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模块选练编题:(一) 夏、商、西周的政 治制度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1 12:41:5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时期周礼的衰落,材料反映的依旧是分封制,故A项错误:材料仅能反映诸侯国交往的小部分内容.故B项错误;材料“本着就近原则将两块封地交换”反映的是对土地所有权的重视.故C项错误;郑鲁两国私自将两块封地交换.是对周礼的破坏.

2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分封制对中原文明传播的作用。根据题目中关键信息\相对于四夷的中国传统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得出.分封制的实行推动了中原文明的传播.故A项正确;题目中并表强调分封制对西周统治的作用,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中原文明向外传播,没有体现各地区的文化交流,故C项错误:题目中没有民族融合的信息,故D项错误.

3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元朝的中书省。元朝设置中书省,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是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的长官,行使宰相职权。故答案为B项。唐代的尚书省是三省之一,只负责执行命令,排除A项;明代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排除C项;清代军机处只跪受笔录,排除D项。

4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亲兄弟”“父子兵”“家族组织”等可知这些现象由宗法制所致。故本题应选D项;D项含A、B、C三项的内容,故A、B、C三项的表述与题目中的设问要求“根源”不符。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的影响

5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西周政治的特点。司马迁所处的西汉时期距西周年代久远.其对西周历史的著述是根据西周史官的记录而成.并非第一手史料.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乱自京师始,而共和行政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厉王由于施行暴政.引发了国人暴动. 召公和周公两相协商共同执政以应对危局.故B项正确:材料中的 “共和行政”指的是召公和周公共同行政而非共和制的开端,故C 项错误:根据史实不难得知,分封制走向崩溃是在战国而非西周时期.故D项错误。

6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分封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周朝统治,故选C项。周初诸侯大多是王族子弟,但是材料没有王族子弟与诸侯国数量的对比,得不出“周初诸侯大多是王族子弟”的结论,不选A项。天下三分,其二归周是指天下的三分之二归属周朝,不选B项。材料中惩罚不属于朝觐述职义务的诸侯的方式还有贬爵、削地,不选D项。

7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了在宗法制下形成了大宗小宗的宗法关系,便于维系政权的稳定。这体现的是宗法制的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政治权力。故本题选D项。A、B两项说法“都有”“都不能”是错误的,不选A、B两项。C项说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选C项。

8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材料中的“七出”、“三不去”,反映的是商周时期对婚姻的解除所作的习惯性规定,反映了男子不可以随意休妻,体现了家庭利益为核心(强调父权族权)、男尊女卑、以礼入法(体现儒家伦理)的特点,是维护宗法伦理秩序的体现,B项正确,A、D两项表述都不符合史实,均排除;C项表述有一定道理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9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诸侯在自己的封地内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收赋税,说明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故选B项。诸侯国仿照中央官制不能表明诸侯国在其他方面也能与中央保持一致,不选A项。材料虽然表明诸侯有很大的权力,但诸侯国还是要服从周王,并不是独立的国家,不选C项。材料没有反映“不尊王命”的信息,不选D项。

10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依据“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即侮慢王朝”“政治就乱了”分析可知,其目的是维护周天子的政治地位。B项为表面现象,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为直接目的。基于以上分析可知,本题选A项。

11答案及解析:

答案:1.原因:春秋战国时期.在政治上.宗法制度遭到破坏;在经济上.井田制在不断瓦解:在文化上.礼崩乐坏。最终三家分晋只不过是周王朝走向解体的一个缩影.它是当时历史发展的必然。晋献公将同姓的公族消灭殆尽,导致“晋无公族削弱了其统治的宗族支持基础.这是晋国卿权坐大和晋国走向解体的偶然因素。”

2.观点:历史的偶然性中蕴含着必然性.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说明:西安事变前夕.民族矛盾激化,团结抗日成为社会的一种潮流:蒋介石抗日步伐迟缓及加速“围剿”的做法.必然会导致事变.这些都是西安事变爆发的必然原因.但它最终是通过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扣押蒋介石的偶然形式表现出来.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解析:1.本题考查春秋时期晋国解体的历史原因及对历史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相互关系的认识。据材料一“西周天子对此违反宗法制度的行为束手无策”得出在政治上.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度遭到破坏;据材料一“大力发展农业.力量壮大起来”并结合所学得出在经济上.井田制在不断瓦解:结合所学得出在文化上,礼崩乐坏:据材料一“卿权坐大是春秋时期历史的必然”得出最终三家分晋只不过是周王朝走向解体的一个缩影.它是当时历史发展的必然。据材料一“晋献公将同姓的公族消灭殆尽”“晋国的卿权强大,发展到最后便是韩赵魏“三家分晋”“发生在晋国等少数诸侯国中又是历史的偶然”得出.晋献公将同姓的公族消灭殆尽.导致“晋无公族”.削弱了其统治的宗族支持基础.这是晋国卿权坐大和晋国走向解体的偶然因素。

2.第一小问现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得出历史的偶然性中蕴含着必然性.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第二小问说明.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相关史实举例说明。

12答案及解析:

答案:1.分封制。积极作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政治秩序,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2.特点: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构建帝国组织,等级关系: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制度基础:分封制、宗法制。

解析:1.本问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并将其与所学知识结合。从材料内容可直接得出是分封制。

2.依据材料,结合西周时期的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内容说明其特点和等级关系。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模块选练编题:(一) 夏、商、西周的政 治制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fqat9aif91qw0b8cvba7dd7d92wae01ark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