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保温与防风(深入理解)
建筑保温的目的:抵御室外寒冷的天气条件对室的影响; 减少建筑采暖能耗是建筑节能的重要手段; 改善室的热舒适性,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节能建筑发展方向:节能建筑—低能耗建筑—零能耗建筑 建筑节能的三个阶段:节约能源—能量保持—能源效率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保温水平有较大差距。 建筑保温基本原则:充分利用有利因素,克服不利因素
根据不同的室外气候条件,采取相应的保温手段 优先解决能耗大的部位的保温 采暖设备优化
建筑保温的途径:提高维护结构本身的保温性能
建筑的体形设计,尽量减少外围护结构的面积 争取良好的朝向及适当的建筑间距 提高建筑的气密性,防止冷风渗透
避免潮湿,防止围护结构表面及部出现冷凝
采暖期:日均气温不大于5摄氏度
采暖区:一年日均气温不大于5摄氏度天数大于90天的地区,一般为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 采暖日度数 体形系数: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的比值。严寒地区的建筑体形系数应小于或等于0.40
最小总热阻:为使建筑外围护结构表面不产生结露,外维护结构的总热阻必须大于一个值,这个值称为“最小总热阻”,它由室外的计算温度差以及室温度与围护结构表面的允许温度差决定。
室外计算温度的取值根据墙体的热惰性指标确定,n为温差修正系数,Δt为室空气与围护结构表面之间的允许温差,轻质材料外墙的最小总热阻附加值
围护结构的经济传热阻:影响因素:可见因素:围护结构造价、设备系统费用、运行及维护费
不可见因素:环境成本、舒适度、劳动力成本、能源价格变动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热阻越大越好,当通过围护结构散失的热量不再是房间总能耗的主要原因时,再增加热阻没有明显的效果。
.专业资料.
.. .. ..
围护结构平均传热系数计算:
节能建筑的设计指标:规定性指标:1)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限值(根据体形系数、热惰性指标)
2)窗户的传热系数,窗墙比 3)换气次数(空气渗透)
性能行指标:采暖耗热量指标qH,采暖耗煤(电)量指标 制冷好冷量指标qC,制冷耗电量指标
采暖耗热量指标:在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条件下,为保持室计算温度,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消耗的、须由室供暖设备供给的热量,单位W/m2
换气次数:换气次数=房间送风量/房间体积,单位是次/小时。是一个经验系数。
窗墙面积比:窗户洞口面积与房间立面单元面积(即建筑层高与开间定位线围成的面积)的比值。
围护结构保温构造:三种主要的保温构造方案:保温承重合二为一 单设保温层 复合构造
保温、中保温(夹心保温杯)和外保温:外保温优点:减少结构层常年受年温度应力的影响,提高结构耐久性;
有利于防止或减少结构层部产生凝结;
可使热桥部位的热损失减少,并能防止热桥表面局部结露;
利于房间热稳定性;
旧房改造。 缺点:对于短暂使用的房间,由于升温慢而不利;
对保温材料要求高;
必须有很好的外表面保护方案。
倒置式屋面、外墙外保温系统(EIFS)
中保温优点:对侧墙片和保
.专业资料.
.. .. ..
温材料形成有效的保护,对保温材料的选材要求不高;
对施工季节和施工条件要求不高,不影响冬季施工;
缺点:在非严寒地区,此类墙体相比于普通墙体尚偏厚;
外侧墙片之间需有连接件连接,构造较传统墙体复杂;
外围护结构的“热桥”较多;
外侧墙片受室外气候影响大,昼夜温差和冬夏温差大,易造成墙体开裂和雨水渗漏;
抗震性差。 保温优点:造价低、施工简便; 缺点:保温效果差、会出现冷凝水、影响装修、影响套面积。
围护结构传热异常部位的保温措施:窗户的保温:
热桥的保温:主要改善措施:尽量以非贯通式热桥代替
.专业资料.
.. .. ..
贯通式热桥;热桥部位增加保温处理。
围护结构转角部位保温:存在的主要问题:表面温度过低,容易产生表面凝结;能耗增大。
地面的保温:地面传热的特点:吸热指数B,人体的舒适要求:头冷足热,地面的热工性能选择,周边部位增设保温材料 防风的重要性:加快围护结构散热,带走室热量,促进人体蒸发散热,
建筑防风的四项基本措施:选择避风环境,尽可能减少散热面积,最大限度的提高围护结构的气密性,尽量增加围护结构的热阻。
传湿与防潮 (深入理解,会计算)
湿空气的物理性质:自然界的空气是干空气和水蒸汽的混合物,湿空气即含有水蒸气的空气,水蒸汽分压力P,饱和蒸汽压Ps 空气湿度:绝对湿度f(g/m3)、饱和蒸汽量fmax 相对湿度φ
绝对湿度f:每单位容积的气体所含水分的重量,一般用mg/L作指标 相对湿度φ:空气中水汽压与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
露点温度td:空气在水汽含量和气压都不改变的条件下,冷却到饱和时的温度。
湿球温度tw:某一状态下的空气,同湿球温度表的湿润温包接触,发生绝热热湿交换,使其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温度。 露点温度的计算(例题)
围护结构的湿状况:主要决定因素:材料原始湿度
施工过程中进入结构的水分
由于毛细管作用由土壤渗透到结构中的水分 雨雪作用渗透到结构中的水分 使用过程中的水分
材料的吸湿作用从空气中吸收的水分
空气中的水分在围护结构表面或部产生冷凝:表面冷凝:主要由于热的湿空气接触到冷的表面产生的冷凝结水的现象
部冷凝:当水蒸汽在围护结构部传输时,一旦遇到部某个冷区温度达到或低于露点温度,水蒸气即形成凝结水。(由于发生在结构部难以处理)
围护结构的水分迁移:水分迁移的原因:材料部的压力差、湿度差、温度差引起材料部水分迁移
水分迁移的特点:迁移方向:由高势位面传向低势位面; 纯湿传导:在没有温差条件下的水分迁移; 热湿传导:有温差条件下的水分迁移; 水分迁移的相态:1)以气态的扩散方式迁移(水蒸汽渗透) 2)以液态水的毛细渗透方式迁移。 当材料的含湿量低于其最大含湿量时,以水蒸气扩散形式迁移,高于时以液态毛细渗透方式迁移。
.专业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