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哈。
以2005年高考最后一题为例。 如图所示,一对杂技演员(视为质点)乘秋千(秋千绳处于水平位置)从A点由静止出发绕O下摆,当摆到最低点B时,女演员在极短时间内将男演员沿水平方向推出,然后自己刚好能回到高处A。求男演员落地点C与O点的水平距离S。已知男演员质量m1和女演员质量m2之比计,秋千的摆长为R,C点比O点低5R。
题目叙述中,介绍部分用“ ”线表示,关键已知条件用“ ”线表示,求解部分用“ ”表示。
2、分析题的思路
物理综合题除了构成一致外,其解答的思路(分析思路)也是有规律的。这一规律就是我们常说的解题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可能是单个物体,也可能是整体) ○
2进行受力分析(常常画出受力示意图) ○
3确定物理情景、运动情景(有些运动还要画轨迹图) ○
4选择合适的原理列方程 ○
5求解方程,必要时讨论结果 ○
A R O B 5R 5R C S m1秋千的质量不?2,m2在此,我们郑重强调:这些步骤非常重要,是解题分析题的关键,不用这些思路,分析题时无从下手,解题时一片混乱。所以,要牢记这
5
些步骤并有意识的坚持训练,相信必有大的收获。
3、必需的概念,原理的贮备
做物理题时,没有知识的积累和贮备是很困难的。物理概念和规律那么多,解综合题到底需要那些呢?
原则上,各综合题涉及高中物理大部分知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知识。不过,在实际解题时,有一些知识是常常用到的。
如牛顿三定律、运动学公式、动量守恒、动能定理、能量守恒(形式很多)、全电路欧姆定律等等。
4、怎样做题
熟悉了综合题构成、分析题的思路以及必要的知识贮备,我们就可以进行具体的操作——如何解题。
1如何阅读题 ○
先看图示,大部分物理题有图示,可以用很短时间将图看一下,就会对题目所述的情景有大致的了解(学生们做过许多题,有足够的经验做到这一点)。如从例题可以看出A到B是圆周摆动,B到C是平抛运动,此题肯定考查几个运动过程。看完后,心中有底,不会发慌。
其次,要仔细读题,做到边读边分析(用前面介绍分析思路的前4点)。等题读完了,分析也就完成了,解题思路也出来了。在读题时,不要对介绍部分投入过多的时间,也没必要过多的纠缠。只要明白了,就可以了。如例题中男女演员一块从A到B摆动,受两个力(重力和绳拉力),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可算出B点速度。下段到关键条件,此时要仔细,女演员在极短时间将男演员水平推出,什么意思呢?意思
6
是演员间推力很大,水平方向其他力忽略,类似于分裂问题,动量自然守恒。而女演员又刚好回到A,这句话意味者女演员反弹到A点时速度恰好为0。这一过程女演员受重力、拉力作用摆动,可以运用机械能守恒(或动能定理)。至于男演员,只受重力且水平抛出,自然做平抛运动了。求解平抛运动的水平距离S应该不成问题了。最后的一段,看起来较长,仍为介绍部分,告诉了一些已知量,如男女演员质量、摆长、高度等。
这样,阅读结束了,做题的思路也有了,剩下就是将解题过程写下来。
2如何表达解题过程 ○
解题过程表达有三种。第一种是按物理情景发生的顺序安排解答过程。第二种是从关键已知条件出发向前向后表述。第三种是从后向前表述(从求解问题出发向前表达)。
通常,三种表达都可采用。不过,第一种表达符合物理情景发生的顺序,与分析进程一致,与我们思维习惯一致,也与我们平时练习一致。所以,我们也建议采用第一种表达。现以上面例题为例,写出其解答过程。
解:男女演员为整体,从A→B机械能守恒
?m1?m2?gR??v?2Rg1?m1?m2?v22 ○ 1
在B处互相推开,女演员向左速度为v2,男演员向右速度v1,由动量守恒知
7
?m1?m2?v?m1v1?m2v2 ○2
女演员从B→A摆动,机械能守恒
1m2v22?m2gR2?v2?2Rg ○3
男演员以v1做平抛运动由
4R?g?s222v1y?g2x22v0知
?v1?g?s8R ○4
1○3○4代入○2式 将○
?m1?m2?m1?2m22Rg?m1g?s?m22Rg8R?32Rg?2?s?8Rg?s?2Rg8R
第二、三种表述涉及原理与第一种相似,只是顺序不同。 在表达时,一定要把所用的原理用文字明白无误的写出来,这是获得满分的重要手段。
综上所述,学习物理确实有一些方法和规律,不知大家是否有同感。我们建议大家体会这些方法,尝试这些方法,试用这些方法读教材、听讲课、分析题、解答题。相信一段时间后,会有人说:“不错,确实有效果”。那我们就满足了。
陕西师大附中 郭雄藩 2005年12月28日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