我们观察社会和世界的视野。
89. 传播技巧:指唤起受传者主义、引起他们的特定心理和行动的反应,从而实现说服或宣
传之预期目的的策略方法。
90. 现场理论:也就是在传媒内部工作的人所持的观点。
91. 传播流程:指的是由大众传媒发出的信息,经过各种环节,流向传播对象的社会过程。 92. 一面提示:对某些存在对立因素的问题进行说服或宣传,仅向说服的对象提示自己一方
的观点或于己有利的判断材料的传播技巧,称为一面提示。
93. 免疫效果:拉姆斯丁等人认为,由于包含着相反的观点的“说明”,“两面提示”就像是
先接种疫苗一样,能够使人在以后遇到对立观点的宣传时具有较强的抵抗力。两面提示的这种效果被称为免疫效果。
94. 意见领袖:在传播学中,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
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
95. 自信心假说:贾尼斯认为在信心的强弱和可说服性的高低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即自信
心越强,可说服性越高;自信心越弱,可说服性越低。
96. 说服性传播:指通过劝说或宣传来使受传者接受某种观点或从事某种行为的传播活动。 97. 长期的预期效果:指就某一主题或某项事业进行的长期信息传播所产生的,与传播者意
图相符的累积效果。
98. 常识理论:即公众通过日常接触和使用传播媒介的直接体验而形成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99. 社会科学理论:是从个人、社会与媒介的三者关系出发,通过对媒介活动及其客观结果
的定量、定性研究而获得的系统知识。
100. 休眠效果:低可信度信源发出的信息,由于信源可信任的负影响,其内容本身的说服力
不能得到马上发挥,处于一种睡眠状态,经过一段时间,可信任的负影响减弱或消失以后,其效果才能充分表现。这种现象霍夫兰等人成为“休眠效果”。 101. 两面提示:对某些存在对立因素的问题进行说服或宣传时,在提示己方观点或游离材料
的同时,也以某种方式提示对立乙方的观点或不利于与自己的传播技巧,成为两面提示。
102. 恐惧诉求:就是运用敲警钟的方法唤起人们的危机意识和紧张心理,促成他们的态度和
行为向一定方向发生变化的说服方法。
103. 个人的可说服性:在传播效果中,容易活难以接受他人劝说的个性倾向,称为个人的可
说服性。
104. 议程设置功能:美国的传播学者M E 麦库姆斯和D L 肖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设定社
会共识事务“议事日程”的功能,传播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这种功能即议程设置功能。
105. 沉默的螺旋:指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使“优势意见”显得更加强大,
这种强大反过来又迫使更多的持不同意见者转向“沉默”。如此循环,便形成一个“一方越来越大声疾呼,而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式过程”。
106. 培养分析:格伯纳等人认为,在现代社会,传播媒介揭示的象征性现实对人们认识和理
解现实世界发挥着巨大的影响,由于传播媒介的某些倾向性,人们在心目中描绘的主管现实与实际存在的客观现实之间发生着很大的偏离。同时这种影响不是短期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培养的过程,他在不知不觉当中制约着人们的现实观。
107. 只是沟理论:1970年,美国传播学家蒂奇诺等人在一系列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
这样一种理论假说: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比低者更快的获得信息,因此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两者之间的知识红狗就越有扩大的趋势。
108. 上线效果假说:指美国传播学者艾蒂玛和克莱因于1977年提出的一个观点:个人对特
定知识的追求并不是无止境的,达到某一上限后,知识量的增加就会减慢乃至停止,社会经济地位高者获得知识的速度快,其上限到来的也就早;社会经济地位低者虽然知识增加的速度慢,丹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能够在上限上赶上前者。
109. 专题调查:指就某一特定问题或某次大规模宣传报道活动的效果进行的个案研究。 110. 文化霸权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先去人物葛兰西,提出了有名的“文化霸权”理论。它
是指统治着除依赖暴力来维持社会的政治经济秩序之外,还必须具有意识形态上的领导权,由此导致被统治着在心理观念上的顺从和满足于现状,而这种领导权只能建立在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共同信仰上,也就是在统一的意识形态上。 11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