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朵杏花
第一课时
一、看图,激发阅读兴趣。
1、 图上画的什么花?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多美的杏花呀!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描述眼前的杏花吗?我们还会想到什么诗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2、 画上的人分别是谁?他们在讨论什么问题?
有谁留意过这样的问题:杏花何时开?第一朵杏花何时开? (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 2、竺可桢爷爷就十分留意这些细致的问题,那么他是什么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从他的行为中,我们又能领悟到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走进这篇课文来一探究竟。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竺可桢。 二、介绍竺可桢。
竺可桢:浙江人,中国气象学、地理学奠基人。他率先对台风、季风、农业气候等进行研究,其中一些成果达到国际水平,这些研究成果很多用来指导农业生产,有的用于天气预报。竺可桢特别重视调查研究,他常年细心观察:哪天桃花开了,哪天柳絮飞了,哪天燕子飞回了,哪天布谷鸟叫了,1974年2月6日,他临终的前一天,病危时,他还不忘作科学研究的记录,在病床上写写这天的天气情况:“气温最高零下1℃,最低零下7℃,东风1-2级,晴转多云。”当时他已经不能亲自去观测温度,是根据气象局的报告记录的,所以还注上了“局报” 两个字。他的研究成果,在今天乃至今后,都会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长久地绽放光彩。 那今天就让我们走近竺爷爷?请同学们轻轻的把书翻到第十页。 三、学习课文生字词,读通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每一个字,读通每一句话。 2.检查自学情况:
(1) 出示词语读一读: 一株 吹皱 曾经 精确 仰起脸 估计 掌
握 绽开 明媚 兴冲冲 大概 规律 郑重 程度 顷刻间
(2)读多音字曾、兴。(课件出示) 四、自由读课文的1-16自然段,思考:
1、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分别是什么时间? 两次,一年前,一年后
2、文中哪些章节是描写竺爷爷第一次看杏花的呢?
请同学来读一读竺爷爷的第一次看杏花时的情景。(生读1-5)两者对话,一者旁白
3、哪些是第二次看杏花?(读)
4、出示最后一节,自由读一读竺爷爷的话,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出示课文最后一段: 竺可桢爷爷曾不止一次地说过:“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类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竺爷爷正是通过常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
1、读这段话思考:你知道他为什么非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吗? (搞科学研究)
从这段话中,你看出了竺可桢爷爷哪些优秀的品质?(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坚持不懈)
五、读完了,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如果让你给它分分段,该怎么分?么诶段又讲了什么?
1、本文可以分为几个大段?按什么顺序分?每段讲了什么?(时间顺序) 第一段(1-5)竺可桢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知道什么原因
第二段(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花的时间。 第三段(16)竺爷爷通过常年的精确观察,掌握了气候的变化规律。
2、掌握文章的整个脉络之后,请同学们来说说现在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了呢?
六、课堂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课前准备:课件。
一、复习巩固,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接触到一个( )的竺可桢爷爷。课文1-15自然段的小故事正是表现了人物的这一品质。这堂课,我们接着学习这两个大段,哪些内容可以看出竺可桢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坚持不懈?
刚刚我们提到竺可桢是一个非常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坚持不懈的人,那文中是怎么具体体现的呢?他是否还具备其他的品质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第一次看杏花。发生在上面情况下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画出关键词。出示“院墙。。。。花瓣儿。” 二、讨论交流。
(一)、第一大段中抓住以下内容: ▲“泛出”——杏花颜色并不浓烈,说明刚开就被发
现——细致 ▲“数了数”——不只是欣赏,而是在细致观察。“四朵”是杏花开放的数目,很准确。“不同程度”是说花开姿态不一,这么细微的差别都能发现——观察极其细致 ▲“又来看花”——是一种长期的行为——严谨认真,坚持不懈 ▲“弯下腰来”——对孩子态度亲切 ▲“习惯地问杏花哪天开?”——一直关心事物的细微变化——严谨认真、坚持不懈 ▲“第一朵哪天开?明年你可要留心点”——严谨认真,坚持不懈,不达目的不罢休 (二)学习第二部分
1、先自由回答:哪些内容可以看出竺可桢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坚持不懈。 2、出示对话部分
这一天,竺爷爷正在书房看书,忽然听见窗外一个小孩子的声音:“竺爷爷!竺爷爷!” 是谁喊得这么急?他赶忙走出书房,一看,就是前院的那个孩子。 “什么事情啊?” “竺爷爷,杏花开啦!” “什么时候?” “刚才。” “是第一朵吗?” “是。” 1)这段对话很特别,没有提示语,你能准确把握人物的心情来读好它吗? 2)再读,准确把握人物的对话语气。
3)如果硬要加上提示语,你会结合人物的心情和语气正确填写吗?
竺爷爷( )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 )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 )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 )地说:“刚才。” 竺爷爷( )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 )地说:“是。” 同桌讨论,归纳答案: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4)思考:这里为什么不用提示语?
(小孩急切想要告知竺爷爷观察结果,竺爷爷急切想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没有用提示语,恰如其分地表现了两人急切的心态。
5、师述: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那王老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
(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6、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
1)先试着回答。 2)出示: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多么美丽的杏花呀!竺爷爷走回书房,打开笔记本,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清明节。
3)结合加点的词语,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句式:我注意到_____________,我是这样想的____词意或联想________,这样写正表现了人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总结课文,指导应用。
1、课文中只是他常年一丝不苟进行科学观察的一个小故事,但是从这个小故事中,我们从竺可桢爷爷身上,受到了什么启发?今后在学习上、生活上准备怎样做?
2、课文为什么用第一朵杏花为题?还可以只用其他的题目吗?学生讨论后回答。 3、小结: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 [板书:精确观察] 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3、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 四、课堂作业:
1、填空:《第一朵杏花》主要讲了___竺爷爷记录第一朵杏花开放时间的一个小故事___,表现了他____坚持不懈、一丝不苟___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2、改写句子。你怎么会不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呢?(改成陈述句)时间飞快,转眼又是一年。(改成比喻句)通过常年的精确观察。掌握气候变化的规律。(用关联词将两句合并) 3、“时间像_____,转眼又是一年,春风吹_______柳梢,吹___了小草,吹________了河水,吹____了杏树的花苞。”这段话中把时间比作______________,这时运用了____________地修辞手法.
4、课文《第一朵杏花》中有这样一句话:“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年。”使人想到了成语________。我们还知道形容时间短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需要的是__________。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__________________这类字眼,也不能用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表现了_________(谁)_________________的态度。 一个中午 板书:
第一朵杏花
又是一年
常年精确观察 郑重记下
——坚持不懈、一丝不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