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以上辽王贵烚罪状,不言其内乱事,与三司官皆系诏狱。累月,释还职。源在刑部久,议狱多平1
0 恕。陕西佥事计资言,武臣杂犯等罪,予半俸,谪极边。源以所言深刻,奏寝
之。六年,以足疾 命朝朔望。八年致仕,卒。 (节选自《明史·魏源传) [注]直庐:值班房。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源遣都督佥事李谦守独石/按行天城/朔州诸险要令将吏分守设/威远卫增修/开平龙门城/自独石 抵宣府/增置墩堠/
B.源遣都督佥事李谦守独石/按行天城朔州诸险要/令将吏分守设/威远卫增修/开平龙门城/自独石 抵宣府/增置墩堠/
C.源遣都督佥事李谦守独石/按行天城朔州诸险要/令将吏分守/设威远卫/增修开平龙门城/自独石 抵宣府/增置墩堠/
D.源遣都督佥事李谦守独石/按行天城/朔州诸险要令将吏分守/设威远卫/增修开平龙门城/自独石 抵宣府/增置墩堠/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丁忧,古代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丧,期间丁忧的人不准为官,因特殊原因朝廷强招 丁忧的人为官,叫做“夺情”。而官员守丧期满之后,朝廷就可以起用。 B.伍,是古代民户编制单位,五家编为一伍。也是古代军队编制单位,士兵五名编为一伍。文中用 来代指军队,今天也有“参军入伍”之说。
C.疏,疏通、分条陈述,引申为对问题的分析。战国前臣僚向君主进呈文字统称上书,秦朝始称为 奏。汉代臣僚分析问题的奏章别称为疏。唐宋以后上奏文书统称奏议,多数称为奏疏。
D.朔望,农历的每月最后一天称为“朔”,农历每月十五日(有时是十六日或十七日)称为“望”, 望日的第二天,叫既望,农历的每月第一天称为“晦”。
10.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魏源办案精明,体察民情,安抚灾民,皇帝认为魏源清廉正直有作为。魏源深得朝廷重用,两次 遭遇父母丧事,都在守丧期间被重新任用。
11
B.魏源本来被委以重任去平定大盘山的乱民,但他还未到达,官军已抓获夏九旭。皇帝又命令他去 四川采集木材,同时整顿边防事务。 C.魏源整治边镇有方,但因推荐兵部侍郎于谦等事被谏官以身临边关擅自更换设置大臣为罪名,一 起上疏弹劾他。皇帝并没有追究。
D.陕西佥事计资提出,武官犯其他罪的等同专类罪名,给予俸禄减半的惩罚,并贬黜到最边远的地 方,魏源认为此建议很好,上奏请求朝廷施行。 四、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 11~12 题。
送徐兴公还家 【明】 谢肇淛
枫落空江生冻烟,西风羸马不胜鞭。 冰消浙水知家近,春到闽山在客先。 斜日雁边看故国,孤帆雪里过残年。 怜予久负寒鸥约,魂梦从君碧海天。
【注】谢肇淛,明后期著名诗人,福建人,长期在外做官。徐兴公,诗人同乡好友。 1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
A.首句描写枫叶飘落在空阔的江面上,江面上飘荡着冻人的寒烟,西风瑟瑟地吹着,诗人渲染了 萧瑟凄凉的氛围烘托友人归家的心情。 B.首联中“羸马不胜鞭”一句生动传神地描写了瘦马疲惫羸弱的状况,让读者感受到了友人归家 途中的辛苦。 C.颔联描写浙水冰块消融,春天已到闽山,字里行间流露出友人对家乡的向往之情。
D.颈联诗人用“斜日雁边”“孤帆雪里”的景物描写表达自己独处异乡的孤独愁苦之情。 E.尾联“寒鸥约”的典故含蓄表达了诗人归隐的情怀,而“魂梦从君”一句表达了诗人决定弃官 随友而去之意。
12.这首诗是如何表现诗人复杂的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赏析。(6 分) 五、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 13~14 题。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