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安全教育问题的研究
幼儿园必须在保证自由、安全的条件下,为每个幼儿提供最好的发展机会,这是幼儿园的一个基础目标,也是政府、幼儿园和家长的共识和永恒的话题。国内外学前教育发展中都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幼儿园安全问题凸显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典型现象,不容忽视,幼儿园安全给社会、经济和政治秩序提供了保证;反过来,这些秩序又使得国家发展,社会稳定、发展和繁荣。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在国家教育政策的支持下进入蓬勃的发展时期,同时幼儿园安全也面临新的严峻挑战。在学前教育发展速度较快的今天,幼儿园各类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幼儿园从建设到对幼儿的保护、教育和发展都伴随着一系列安全问题。幼儿园的安全保障理论还不够系统和深入,制度还很不完善是幼儿园安全问题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课题组认为对幼儿园安全问题进行深入的梳理和理论研究是当前学前教育发展和研究的重中之重。本文参照和研究国外的幼儿园安全问题的研究取向,从我国幼儿园安全问题的理论研究和政策进行梳理与分析入手,系统整体地研究幼儿园安全问题的内容,安全保护的角度和措施,安全制度建设等方面的问题,以便给幼儿园管理者和教师提供消除安全隐患的措施和途径,制定切实可行的幼儿园安全管理制度,预防幼儿园安全事故的发生,为广大幼儿创造安全和谐健康的成长环境。
第一章 国外幼儿园安全问题的研究取向
纵观国外,关于幼儿安全的研究由于各国国情的差异,其关注点各不相同,但整体上都是从防灾与防卫两个视角入手的。大多数国家都建立了完善的防灾减灾体系,全社会都通过接受教育形成了良好的防灾意识。公民从幼儿园开始就接受应急避险训练,这些训练实际而且有效。
从教育的投入来看,美国的“提前开端计划”,英国的“幼儿凭证计划”,日本的三个“幼儿教育振兴计划”等为改善学前教育办学条件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和经济保障。政府对学前教育投入的经费是保底的。政府必须最大限度地满足低收入家庭在子女教育方面的需求。
从安全制度来看,政府以法规的形式强制在幼教机构进行安全教育。新加坡政府有严格的规定,关于儿童应急能力的培养,必须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渗透。经常看到老师和孩子们正在做游戏,紧急铃声会突然响起,所有电器开关立刻关闭,昏暗中教师带着孩子们,快速朝紧急出口撤离,锻炼幼儿应急能力。日本多地震和台风,幼儿园经常开展防震防台风的演习活动,提高幼儿应急逃生意识和能力。安全教育内容主要渗透在“健康”“人际关系”“环境”“语言”“表现”等五大领域里。美国幼儿园定期举行“防火周”训练。届时,警察或消防人员来园给孩子上防火课,还邀请家长参与,目的都是促使幼儿进入小学以前,基本掌握自救能力。
5
从环境创建来看,发达国家更注重为儿童创建自然的环境,力图让幼儿贴近自然,适应自然。他们让孩子在自然生长的草地上玩耍,在堆成的小山坡上爬行,用原木类的材料做成各种设施,用绳索自制秋千吊在树上,等等,这一切都使儿童获得了人与自然的交往体验。加拿大幼儿园的围墙一般都矮于儿童的身高,室外活动场地较大,体育设施齐全,游戏材料充分,注意利用无毒无害的废旧物品,如塑料、纸、木料等制作玩具;室内玩具架低于儿童的身高,玩具多种多样,安全,易动手操作。 从安全教育内容看,国外幼儿园认为应该让孩子体验“真实的生活”,学习应对“真实的生活”充满的各种危险因素,提升在生活中保护自我不受伤害的能力,“自我保护教育”是安全教育的重点。主要内容包括让孩子们学会避免生活中人为造成的危险和逃避地震、火灾、雷雨、泥石流等灾害,并定时定期进行训练。
从教师的作用看,国外普遍重视学前教育机构精神环境的优化,致力于为儿童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和同伴关系,使儿童懂得民主、科学,学会遵纪守法,发展健康的人格。教师和幼儿要处于平等的朋友关系之中,倾听理解儿童的感受和失望,引导儿童解决问题;运用各种策略,增强儿童的学习能力和信心,禁止使用惩罚的手段。 在户外活动时,为了培养孩子预测、判断、规避危险的能力和主动探索、创新的精神,教师成为孩子们活动的“同伴”,允许他们尝试在“小溪边”、“山洞里”和“土坡上”进行各种自创的具有“冒险性”的活动,以便熟悉可能的风险,会判断,能应对。
6
第二章 我国幼儿园教育安全问题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办园形式日趋多样化,随着幼儿园的办园规模的不断扩大,逐渐呈现出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陈旧的幼儿园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显得难以适应,暴露出的问题亦越来越严重,突出。
一.幼儿园管理者素质偏低,难以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管理仍处于“经验型”的水平
幼儿园的管理者的素质普遍低下,系统性的教育很少进行,对幼儿园的管理处于初级阶段,不会调整教学方式方法,难以胜任科学的管理工作。管理缺乏目标,整天忙于具体事务,能做多少算多少;工作不分主次;办事凭感觉和经验;对上满足于所布置的工作,对下满足于发号施令,指挥多于引导,命令多于说服,加之目前许多幼儿园经费匮乏,园长把主要精力放在筹措资金上,无暇学习和钻研管理理论,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更是难以提高。
二.管理缺乏整体性和协调性
幼儿园有效的管理应该是从幼儿园的整体目标出发,充分协调管理中人、财、物、事、信息、时空六大要素之间的关系,加强各部门之间的配合与协作,实现最佳的整体效益。
在保育和教育管理上,重教轻保;在教育教学管理上,偏重智育,忽视体、智、德、美诸方面的互相渗透和有机结合;在制度管理上,重规章制度的规定,轻规章制度的检查和落实;在人、财、物的管理中,重视设备设施和经费管理,忽视园风建设和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各部门各自强调自己的权利和利益,缺乏协作和沟通;园领导有时只搞集中不搞民主,挫伤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失去了凝聚力。这一切都严重影响和阻碍了工作的正常运转。
三.幼儿园管理目标与实际工作脱节,预定目标无法实现
目标与实际教学活动脱离,主要表现在: 一.目标偏离方向
虽然制定了目标,但园领导在做具体工作时,经常把目标丢在脑后,心中无数,目标形同虚设;
二.对总体目标的分析不够
不能对总体目标进行分解,使目标落实到各部门和各项工作、活动中,目标过于笼
7
统,缺乏可操作性;
三.教学目标完成不够
教学活动的初期,幼儿园的管理者制定了一定的教学目标,确定一学期的工作开展内容。然而往往在教学教育过程中,上级不时的对幼儿园进行检查,调研,忙于应付上级布置的各种任务,让老师的一日教育教学活动无法正常进行,使得预设的目标形同虚设。
四.缺乏评价管理效果和质量的可靠标准和方法
衡量一所幼儿园的保教质量的办园水平,需要借助科学的评价手段。但目前幼儿园的评价工作缺乏可靠性和科学性,表现在:一是一些行政管理部门或幼儿园自定的评价标准过于笼统、抽象,缺乏可操作性,一些指标根本无法测定;二是评价中主观性、随意性较大,方法和手段欠科学。如:评价方案中各项目的权重和分值基本上是评价者凭借主观经验赋予的,很少采用量化方法,对评价结果大多采用定性的综合分析和等级评定,缺少量化分析;三是评价只注重结果,不注重整个管理过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评价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大大降低了评价的信度和效度,影响了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除幼儿园管理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外,一些与幼儿园管理有关的不利因素也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幼儿园管理工作的改进和提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上级主管部门的有效指导
目前,绝大多数幼儿园是部门和单位办园,在领导体制上隶属于主办单位,这些主办单位在资金、设备、人员方面给予了幼儿园必要的支持,但他们往往缺少懂幼教业务的专业人员,不能对幼儿园实施有效的指导。而幼儿园的业务主管部门又必须通过主办单位来实施对幼儿园的业务领导,这种间接的业务管理难以产生直接效果,甚至会出现上级管理要求和意见不能及时传达到幼儿园或幼儿园在贯彻执行上出现偏差的现象。
2、幼儿园的办园自主权得不到落实
虽然《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幼儿园园长负责幼儿园的全面工作”,但在幼儿园实际管理活动中很难得到落实。幼儿园的经济权、人事调配权、教职工的聘任权基本由上级主管部门掌握,园长的责、权、利不统一,只能履行职责但缺乏相应的权力。特别是在用人上,“想要的人进不来,不想要的人推不出去”,使得幼儿园的管理改革无法顺利进行。
3、幼儿园收费偏低,办园经费短缺,办园条件简陋
长期以来,幼儿教育作为一项福利事业收费一直偏低。近年来,随着物价的上涨,办园经费支出越来越大,收取的保育费难以应付日常开支,加之许多主办单位只拨付教职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