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诗两首《春日偶成》同步练习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 基础题 (共20题;共91分)
1. (4分) 成语积累。
请写出几个含有“春”字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9分) 我会填。
《春日偶成》这首诗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从描写的景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从描写的动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透露出诗人在春天美好的景色中________的心情。
3. (4分) 我是拼音小能手。
偶成________ 偷闲________ 春日________ 少年________ 4. (1分) 写出《春日偶成》中写景的句子:________。 5. (8分) 把诗句补充完整,并写出加下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千里莺啼绿映红,________。 莺啼:________
②________,多少楼台烟雨中。 楼台:________
③云淡风轻近午天,________。 云淡风轻:________
④________,将谓偷闲学少年。
第 1 页 共 6 页
将谓:________
6. (2分) 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春天一到,冰不就化开了吗?________②你怎么能这样做。________ 7. (5分) 将下列陈述句改成疑问句。
①我们是学生,应该遵守学校的纪律。②那平静的“湖面”就是被它踩碎的。 8. (4分) 看拼音,写词语 tōu xián ________
lóu tái ________
jiǔ qí ________
yān yǔ ________
9. (1分) 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翻译这首诗________ 10. (5分) 扩句。
①列车奔驰 ②浪花跳跃 11. (5分) 解释句中加线词语。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12. (3分) 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云淡________ 傍花________ 忙里________ 13. (5分) 把肯定句改成否定句。
①报纸的诱惑力如此之大,我每日都要读它。②他这样做虽然过分了点,但还是有道理的。 14. (5分) 仔细读课文《争吵》,回答我喜欢克莱谛的原因是什么? 15. (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在括号里填上与课文相对应的人物
第 2 页 共 6 页
(1) 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穿着一双拖鞋,……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1
(2) 他很满意没人打搅他写信,就戴上帽子,连破皮袄都没披,只穿着衬衫,跑到街上去了。1 (3) 父亲仍旧穿着那件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睛。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1
(4) 她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1
(5) 他很年轻,宽宽的额头,明亮的眼睛,当他迈着轻快的步子走进教室里,全班同学热烈鼓掌欢迎。1
16. (5分) (2019二下·微山期中) 规范书写
书写提示:半包围的字,要注意撇捺的舒展。三包围的字要注意各部分写得协调,全包围的字要注意国字框写得方正。
处 底 原 递 巨 周 围 国 圆 团 17. (5分) 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姐姐送我一件最有意义的礼物。②激流冲跑了那块人们洗衣用的礁石。 18. (5分) 缩句。
①五颜六色鲜花花丛盛开了。②宽阔钱塘江笼罩着层薄薄雾。 19. (5分) 读《别饿坏了那匹马》,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他家没有马,本不需要马草,残疾青年为什么还“认真地看了马草”? 20. (5分) 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春天一到,冰不就化开了吗? ②你怎么能这样做。
第 3 页 共 6 页
二、 阅读题 (共5题;共26分)
21. (5分) 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春日里诗人被什么景物感染? 22. (5分) 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23. (5分) 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怎样的心情?从那句诗可以看出来? 24. (5分) 阅读诗《春日偶成》,回答问题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怎样的心情?从那句诗可以看出来? 25. (6分) 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余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1)
解释加横线词的含义: 以至于斯也斯________ (2)
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不超过10个字)。
第 4 页 共 6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