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4分) (1)臣之妾私臣(2)地方千里 ..(3)性嗜鱼(4)师随而伐之 ..
1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1)由此观之,王之弊甚矣。
(2)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
13.甲乙两文分别运用了设喻和举例的说理方式,请结合原文进行简析。(4分) 14.请根据甲乙两文分别谈谈从两文中分别获得的启示。(4分)
11.(1)偏爱, (2)方圆(或:面积) (3)喜爱 (4)攻打 12.(1)由这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2)做君王的贪财,定会丧失他的国家;做臣子的贪财,一定会丢掉他的性命。
13.甲文:邹忌用自身经历设喻,然后拿齐王的现状进行类比,使齐王明白纳谏的重要性。 乙文:唐太宗从正反两面列举了公仪休、蜀王、田延年的事例,来警示大家戒贪: 14.示例:甲文启示:人要懂得自省。(或:与人交流要讲究方式。) 乙文启示:人要懂得自律。
(二)(2018?鄂州市中考)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11—15题(共 14分)
【甲】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坛摶乡囂忏蒌鍥铃氈淚。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蜡變黲癟報伥铉锚鈰赘。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買鲷鴯譖昙膚遙闫撷凄。 【乙】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
①②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
③④⑤⑥
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旱则资
⑦
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綾镝鯛駕櫬鹕踪韦辚糴。 【注】①栖:退守。②昆:兄。③种:指文种。④进对:进谏。⑤资:积蓄,准备。⑥(chī):细葛布。⑦爪牙之士:指勇敢的将士。驅踬髏彦浃绥譎饴憂锦。 11.请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朝服衣冠
5 / 15
(2)皆以美于徐公
(3)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4)乃号令三军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C.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不求闻达于诸侯
D.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15.【甲】文中邹忌和【乙】文中文种在进谏方式上有着相似之处,二人都是通过▁▁▁▁▁▁的方式委婉进行劝谏。文种以商人夏天就要积蓄皮货,冬天就要积蓄细葛布等“以待乏也”,暗示君王平时就要▁▁▁▁▁▁▁▁▁▁▁▁▁▁。(2分)猫虿驢绘燈鮒诛髅貺庑。 12.(4分)服:穿戴知:管理以:认为乃:于是,就 13.(共4分)(1)所有的大臣、官吏、老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人,可得上等奖赏。(2)如果能够听到您的这番话,又有什么迟的呢?锹籁饗迳琐筆襖鸥娅薔。 14.B
15.(2分)以事设喻(类比或设喻说理); 招揽和培养谋士和勇士
三、(2018?达州市中考)(每小题3分,共9分)
【甲】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構氽頑黉碩饨荠龈话骛。 (《惠子相梁》)
【乙】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为洴澼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輒峄陽檉簖疖網儂號泶。 (《庄子·逍遥游》)
⑩
⑨
⑧⑦
⑥
③
④
⑤
①
②
6 / 15
【注释】①瓠(hù):葫芦。②实:结的葫芦。③瓠落:很大很大的样子。④呺(xiao)然:庞大而又中空的样子。⑤掊(pǒu):砸破。⑥洴澼(píng pì):漂洗(丝绢)。⑦鬻(yù):卖,出售。⑧裂:划分出。⑨樽:本为酒器,这里指形似酒樽,可以拴在身上的一种凫水工具,俗称腰舟。⑩有蓬之心:喻指见识浅薄不能通晓大道理。尧侧閆繭絳闕绚勵蜆贅。 8.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
A.或谓惠子曰(或:有人) B.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国:国都) ..C.善为不龟手之药者(龟:皮肤受冻开裂) D.吴王使之将(将:将领) ..【解析】D.将:率领军队(动词) 9.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
A.而:①聚族而谋曰②长跪而谢之曰(《唐雎不辱使命》) ..
B.于:①搜于国中三日三夜②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鱼我所欲也》) ..
C.以:①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②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塞翁失马》) ..D.为:①我世世为洴澼②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解析】A.两个“而”表示一种承接关系,没有具体意义。
B.①介词,在; ②比;C.①用来;②凭借,因为。D.①做;②被。 10.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D)
A.甲文中庄子去看望惠子,惠子第一反应庄子是来争夺相位的,于是大动干戈在城里进
行大搜捕。惠子的举动也表现出庄子的过人才能。识饒鎂錕缢灩筧嚌俨淒。 B.甲文中庄子讲鹓雏的故事,辛辣地讥讽了惠子一朝得志,便仗势欺人,为所欲为的丑
态,形象生动,富有趣味性。凍鈹鋨劳臘锴痫婦胫籴。 C.乙文中惠子用大葫芦盛水浆,一不小心,葫芦掉地上摔烂了,惠子觉得自己不善于使
用大东西。
D.乙文揭示出一个道理:同样的东西,由于眼光和见识不一样,它所发挥的作用也就不
一样。
【解析】A.甲文重点表现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别人的丑态。
B.甲文庄子借鹓雏的故事,表明自己鄙弃功名利禄的立场和志趣;C.表述与内容不符,
葫芦是惠子自己砸破的。恥諤銪灭萦欢煬鞏鹜錦。 第Ⅱ卷(共50分)
四、(17分)
7 / 15
11.给乙选文画线句子划分节拍。(划两处)(2分)
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12.翻译句子。(5分)
(1)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2分)
译文: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吗?”
(2)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3分)
译文:怎么不考虑用它来制成腰舟,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却担忧葫芦太大无处可容?
(14分) (2018?沈阳市中考)阅读选文,完成7~10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鯊腎鑰诎褳鉀沩懼統庫。 【乙】
见足下题字,以为是必磊落人也。如是已逾年,恨未识足下面耳。庭坚少孤,窘于衣食,.虽早知从先生长者学问,而偏亲白发,不得已而从仕。故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而从仕之日得..学之功十三,所以衰懦不进,至今落诸公之后也。窃观足下天资超迈,有亲以为之依归,春秋未.三十若刻意于德义经术当不止此耳。非敢谓足下今日所有不足以豪于众贤之间,但为未及古人,故为足下惜此日力耳。硕癘鄴颃诌攆檸攜驤蔹。 (节选自《黄庭坚集·答李几仲书》,有删改)
【注释】①足下:敬称,您。②偏亲:黄庭坚父亲早亡,而母亲在世,故称偏亲。③日力:岁月。
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窘于衣食 皆以美于徐公 ..B.故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 公问其故 ..C.而从仕之日得学之功十三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D.有亲以为之依归吾谁与归 ..
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5分) (1)见足下题字,以为是必磊落人也。
③
②
①
8 / 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