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进行的超额学习。
(5) 试图回忆与反复阅读组合。 复习时应该在材料还没有完全记住前就要积极地试图回忆,回忆不起来再阅读,这样容易记住,保持的时间也长。
(6) 要合理用脑。 长时间学习一门课程,不如交替学习不同课程的效果好。内容相似的课程不要紧挨着复习。学习时多用的是大脑左半球,听音乐,歌曲是用大脑右半球。另外,要注意大脑营养,劳逸结合,戒烟戒酒。
期末考试模拟试题 B卷 第一套
一、6以曾经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为内容的记忆称为 情绪记忆
7根据预定的目的,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事物形象的过程是创造想象 二、名词解释
2遗忘P71 遗忘是指识记过的材料不能提取,或提取时发生错误的现象。 三、单项选择
3短时记忆的储存容量有限,大约为( B )个组块 A 4——9 B 5—9 C 6――9 D 7――9 四、多项选择
2记忆表象具有下列哪几种特性( AB )
A抽象概括性 B 直观形象性 C形象概括性 D个性差异性 E继时诱导 六、判断题
2 能记忆的一般都不能再认,能再认的,一般都能回忆( 错) 七、读完下列语句你能感到何种心理品质
1.小东同学对识记过的只是能在头脑中长期保存( 长时记忆 ) 八、论述题
1 如何根据遗忘的规律有效地组织复习?P76(1) 复习要及时,经常地进行. 在讲授新知识前,要从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程,引导学生运用旧知识来理解新知识。在讲授新知识时,要结合旧知识进行启发性提问,引导学生运用旧知识解答新问题。在讲授新知识后,要通过小结,学生复述,课堂练习来巩固新知识,并要适当布置课外作业,要求学生复习当天或过去所学习的内容。此外,还可以采用单元复习,周复习,月复习,期中复习,期末复习等形式,指导学生把学习的知识系统化,提纲挈领地掌握教材的基本内容以及重点和难点,理顺章 ,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清易于混淆的概念,并注意弥补缺漏和纠正错误。
(2) 合理分配复习时间。集中复习,相对集中一段时间复习同一个内容,复习的效果比较好。在某段时间复习一个整体性很强的材料,前提是能坚持一个内容的学习而不疲劳。同时还要注意,如果过分集中,易发生干扰,过分分散也易遗忘。分散复习。把一份完整的材料分布在几个时间内复习完,采用分散复习法,每次复习的时间既不能过短,两次的间隔也不宜过长,否则会影响复习效果。时间分配的条件。最初复习时,各次复习分布应该密一些,以后各次的间隔可以逐渐加长。复习复杂的,需要思考的材料,每次需要较长时间。材料越容易,兴趣越浓,动机越强,应该集中复习。相反,材料难,缺乏兴趣以及容易疲劳的情况下,则以分散复习为宜。
(3) 要合理地安排复习材料性质相类似的材料,困难的材料要间隔复习。变换复习的内容和方式,有助于脑功能的恢复。
(4) 进行适当地的超额学习。 对于必须牢记或不记牢难以进行下一步学习的基础知识,可以进行的超额学习。
(5) 试图回忆与反复阅读组合。 复习时应该在材料还没有完全记住前就要积极地试图回忆,回忆不起来再阅读,这样容易记住,保持的时间也长。
(6) 要合理用脑。 长时间学习一门课程,不如交替学习不同课程的效果好。内容相似的课程不要紧挨着复习。学习时多用的是大脑左半球,听音乐,歌曲是用大脑右半球。另外,要注意大脑营养,劳逸结合,戒烟戒酒。
期末考试模拟试题 A卷 第二套
一名词解释 1遗忘 遗忘(yí wànɡ,amnesia)是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与回忆,或者错误的再认与回忆。遗忘分为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前者指在适宜条件下还可能恢复记忆的遗忘;后者指不经重新学习就不可能恢复记忆的遗忘。
二、填空题
5 保持时间短暂且容量有限的记忆是短时记忆,也称( 操作记忆 )
三 多项选择题
2.记忆的分类根据内容不同可分为( ABC D)
A形象记忆 B 逻辑记忆 C 情绪记忆 D运动记忆 E 感觉记忆
四、解答题
2. 简述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
识记效果 受多种因素制约(1) 识记的目的和任务 (2) 识记材料理解与否,材料的数量和性质 (3) 识记方法与态度 (4) 识记时的环境与时间。 (5) 合理的作息制度与用脑 (6) 健康的体魄和稳定而愉快的情绪
期末考试模拟试题 B卷 第二套
二、填空题
5.影响知觉理解性的因素主要有 持续性 和 精确性
四、简答题
2.简述遗忘的因素
(1)识记材料的意义和作用 (2) 识记材料的性质 (3) 识记材料的数量 (4) 学习的程度 (5) 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
第六章
综合复习与思考题一
二、名词解释
2.创造想象是根据预定的目的,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事物新形象的心理过程。(P89,2.) 三、单项选择
4.当人们看见”天安门”三个字时头脑中重出现的天安门城楼形象是(C ) A再认 B回忆 C表象 D 想象 7.想象的基本材料是(D)
A感性材料 B理性材料 C推理 D表象 五、简答题
3.简述创造想象产生和发展依赖的条件。(P90) 创造想象产生和发展的依赖条件
1. 社会要求和个人创造愿望是创造想象产生的具体动因; 2. 知识经验和表象储备是创造产生的基础; 3. 创造想象需要受到原型的启发; 4. 积极的思维活动是创造想象的前提; 5. 灵感对创造想象起到了重要作用。
综合复习与思考题三
二、名词解释
10想象: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事物新形象的心理过程(87页)
综合复习与思考题四
一、填空题
6,当我们听到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主题曲时,就会在头脑中出现相应的宏观场面的形象,这是:再造想象(89页)
综合复习与思考题五
一、填空题
7人想成为科学家、艺术家、飞行员、空军、总经理等,都属于:理想(89页)
10有个别青少年看过网络游戏之后,设想在有生之年毁灭地球,着就是:空想(90页) 二、名词解释
4原型启发:指人们在创作发明开始前,总是受到一种类似事物或模型的启发,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联想和积极的思维活动,创造出新事物来。(90页)
模拟试题第一套A卷
二、名词解释 2创造想象:创造想象是根据预定的目的,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事物新形象的心理过程(89页)
七、读完下列语句你能想到那种心理现象
2、小陈同学说:虽然我从未到过内蒙古草原,但风吹草地见牛羊的景色曾不止一次地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创造想象)(89页)
模拟试题第一套B卷
一、填空题
7根据预定的目的,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事物的新形象的过程就是:创造想象(89页) 三、单项选择
5 一种与人的生活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象就是(B)(90页) A幻想 B理想 C空想 D理想
模拟题第二套A卷
一、名词解释
2,创造想象:创造想象是根据预定的目的,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事物新形象的心理过程(89页) 二、填空题
6. 人想成为科学家、艺术家、飞行员、空军、总经理等,都属于:理想(89-90页) 三、多项选择
3,创造想象产生和发展依赖的条件是(BDE)(90页)
A自然环境要求 B原型启发 C生理需求 D灵感的作用 E积极的思维活动
模拟题第二套B卷
一、名词解释
2,再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第89页) 填空题
7,一种与人的生活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象就是:幻想(第89页)
第七章 思维与教学
综合复习与思考题之一
二、名词解释
3、创造性思维:是指人们应用创新的方案或程序解决问题的思维
6、发散思维:指在解决问题时,沿着多方向去探寻方法,从而形成多种正确答案的思维。 三、单项选择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