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指出阿克苏河流域干流源头附近和下游的气候特征。
(2)分析1959—2010年阿克苏河流域冰川消融速度加快的原因。
(3)推测未来阿克苏河上游沙里桂兰克水文站监测的径流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4)有人指出,阿克苏河下游绿洲地区的水资源未来会面临枯竭,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专题突破练3 地球上的水
1~3.1.D 2.C 3.C 解析 第1题,地下水库是利用天然地下储水空间兴建的具有拦蓄、补充和利用地下水流作用的一种水利枢纽。故与地表水库相比,技术要求低,移民搬迁少,资金投入少,对地表破坏小,生态破坏小,D项正确。第2题,由图可知,甲处海拔较高,地下水位与基岩的高差小,地下水量小,甲处不合适。乙处有断层,不利于大坝建设。丙处地下水储量大,利于水库建设。丁处以黏性土壤为主,不利于地下水的开采。C项正确。第3题,我国新疆干旱地区地下水补给主要是冰雪融水补给,与气温关系密切。9月份以后气温开始降低,冰雪融水逐渐减少,故该流域地下水库水位最高,C项正确。
4~5.4.A 5.C 解析 第4题,由“河涌是广东方言中对河流的称谓,在广州地区主要指除珠江干流以外的河道水系”可知,图中的“河涌”主要是指支流,污水在支流中往复,能够出现这种现象只能是潮汐涨落的影响。第5题,由材料可知,“两闸联控”指通过河涌两端闸门的调控,提高涌内水位,实现涌内水的单向流动,达到“流水不腐”的治理效果。由图知,A、B、D三项均为单向支流,只有海珠涌联通两个河道,最适合通过“两闸联控”措施治理水污染。
6~8.6.C 7.A 8.B 解析 第6题,该段时期内长江输沙量在不同的月份有增加,也有减少,A、B两项错误。不同季节,输沙量差异明显(夏季大,冬季小),季节变化大,但是年际变化较小,C项正确、D项错误。第7题,影响长江月均输沙量季节变化的直接原因是径流量的季节变化,而根本原因
在于降水量的季节变化,A项正确、B项错误。含沙量受水量大小影响,植被覆盖率季节变化不大,C、D两项错误。第8题,2003—2011年,1—3月月均输沙量所占比例明显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水利工程的修建起到了调蓄作用,与该时期流域内降水量增多以及水土流失无关,B项正确。 9~11.9.A 10.B 11.C 解析 第9题,“上升流是从表层以下沿直线上升的洋流”,因为海水深度越大,水温越低,可知上升流海域水温会比附近区域海水温度低。由图可以看出,①地水温比其他海域都低,说明该地有上升流,A项正确。第10题,根据水温,可以判断此时为夏季。东亚盛行东南季风。南亚、东南亚夏季吹西南风,C、D两项错误。由材料“如风吹走表层水,由下面的水上升得以补充”可知,这种风为离岸风。东南季风相对海南岛的①地来说,为向岸风,A项错误。西南季风相对①地来说,为离岸风,B项正确。第11题,①地位于季风气候区,且靠近夏季风源地,降水较多,不易形成荒漠,A项错误。②处既不是寒暖流交汇处,也没有上升流,海水不易发生搅动,饵料少,不易形成渔场,B项错误。③地纬度较低,蒸发旺盛;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地形平坦,利于晒盐,C项正确。④地位于低纬度海区,离冬季风源地远,不会发生寒潮,D项错误。 12.答案 (1)太巴列湖有河流流出,是淡水湖;水量稳定,年际变化较小。死海没有河流流出,湖水盐度高;水量年际变化较大。
(2)该湖湖面地势低,温度高;东侧高原空气冷却快,密度增大;地势陡峭,空气下沉重力作用显著,冷、暖空气在湖面相遇,引起狂风巨浪。
(3)约旦河自北向南流经该湖,河水补给较多;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雨水补给较多;处于板块张裂边界,断层发育,有大量地下泉水补给。
(4)湖泊及周边地区气候变干,气温日较差变大,风沙灾害增多;该湖湖区渔业资源、沿湖生物资源减少;淡水资源减少,影响沿湖农业、工业及居民生活用水等。
解析 第(1)题,湖泊水文特征主要包括水量多少、季节和年际变化、盐度高低等方面。根据图中太巴列湖与死海的信息,可知太巴列湖有河流流出,是淡水湖;死海没有河流流出,湖水盐度高。材料提示太巴列湖水量稳定;死海周边,过度引水和工业开发盐湖水等,死海水位年下降幅度较大。第(2)题,该问题难度较大,注意审题,应从从地形与热力作用角度分析。结合材料可知湖面地势低,温度高,东侧高原空气冷却快,密度增大,空气下沉重力作用显著,冷、暖空气在湖面相遇,引起狂风巨浪。第(3)题,湖泊的主要补给类型包括河流、大气降水和地下水补给等。结合材料信息,太巴列湖靠近地中海,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补给较多;上约旦河注入,河水补给较多;注入太巴列湖的径流量不足流出量的一半,说明太巴列湖有大量地下水补给。第(4)题,湖泊水量减少对湖泊及周边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从气温、降水、生物资源和水源等方面,再结合太巴列湖水量减少具体分析。
13.答案 (1)干流源头附近:全年气温较低,年降水量较大。下游:冬冷夏热,降水少(蒸发量大,日照时间长)。
(2)近60年来全球气温上升速度加快,加速山区冰川消融;山区降水形式由降雪向降雨转变的概率增大,降雪量减少,导致冰川的物质来源减少;冰川消融使得原冰雪覆盖区域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反射率降低,从而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量,加剧高寒山区的升温速度,加速山区冰川消融。
(3)变化:径流量先增加后减少。原因:气温升高,流域山区冰川消融量增大,蒸发量加大致使降雨量增加,导致阿克苏河径流量先增加;随着气温的持续升高,流域山区冰川持续消融,达到高峰后,导致径流量减少。
(4)同意:阿克苏河径流量未来达到高峰后会减少,水资源供给减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生产、生活用水量不断增加。
或不同意:根据(内陆)水循环原理,陆地水不断更新,水量保持相对平衡(受中纬西风影响,山地降水较稳定);随着生产技术进步,节水意识不断增强,水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
解析 第(1)题,阿克苏河位于塔里木盆地的北缘,发源于天山中段西部南麓地区,其干流源头附近因纬度高、地势高,全年气温较低,但处于山地迎风坡,年降水量较大。阿克苏河下游注入塔里木河,下游地区气候的大陆性更为显著,气候冬冷夏热,降水少。第(2)题,1959—2010年阿克苏河流域冰川消融速度加快与近些年全球气候变化有关,主要是自然原因导致的。近60年来全球气温上升速度加快,加速山区冰川消融;山区降水形式由降雪向降雨转变的概率增大,降雪量减少,导致冰川的物质来源减少;冰川消融使得原冰雪覆盖区域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反射率降低,从而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量,加剧高寒山区的升温速度,加速山区冰川消融。第(3)题,水文站监测的径流量的变化可能是先增加后减少,这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冰川融化量先增后减有关。早期,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流域山区冰川消融量增大,降雨量增加,阿克苏河径流量先增加;随着气温的持续升高,流域山区冰川持续消融,达到高峰后,导致径流量转为减少。第(4)题,为开放性题目,如果选择同意该观点则注重说明阿克苏河径流量未来达到高峰后会减少,水资源供给减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生产、生活用水量不断增加。如果不同意则侧重从水平衡及社会发展进步角度分析。根据水循环原理,陆地水水量保持相对平衡;随着生产技术进步,节水意识不断增强,水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