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化
学试题
1.化学与生活、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硅单质可作为制造宇宙飞船太阳能电池帆板的主要材料 B. 硫酸铜溶液可用来浸泡蔬菜,以保持蔬菜的新鲜 C. 常用明矾、硫酸铁等物质来处理污水中的悬浮物质 D. 提倡使用共享单车,目的是为了降低碳排放 【答案】B 【解析】
【详解】A.硅单质是制造太阳能电池板的材料,故正确;B.硫酸铜对人体有害,不能浸泡蔬菜,故错误;C.明矾或硫酸铁等物质可以在水中水解生成氢氧化铝或氢氧化铁胶体,具有吸附性,能净化水,故正确;D.使用单车可以减少汽车等交通工具的使用,减少碳的排放,故正确。故选B。
2.关于一些重要的化学概念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①Fe(OH)3胶体和CuSO4溶液都是混合物 ②BaSO4是一种难溶于水的强电解质
③冰醋酸、纯碱、小苏打分别属于酸、碱、盐 ④煤的干馏、煤的汽化和液化都属于化学变化 ⑤置换反应都属于离子反应
A. ①②⑤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③④⑤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①胶体和溶液都是混合物,正确;②硫酸钡虽然难溶但是是强电解质,正确;③纯碱、小苏打都是盐类,错误;④煤的干馏、煤的汽化和液化都属于化学变化,正确;⑤置换反应不一定是离子反应,如铝热反应是置换反应但不是离子反应,错误,答案选B。 考点:考查物质的分类、反应类型的分类、化学变化的判断 3.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100 g质量分数为46%的HCOOH溶液中含氢原子数为8 NA B. 在标准状况下,22.4 LNH3分子中含共用电子对数为3 NA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C. 1 mol SO2与3 mol O2反应生成的SO3分子数为NA D. 1 L 0.5 mol·L-1葡萄糖溶液中含葡萄糖分子数为0.5 NA 【答案】C 【解析】
【详解】A. 100 g质量分数为46%的HCOOH溶液中甲酸的质量为46克,为1mol,含有2mol氢原子,另外还有100-46=54克水,即3mol,含有6mol氢原子,则共含氢原子数为8 NA,故正确;B. 在标准状况下,22.4 LNH3的物质的量为1mol,每个分子含有3个共用电子对,所以该分子中含共用电子对数为3NA,故正确;C. 二氧化硫和氧气的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准确计算二者反应的物质的量,故不能确定三氧化硫的分子数,故错误;D. 1 L 0.5 mol·L-1葡萄糖溶液中含葡萄糖的物质的量为0.5mol,含有分子数为0.5NA,故正确。故选C。 4. 下列是部分矿物资源的利用及产品流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粗铜电解精炼时,粗铜作阳极
B. 生产铝、铜、高纯硅及玻璃过程中都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C. 黄铜矿冶铜时,副产物SO2可用于生产硫酸,FeO可用作冶铁的原料 D. 粗硅制高纯硅时,提纯四氯化硅可用多次分馏的方法 【答案】B 【解析】
粗铜精炼时,粗铜作阳极,精铜作阴极,A应:CaCO3+SiO2
CaSiO3+CO2↑,Na2CO3+SiO2
对;制玻璃发生的反
Na2SiO3+CO2↑,都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错;SO2
用于生产硫酸,FeO用作冶铁原料属于副产物的充分利用,C对;多次分馏提纯可使SiCl4与粗硅中的杂质分离彻底,保证制得高纯度的硅,D对。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说法有几个
①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不一定能发生化学反应 ②普通分子间的碰撞有时也能发生化学反应
③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从而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多
④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即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可增大活化分子的百数,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
⑤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⑥催化剂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答案】D 【解析】 【分析】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必须分子间发生有效碰撞,普通分子间的不能发生发生有效碰撞,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即原子的重新组合,也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过程,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过程,即活化分子有合适取向的有效碰撞,注意增大压强,必须改变浓度,反应速率才能发生变化,以此解答。 【详解】①活化分子如果有合适的取向,发生的碰撞一定能发生化学反应,如果没有合适的取向,不能发生化学反应,故正确;②普通分子不可能发生化学反应,故错误;③增大反应物浓度,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但是浓度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大,从而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多,故正确;④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即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可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不能增大,故错误;⑤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分子先成为活化分子,活化分子发生碰撞,可生成新物质,故正确;⑥催化剂可降低活化能,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增大化学反应速率,故正确。故有①③⑤⑥正确,故选D。 6.下列四组实验中,操作正确且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A. 配制稀硫酸 B. 固体NaHCO3分解
C. 制备Fe(OH)2沉淀 D. 收集NH3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不能在量筒中稀释浓硫酸,应在烧杯中稀释,故A错误;B.碳酸氢钠分解生成水,则图中试管口应向下倾斜,故B错误;C.制备Fe(OH)2沉淀,应防止氢氧化亚铁被氧化,则图中胶头滴管应在液体中挤出NaOH,故C错误;D.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则图中短导管进入可收集氨气,故D正确;故选D。
7.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可制取H2,两个电极均为惰性电极,c 为阴离子交换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A. a为电源的正极 B. 工作时,OH- 向左室迁移
C. 右室电极反应为:C2H5OH+H2O-4e=CH3COO+5H D. 生成H2和CH3COONa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1 【答案】D 【解析】
A. 根据图示,电解池只左侧生成氢气,是溶液中的水放电,发生了还原反应,左侧电极为阴极,则a 为电源的负极,故A错误;B. 工作时,阴极水放电生成氢气和氢氧根离子,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向右室迁移,故B错误;C. 右室电极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根据图示,右侧溶液显碱性,不可能生成氢离子,故C错误;D. 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生成1mol H2转移2mol电子,则生成 CH3COONa 的物质的量为故D正确;故选D。
8.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SO2与可溶性钡盐均生成A 将SO2通入硝酸钡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 向Zn与稀硫酸反应的溶液中滴加硫酸B 铜溶液 C D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 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某溶液 加快 火焰呈黄色 有白烟产生 剂 该溶液一定是钠盐溶液 该溶液可能是浓盐酸 产生气体的速率硫酸铜作该反应的催化=0.5mol, H2 和 CH3COONa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