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十月份语文月考试卷
1.下列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将其中四个带拼音的字或错别字的改正字写在横线上(4分)
A. kuò然无累 阴晦 教huì 浩瀚无垠 B 润如油gāo 灵jiù 恣睢 红装素裹 C 亵读 伫立 ruì智 克尽职守
D 怒不可恶 鄙夷 强guō不舍 心无旁骛
2.仿写句子(2分)
欣赏是一种领略,欣赏也是一种收获。欣赏日出,自然会在日出的喷薄中感受向上的力量;欣赏大海,自然会在大海的浩瀚中领悟博大的胸怀; , 。 3.古诗文默写填空。(6分)
(1) ,铁骑绕龙城。 (2)吊影分为千里雁, 。 (3) 《沁园春*雪》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 (4)山水有情人有情,古诗文中有许多写山水的名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 。 4..名著阅读(3分)
在文学的长河中,有一部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被人誉为文学的经典,其中刻画了许许多多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给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这部文学名著是《 》,书中有两组人物的性格比较相似,请写出其中一组人物的异同点: 。 5.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作为地球的主人,就应该好好保护地球。为了倡导节约能源,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绿色,更环保,校学生会将举行“低碳生活从我做起”的主题活动。 (1)请根据下面的材料,介绍一下什么是“低碳生活”。(50字内)(3分)
材料一:温室气体让地球“发烧”。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出,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全球变暖使得南极冰川开始融化,进而导致海平面升高。本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1.9米,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地球“发烧”也给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害。水温升高导致蓝藻迅猛繁衍,从供水体系到天然湖泊都会受到污染,从而引发人体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皮肤的疾病。低碳生活,已成为人类急需建立的生活方式。
材料二:低碳指较低或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生活”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共识。它的倡导,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的担忧。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致使人类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优化和约束某些生产和消费行为,从而实现减少碳排放量的目标。“低碳生活”的提出,不仅告诉人们可以为减碳做些什么,还告诉人们可以怎么做。
材料三: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任官平说:“节能就是最大的减碳。”
“低碳生活”是指 。
(2)为本次活动拟两条宣传标语。(2分)
①
② 6.下列对古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3分)
A 《关雎》中“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是写男子想象结婚时的热闹场景。并非实写。
B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句化实为虚,表现手法新鲜奇特,被词论家称赞为“创意出奇”。
C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句既点明季节,又写出了萧瑟凄凉之感,同时也给全诗笼上一层朦胧之感。
D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一句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上写出了战斗的激烈场面
阅读下面三篇文章回答问候提出的问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7.下列加点字解释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B 何以战 必以分人 C 肉食者鄙 先帝不以成卑鄙 D既克,公问其故 彼竭我盈,故克之 8 下列句子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的明察,也一定会根
据事情来判断。
B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齐国是大国,难以测量,惧怕他们有埋伏。
C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也一定会把它分给别人
D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居高位享厚禄的人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了? 9 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下列几项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曹刿求见鲁庄公,目的就是要使鲁庄公认识到人心在战争中的作用,努力争取人民的支持,为胜利奠定可靠的基础,初步显示了他的远谋。
B 这篇文章形式上是记载史实,围绕着齐鲁之战记述鲁庄公和曹刿的对话,但实质上是议论性的,主要写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着眼于表现他的“远谋”
C文章巧妙地运用对比映衬的手法来刻画人物,把曹刿与乡人对比,与鲁庄公对比,以此来突出人物形象
D 本文剪裁得当,语言极尽铺陈,对曹刿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以及双方交战的情况都写得较为详细,突出了文章主旨
10有人说鲁庄公真是一无是处,是个昏君,对此你怎么看?谈谈你的看法。
每一缕阳光都该照耀到新生命
张鸿勋
①那天早上发生了日食,我看到了现场直播,也看到了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和宣传。五百年一遇,很多人都说太幸运了,太震撼了,有的甚至说,太值了。尤其是重见天日的那一刻,感觉看到了极大的奇迹。
②我问朋友:日食是什么?很多种答案,有一位朋友回答:是影子,是月亮的影子。我再问:一个影子,人们为什么会那么欣喜若狂呢?答:是感觉到一种重见天日的欣喜。
③人们通常认为一些很不寻常的事情才是奇迹,其实每时每刻都有和日食一样的所谓的奇迹发生,而每一缕新阳光照耀到的都应该是新的生命,因为那是新的当下。
④说到阳光,我想起了第一次下矿井,那是印象非常深刻的经历,在极为寂静的井下500米处,头上的矿灯照射出隐约灯光,周围异常安静,只有近处岩层渗出的地下水发出的“叮咚,叮咚”的声音,掺杂着远处隐约传来的掘煤的爆破声。
⑤那个矿井和后来我去过的其他矿井不同,煤层质量虽然很好,但是非常薄,是斜带型分布,最窄的地方只有70厘米高,上下都是岩层,进去之后必须趴下来手脚并用地爬行。我们爬进了矿工俗称的“掌子面”,也就是工作区。一线矿工在这里把小型爆炸后崩落的煤块向外搬运。我第一次体验了矿工是怎样工作的,也趴在地上比划了两下,发现这是一种常人难以想象的工作方式和工作环境,他们像是地层深处的蚯蚓。
⑥我们实在待不下去的时候,准备上来,钻入上下有铁板、周围一圈铁栅栏的吊笼,这就是电梯了,除了没有楼层显示以外,电梯速度很均匀,嘎吱作响,500米,相当于一百多层楼宇的封闭电梯,手抓着吊笼上冰冷的螺纹钢,所有人都鸦雀无声。当吊笼从地面升起的刹那,刺眼的阳光洒在我们每一张黧黑的脸上,我们全眯起眼睛,眼泪流下来。走出吊笼,我在台阶上静默良久。现在想来,那个时候的感动,应该和看到日食没有什么不同,再重复一次:每一缕阳光都应该照耀到新的生命,因为那是新的当下。
⑦如果我们还有解不开的烦恼,去体验吧:如果你觉得自己郁闷得要自杀,带点好吃的去一次儿童医院的白血病病房;如果你觉得自己病得比较重,带点玩具去看看脑瘫的孩子;如果你痛失了亲人,去看看地震灾区人们的生活;如果你觉得学业或者工作不堪重负,下一次矿井吧。说多少劝解的话都没有意义,真的,请体验一次:请暂时把你认为不可解决的烦恼扔开,去一趟,我保证你会把烦恼彻底抛开,拍拍灰尘嘲笑自己。
⑧因为,这是我曾经的体验。
(摘自2010年《青年文摘》,有改动)
11 从文题你得到什么信息? (2分)
1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内容。(2分)
13作者为什么在文章的开头写日食现象?(2分)
14文章第④段划线处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3分)
15在文章第⑤段中,矿工为什么把工作区称为 “掌子面”?(3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