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诗画合一教学模式的探索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5 18:24:3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诗画合一教学模式的探索----美术教育论文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需要更多有创新和探索精神的高素质的人才,同时还要对社会的发展具有较深认识和思考,因此,为了培养出有极高审美、探索与应用的新型人才,我们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包括艺术素养在内的综合素质水平。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美术教学在小学整体教育中的地位较低,学校较重视学生的主课考试成绩,经常将美术一类的副课时间让给主课,导致美术教学流于形式。由于学校对于美术课程的重视不够,无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从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无法得到提高。同时,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大部分美术教师不具备完善的美术知识和美术专业技能,导致小学美术教学实际教学效果不太理想,不能切实丰富学生的美术理论知识,无法提高学生的美术技巧,引导学生增强自身的美术涵养更是难以做到。另外,由于小学美术教师的能力有限,无法开展积极有趣的美术活动,不能充分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的美术课堂参与度不高。在这种教学环境下,无法调动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并且严重不符合现在的美术教学需求,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无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美术学科也在不断的发展着,不但出现了许多新的形式和门类,更加强了美术科目与各门类之间的相互联系。“跨领域”、“综合”成为了 20 世纪中期至今最为热门的词语,以及各领域发展的总趋势。在我国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部提倡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所以美术课程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科目。但是因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同,美术课程在各地区的发展是很不均衡的。现在小学美术教育虽然经过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美术教学还是在沿用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师只是简单的教授美术技巧与知识,没有领悟到教学的真正意义。美术教学过于重视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已经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 2011 版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美术课要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更要追求课程的人文性,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之下,小学美术教育急需做出创新和改变。 ..........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新的课程改革表面上是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则是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程设置的更高要求。传统意义上的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专业水平为支撑的主导讲解,很少关注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联,如此的教育模式就会导致学科的专项化、孤立化。美术新课标中明确指出美术课应当与其他学科结合,学生在欣赏学习美术作品的时候要学会从多个方面去了解,多关注美术中的人文精神,可以用文字语言等不同方式把自己的认识和感受表达出来。但是在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中,单一的学科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发现美术课程中的文化内涵,学生也无法对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进行迁移运用。经过对美术新课标和美术教学现状的研究,把美术课程与语文学科中的诗歌进行结合,能使学生在教学中更快速牢固的掌握知识,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而且对学生的文学素养也能有所提高,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本研究通过对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诗画合一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从行动方案、具体实施、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探索,力求更有效地运用这种模式进行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研究提出这一研究课题,旨在对国内现有的跨学科教育研究进行扩充,促使跨学科教育背景下的美术教学理论体系得到进一步发展、完善。在美术教学中引入诗歌,不但可以增强美术教学的文化内涵还可以提升美术教学的文化层次,是顺应美术新课标中相关要求的应有之举,更是适应社会发展实际、满足学生培育需求的一种全新模式。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都有着长远的意义。 具体来说,本研究的理论意义是,有助于丰富小学美术教学跨学科教学领域的理论。结合目前我国的小学美术教学的情况来看,对小学美术教学中有效运用诗画合一教学模式的深入研究,为促进小学美术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从而丰富美术教学理论。 ..........

二、诗画合一教学模式的结构

诗画合一教学模式以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心理学和跨学科教学为理论基础,根据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有意识有目的将语文科目中的诗歌教学融入于小学美术教学之中,通过诗歌引入、诗歌讲解、诗画创作、诗画展评和诗画拓展五个环节完成教学,进而达到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认知结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理论依据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 1983 年提出6。他认为,过去对于智力的解释不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真正的实力,智能应该是个人解决问题以及创造出有效地产品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的价值标准下反映出来的。不同的文化背景要求不同,智能的表现形式也会不同,所以智能的基本结构和性质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每个人至少具有八种智能,包括有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语言智能、人际关系智能、音乐智能、自我反省智能以及自然观察者智能、肢体运动智能等。需重视开发各种智能和智能组合,需对每一个学生的智能给与充分的重视和开发,使他们得到最好的发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于 18 世纪建立起来的哲学理论,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学习环境中二者的相互交融的作用下产生知识和创造意义的一个过程。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中心,不但要求学生应该从知识的灌输对象和因外部刺激被动的接受对象转变成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和信息加工的主体:而且要求老师要从知识的灌输者和传输者转变成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和意义的促进和帮助的人。维果茨基是前苏联的心理学家,由他建立的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社会的建构是知识的,认知发展的根本动力需要依靠与思维的社会基础,语言是知识的一个重要,同时语言又是一种社会的建构,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水平对认识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教育者的文化水平和语言决定着学习认知发展的速度以及方向。 ..........

(二)教学目标

通过诗画合一教学模式,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了解和掌握专业的美术语言和美术的表达方法,同时提升文化内涵;可以把内心的情感通过身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进行艺术创作,使我们的生活环境变的更美好;认识到美术对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促进作用,学会发现和欣赏身边的美术作品,以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诗歌中的人文情怀,体会诗歌的意境之美,引导学生热爱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国文化精神。诗画合一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包括诗歌引入、诗歌讲解、诗画创作、诗画展评和诗画拓展五个环节。第一环节是诗歌的引入,通过营造出诗歌所表达的意境,让学生一下子似乎与诗人并肩而立,与一同感受着诗歌中所描述的情景与情感。 ...........

-->.

三、在小学美术课堂中运用诗画合一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 11 (一)有助于美术教学质量的提高 ..... 11

(二)有助于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升 ........ 11 (三)有助于小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 ............ 12

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诗画合一教学模式的行动方案及实施 .......... 13

(一)行动方案 ............ 13 1.行动依据 ............ 13 2.行动目标 ............ 14 3.行动计划 ............ 15

(二)行动实施 ............ 17 1.诗歌引入 ............ 17

2.诗歌讲解 ............ 18 3.诗画创作 ............ 20 4.诗画展评 ............ 22 5.诗画拓展 ............ 23

五、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诗画合一教学模式的行动效果及改进设想 ...... 25

(一)行动效果 ............ 25 1.教学成效 ............ 25 2.存在的问题 .......... 28 (二)改进设想 ............ 29

五、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诗画合一教学模式的行动效果及改进设想

(一)行动效果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进行诗画合一模式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学习美术知识,也可以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变得更具人文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这对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诗歌作为语文课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熟悉的,学生在回答自己已经掌握的东西的时候是非常积极的,用诗歌进行美术课程的引入,本身就是一种新的方式,而引入的内容又是学生们熟知的知识,学生会更加的感兴趣,会积极的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通过与学生进行谈话交流了解到,相对于以前的美术课,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诗画合一教学模式的探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elft4ky2t97tl37kuug5o77k30e1i00qpt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