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老师讲中医基础
大千老师讲中医基础
第七讲 诊断
那咱们讲诊断,怎么来讲,只能说是我现在临场发挥。因为这个之前列的一些标题,发现有标题束缚人的这个整个的思维,总是要看看标题,要分几个标题来讲,那无形中就把整个思绪割裂开了,所以说今天讲诊断我尽量的不想设什么标题,那么相当于临场发挥吧。讲了几堂课,之前去年在民间中医讲堂也讲过,这次讲的几堂课呢,也不知大家能听懂多少,或是说有多少能够接受。
气道中医这个讲起来比较困难,因为毕竟大家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是形形色色的,所见所感所悟,基本都是实实在在的,越虚越玄的不好理解,因为中国古代文化就是虚玄的嘛,外国人不能理解的,像中国人饮茶一样,放几片叶子,主要是品那个茶香,那么如果说你处在一种非常浮躁,心不能沉下来这种状态,那个茶香啊没办法品偿,那搞的很多这个茶艺啊,你要自己内心不沉静下来,你搞那个茶艺也没用,无非是做个样子给人看。那外国人他不理解,他觉得你放几片树叶子放进去,这个喝着也没什么味,这个有什么意思呢?外国人喜欢喝浓的,什么咖啡啊,巧克力啊这样的有味道,更偏重于形,中国人偏重神和气。你要闻那个茶,闻的是气味,喝进去之后,体会一种悠远的感觉,那心浮气躁,好茶坏茶放在一起你都品不出来的。所以说给中国人讲气讲神好讲一些,但是由于这个西学东渐这么多年了,整个的文明发展是朝着这个物欲文明这个发展方向来的,所以说这个大家对气神的理解能力应该是比古人差好多,所以说在这里呢说我借讲中医其实是在讲神气,如果不能体会到神气,我讲的这些东西啊大家都不好理解,包括讲诊断也是这样,所以说刚才讲之前我还反复思考着这个讲诊断怎么来讲。
第1页 共22页
大千老师讲中医基础
什么叫做诊断呢?中医讲望闻问切是诊断。那望,是望其色,望哪个色啊?不仅是望他面色,望他的形色,包括动和静。什么是静啊?就是一个人端端正正的站在那里你看他。那什么叫动啊?他的言谈举止,行动坐卧,表现出来的一种势态,都可以说是望诊的依据。闻是什么呢?这个闻就是听声音,对方一开口说话,从那个声音当中听出一些特点来,这就是闻。问呢?就是你们之间的交谈,你觉得有什么疑惑你问他,他回答,双方语言的沟通嘛,把这个病的来龙去脉问一问,这就是问。最后呢,我们就把手搭过去摸摸脉,那这个摸脉,切,咱可以这样来讲,广义的切,他接触你的这个身体,尤其是动脉部分,反复的切里面的活动情况,这个切脉有切这个三部脉嘛,人迎脉,就是脖子那个动脉,手上的寸口,还有就是脚上的这个少阴脉,三部脉来体察身体的动态情况。那么现在这个广为认知的就是这个切脉, 那病人来了,坐着,中医怎么样啊,手伸出来搭一搭脉,这个俨然成为中医的特色。搭一搭脉,问一问病情,现在中医常用的问诊和切诊,而切诊和针灸一样被广大人民群众认为是中医的一大特色,无非是切脉、中药、针灸。那包括现在的刮莎之类的,按摩这些统统打上了中医的烙印。
那么今天我们谈诊断,那诊的是什么?断的是什么?咱们要搞清楚,我们学习气道,用气道理解中医,同样也要理解诊断。我记得原先给大家讲过,诊的是什么,诊的就是气态,断的是气态的具体的成因。什么意思呢?我们讲过,每一个人来了都是一团气,你要通过望闻问切,清楚的了解他是一团什么气,并且能够判断这团气是如何形成的。
什么意思呢?咱们举个例子,比如说一个中年妇女,病恹恹的走进来,比较瘦,干枯,面色无光,语气低沉,唉声叹气,这人走进来之后,你作为一个大夫,首先要通过望诊和闻诊对她的气态有个基本了解,前面说了嘛,比较瘦,
第2页 共22页
大千老师讲中医基础
语气低沉,面色无光,眼神黯淡,行动迟缓,那断什么呢?首先要断她气弱,这个气不是气血的气,是大气的气,这个人呢是一团气,这气是弱的,没有你强,正常人走路进来,走路平稳,声音高低有节律,面色有光,这是一个正常人的面象。那么病人呢,比这个正常人感觉要弱的,你就断定气弱,先断气弱。那比如说一个人进来,声音洪亮,这个面色发红,举步很快,过来说我腿肿了,那首先你要断这个人整体气强,这是基本的分强弱,如果强弱不分,下边的很多你就没办法着手进行了。你看现在大家一定要先分强弱,你看弱的人的几个特点吧,走路迟缓,代表人弱,瘦弱,弱;面色黯淡,弱;跟中无神是弱象,说话没有底气是弱象,你看这些都是弱象,还有这个不能挺胸是弱象,老含着这个胸,你看很多女的,这个胸挺不起来,拔不起来,好像中间空了一块似的,就像那个扁了的那个茄子一样,这些通通可以断成弱象,不管是哪弱,总之一个弱,这团气是虚弱的,虚弱的程度是不一样的,然后咱们再区分她哪弱,弱到一个什么程度,那起码一个强弱要断,不然的话就没法断虚实了。那我们搞诊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知道整团气的特点,那么你才能好下手进行下面的辩证开方,如果连强弱都断不好,那强弱虚实都断不了,以后没有办法进行下去呢。
那比如说来了一个人,说话结结巴巴的,他不是结巴,但是说话结结巴巴,很拗口,就像谁似的呢?就像,咱们知道鲁迅,咱们看过鲁迅的文章,鲁迅的文章有个什么最大的特点呢?就是他说话非常拗,读起来非常费劲,不流畅,不顺畅,为什么呢?因为鲁迅的气就是这样一团气,充满了愤恨,压抑,悲愤,抑郁,鲁迅他这个为国而忧啊,为民而忧,为民而愤,他就是长期的在这种情志的影响下,使自己的气淤结在那,那么他说出的话,写出的文章都带有淤结的色彩,所以说当我们读到鲁迅的文章的时候发现很拗口,不容易读出来,不
第3页 共22页
大千老师讲中医基础
流畅,有时候他这个用词前后颠倒,扭结,充满了悲愤色彩,那么这个就是最终导致鲁迅呼吸困难得肺癌去世的原因,其实他这个病在肝上,不在肺上,只是最终表现形式在肺上,呼吸困难,为什么呼吸困难?气机受阻,压迫在那,使自己不能顺达呼吸。还有孙中山,孙中山他也是最终抑郁而死的一个人,他最后得的是肝病,肝癌很严重,解剖的这个肝脏的时候,觉得这个能撑这么长时间简直是个奇迹,他也是不断的革命不断的失败,再革命再失败,为国家大业不断的去偿试,最终,一方面是耗尽了精血,另一方面是抑郁而终,最终也没有一块根据地。
举这两个人物也是刚想到的,就是想告诉大家要辨别一个人的气,比如说一个人一进门笑声朗朗的就进来了,当那个笑声发飘,那么你可以断他气浮于上,以后如果身体一弱了,肝肾不足。那如果笑声朗朗,掷地有声那么你可以断其人其气和畅,五脏元贞通利,没有病。那么如果一个人进来,欲言又止,又说又不说,说的比较胆怯,断其肝淤肝虚,胆怯,胆气不足。那如果进来一个人说话痴痴呆呆的,有点老年痴呆症,说出话来呢也不知道说什么,说话还不利索,断成精虚,肾精不足了。你看所有这些可以从言语上来断,那这个望闻就是闻嘛。
那么望嘛就很简单,你看一个人过来,首先看他脸上有没有光,这点非常重要,当面色没有一层和缓的气色浮出来,这就像什么呢?就像那个桔子啊,大家吃的那个桔子外面会有层光,油光油光的,这就叫做神采,人要没有神采,没有气韵,这个人身体就不健康,有问题。但有一点啊,有的光是浮出来的,也不好,这个神气要引而外发,要外发有根,如果外发无根,脱浮而出,这个是大凶之象。那么如果晦暗无光,气虚气淤在里,不得外出。
第4页 共22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