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⑵⑶
D、⑵⑷
苏轼诗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5这首诗主要说明()
A、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B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制约
C意识很难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D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36找出与上述诗句意思相近的选项是()
A、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D、将欲夺之,必先予之
37“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首诗包含的哲理是()
A、山外的花一般比山中的花开得早
B、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C、新事物一定战胜旧事物
D、矛盾具有特殊性,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8“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一诗句告诉我们()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能动作用
B、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C、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
D、事物的前途是光明
3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蕴含的哲理是()
A、事物是运动变化的
B、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C、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D、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40毛泽东诗曰:“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相对静止是不存在的
C、事物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
D、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