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动物和人体的生命调节系统”
[课后加餐训练(一)]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B.神经纤维能够传导电信号 C.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 D.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在脑干
解析:选D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基本方式是反射;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具有单向性,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脑干中有许多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中枢,如呼吸中枢,但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在小脑。
2.下列关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膜两侧没有发生物质的交换 B.神经纤维上处于兴奋状态的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C.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的方向与细胞膜内电流的方向一致
D.神经纤维受到适宜刺激时,膜内外电位的变化是因为K+外流和Na+内流 解析:选C 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膜两侧的物质交换一直进行,K+外流使膜两侧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神经系统受到刺激兴奋时,Na+内流使膜两侧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的方向(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与细胞膜内电流的方向(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一致,与细胞膜外电流的方向(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相反。
3.下列有关健康人神经调节方面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成年人能有意识排尿说明高级中枢可以控制低级中枢 B.神经调节参与血糖调节时需要通过垂体 C.婴儿尿床,但婴儿的脊髓骶部的排尿中枢正常
D.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Na+从细胞外到细胞内依赖膜蛋白
解析:选B 成年人能有意识排尿体现了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具有调控作用。神经调节
可编辑
精选
参与血糖调节时需要通过下丘脑,不通过垂体。能正常排尿,说明脊髓骶部的排尿中枢正常,尿床是由于大脑发育尚未完善。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Na+从细胞外到细胞内依赖离子通道,离子通道属于膜蛋白。
4.下列关于人体激素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B.与神经调节相比,激素调节比较缓慢,作用范围比较广泛 C.促胰液素是由胰腺分泌的可促进消化吸收的重要激素 D.胸腺既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也是重要的内分泌腺
解析:选C 人体激素由特定的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随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有的可作用于全身细胞,通过激素与靶细胞受体结合传递相关信息,与神经调节比较,激素调节比较缓慢,作用范围比较广泛。促胰液素是由小肠上皮细胞分泌的可促进胰液分泌的重要激素。胸腺作为内分泌腺,分泌胸腺激素,作为免疫器官,与T细胞形成相关。
5.如图为测量神经纤维膜电位情况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指针偏转说明膜内外电位不同,该电位可表示静息电位 B.图甲中的膜内外电位不同主要是由K+外流形成的 C.动作电位形成中Na+从细胞外向细胞内运输消耗能量 D.图乙中产生的兴奋会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向两侧传导
解析:选C 图甲电表测定的是膜内外的电位差,指针偏转,说明膜内外电位不同,该电位可表示静息电位,静息电位主要是由K+外流形成的。动作电位形成中Na+从细胞外向细胞内运输的方式是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
6.图1是当A接受一定强度刺激后引起F收缩过程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D结构的放大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可编辑
精选
A.图1是反射弧结构的示意图,效应器F由神经纤维的细小分枝及其支配的肌肉组成 B.针刺手指引起疼痛,产生痛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所以针刺反射的中枢在大脑皮层 C.在图2中①和②的间隙处注射一种递质,与②上的受体结合,可能会引起膜电位的变化
D.某人体内一种抗体与受体结合,引起肌肉持续舒张,这种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解析:选B 效应器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针刺反射的中枢在脊髓;如果在突触间隙注射兴奋性神经递质,则该神经递质可以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起膜电位变化;抗体攻击自身结构引起的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7.下表是某患者血液中激素水平检验报告单的部分内容,据表分析错误的是( )
检验名称 甲状腺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 结果 98.5 0.09 单位 参考范围 pmol/L 9.01~19.5 pmol/L 0.35~4.94 A.患者的细胞代谢速率高于正常水平 B.患者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较正常人高
C.患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低于正常水平 D.患者促甲状腺激素含量较低可能是缺碘造成的
解析:选D 促甲状腺激素水平较低的原因是垂体受到甲状腺激素的负反馈调节。 8.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递质,该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但是当去甲肾上腺素分泌较多时又可以作用于突触前膜,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都有与去甲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 B.去甲肾上腺素和不同的受体结合后产生的效应是相同的
可编辑
精选
C.去甲肾上腺素分泌过多作用于突触前膜属于反馈调节
D.突触间隙中的去甲肾上腺素能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维持相对稳定
解析:选B 去甲肾上腺素可作用于突触后膜,说明突触后膜上有该神经递质的受体,同时该神经递质也能作用于突触前膜,说明突触前膜上也有相应的受体;去甲肾上腺素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而与突触前膜上受体结合后,抑制该神经递质的分泌,故该神经递质与不同的受体结合后产生的效应不同;去甲肾上腺素由突触前膜释放,当该神经递质分泌过多时,又抑制突触前膜释放该神经递质,这种调节属于负反馈调节;由于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存在负反馈调节,故突触间隙中该神经递质的浓度能在一定范围内维持相对稳定。
9.大熊猫常被作为友好使者运送到国外。在被运输过程中,大熊猫体内皮质醇激素的变化能调节其对刺激的适应能力。皮质醇分泌的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运输刺激使下丘脑分泌激素增加属于神经调节 B.激素M促进皮质醇分泌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C.皮质醇作用的靶细胞只有下丘脑细胞和垂体细胞 D.运输过程中,大熊猫体内皮质醇含量先下降再恢复
解析:选A 运输刺激使下丘脑分泌激素的过程是由刺激引起的反射活动,属于神经调节;图中M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该激素通过体液的运输,与肾上腺皮质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皮质醇,属于体液调节;皮质醇可以作用于相应的组织细胞起作用,也可以通过作用于下丘脑细胞和垂体细胞进行负反馈调节;大熊猫被运输过程中,先通
可编辑
精选
过下丘脑和垂体促进皮质醇的分泌,皮质醇分泌过多又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因此体内皮质醇含量先升高后逐渐恢复。
10.为研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心脏的支配作用,分别测定狗在正常情况、阻断副交感神经和阻断交感神经后的心率,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实验处理 正常情况 阻断副交感神经 阻断交感神经 A.副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脏搏动减慢 B.对心脏支配占优势的是副交感神经
C.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是相互协同的
D.正常情况下,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均可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解析:选C 由表可知,阻断副交感神经心率大幅度提高,说明副交感神经兴奋能引起心脏搏动减慢;阻断交感神经,心率降低,说明交感神经兴奋能引起心脏搏动加快。阻断副交感神经心率大幅度提高,而阻断交感神经心率降低幅度相对较小,说明副交感神经对心脏支配占优势。副交感神经与交感神经的作用是相互拮抗。阻断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心率均有变化,说明正常情况副交感神经与交感神经均可传递兴奋,所以均可以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二、非选择题
11.褪黑激素是动物松果体产生的一种激素,其合成受光周期的制约,该激素对动物有抑制性成熟、抑制生殖器官发育的作用。松果体细胞交替性地分泌褪黑激素和5-羟色胺,有明显的昼夜节律,白天分泌5-羟色胺,夜晚分泌褪黑激素。如图是褪黑激素在养鸭场提高母鸭产蛋量的应用。请回答:
心率(次/min) 90 180 70 可编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