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物质的分离、提纯与检验
课后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2020·浙江1月选考,T11)下列有关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碱液不慎溅到手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饱和硼酸溶液洗,最后用水冲洗 B.KCl和MnO2的混合物经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可分离出MnO2
C.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若加水超过刻度线,立即用滴管吸出多余液体 D.火柴头的浸泡液中滴加AgNO3溶液、稀HNO3和NaNO2溶液,可检验火柴头是否含有氯元素
答案:C
2.(2020·杭州二中选考模拟)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鉴别苯、碘化钾溶液、硝酸银溶液、己烯、四氯化碳,这种试剂是( )
A.NaOH溶液 C.溴水 答案:C
3.(2020·金丽衢十二校第一次联考)下列除去杂质(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
A.FeSO4(CuSO4):加足量铁粉后,过滤 B.CO(CO2):用NaOH溶液洗气后干燥
C.MnO2(KCl):加水溶解后,过滤、洗涤、烘干 D.CO2(HCl):用NaOH溶液洗气后干燥 答案:D
4.(2018·浙江4月选考,T10)下列操作或试剂的选择不合理的是( ) A.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从碘水中提取碘单质 B.可用灼烧法除去氧化铜中混有的铜粉 C.可用硫酸鉴别碳酸钠、硅酸钠和硫酸钠
D.可用含氢氧化钠的氢氧化铜悬浊液鉴别乙醇、乙醛和乙酸
解析:选A。A.从碘水中提取碘单质应该是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单质,不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不合理;B.在灼烧时铜粉转化为氧化铜,所以可用灼烧法除去氧化铜中混有的铜粉,合理;C.将硫酸加入到碳酸钠、硅酸钠和硫酸钠中时,碳酸钠产生气体,硅酸钠出现沉淀,硫酸钠没有现象,所以可用硫酸鉴别碳酸钠、硅酸钠和硫酸钠,合理;D.含氢氧化钠的氢氧化铜悬浊液与乙醇不反应,与乙醛在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与乙酸反应生成蓝色溶液,所以可用含氢氧化钠的氢氧化铜悬浊液鉴别,合理。
5.(2019·浙江4月选考,T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B.KMnO4溶液 D.Na2CO3溶液
A.蒸馏时可通过加碎瓷片防暴沸
B.可用精密pH试纸区分pH=5.1和pH=5.6的两种NH4Cl溶液 C.用加水后再分液的方法可将苯和四氯化碳分离 D.根据燃烧产生的气味,可区分棉纤维和蛋白质纤维
解析:选C。苯和四氯化碳互溶,它们均难溶于水,所以加水后也无法分离,C项错误。 6.(2020·金华高二检测)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或操作错误的是( )
A.提取海带中碘元素,为保证I完全氧化为I2,加入的氧化剂(H2O2或新制氯水)应过量
B.纸层析法通常以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滤纸纤维上的羟基具有亲水性,它所吸附的水作为固定相
C.制备硫酸亚铁铵晶体时,最后在蒸发皿中蒸发浓缩溶液时,只需小火加热至溶液表面出现晶膜为止,不能将溶液全部蒸干
D.减压过滤不宜用于过滤胶状沉淀或颗粒太小的沉淀
解析:选A。A中若氯水过量,会把生成的I2继续氧化成HIO3。 7.下列实验装置、试剂选择和操作均正确的是( ) A.除去NO中的NO2 B.铁制品表面镀锌 C.配制一定浓度的硫酸 D.鉴定Fe 3+-
解析:选A。NO2溶于水生成硝酸和NO,A项正确;电镀时电解质溶液应该含有镀层金属离子,故应该用含锌可溶性盐溶液作为电解质溶液,B项错误;容量瓶不能用来直接稀释浓硫酸,C项错误;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中,D项错误。
8.下列实验或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A.甲图装置:用蘸有待测液的铁丝,检验K B.乙图装置:分离水和乙酸
C.丙图装置:验证NaHCO3和Na2CO3的热稳定性 D.丁图装置:从食盐水中提取NaCl晶体
解析:选C。A.K元素的焰色反应必须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滤去黄光的干扰,该实验不符合实际,故A错误;B.互溶的液体不能采用分液方法分离,应该采用蒸馏方法分离,乙酸和水互溶,应该采用蒸馏方法分离提纯,故B错误;C.碳酸氢钠不稳定,加热易分解,而碳酸钠不分解,比较稳定性时,碳酸氢钠应放在小试管内,故C正确;D.从溶液中通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得到晶体,应用蒸发皿加热溶液,而坩埚用于加热固体药品,故D错误。
9.(2017·浙江11月选考,T24)某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得知:连苯三酚的碱性溶液能定量吸收O2;CuCl的盐酸溶液能定量吸收CO,且易被O2氧化。拟设计实验方案,采用上述两种溶液和KOH溶液逐一吸收混合气体(由CO2、CO、N2和O2组成)的相应组分。有关该方案设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采用上述3种吸收剂,气体被逐一吸收的顺序应该是CO2、O2和CO B.其他两种吸收剂不变,O2的吸收剂可以用灼热的铜网替代
C.CO的吸收必须在吸收O2后进行,因为CuCl的盐酸溶液会被O2氧化 D.在3种气体被逐一吸收后,导出的气体中可能含有HCl 答案:B
10.某固体混合物X可能含有KCl、NH4Cl、CaCO3、Na2CO3、Na2SiO3、CuSO4中的几种,为确定其组成,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
根据实验现象,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固体混合物X中一定含有KCl和Na2SiO3,一定不含CuSO4 B.固体混合物X中,CaCO3、Na2CO3至少含有一种 C.在无色溶液B中通入CO2气体,可能有白色沉淀生成
D.在无色溶液B中滴加NaOH溶液,未检测到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该固体混合物X中不存在NH4Cl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11.某贮气袋中贮存有色气体,可能由NO2、CH4、CO2、HCl、NH3、Br2(蒸气)等气体中的几种混合而成。现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①通入少许水中,得无色溶液; ②通入少许AgNO3溶液中,有沉淀析出; ③通入少许澄清石灰水中,无浑浊现象;
④通过盛水的洗气瓶后,导出的气体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试回答:
(1)由①可判断一定存在______,一定不存在______; (2)由②可判断一定存在______,一定不存在______; (3)由③④可判断一定存在______,可能存在______。
解析:NO2与Br2的颜色接近,但通入水中,溴水是橙色的,而3NO2+H2O===2HNO3+NO得到溶液是无色的,故由①断定NO2存在,Br2不存在。由②通入少量AgNO3溶液中,因有HNO3生成又生成白色沉淀,故一定有HCl,从而确定无NH3。由③并不能说明无CO2,因为混合气体产生的HNO3及HCl都可与Ca(OH)2反应,通过④说明有CO2。CH4是否存在由以上实验不能确定。
答案:(1)NO2 Br2 (2)HCl NH3 (3)CO2 CH4
12.(2018·浙江4月选考,T28)某学习小组欲从含有[Cu(NH3)4]SO4、乙醇和氨水的实验室废液中分离乙醇并制备硫酸铜铵[CuSO4·(NH4)2SO4]固体,完成了如下实验:
已知[Cu(NH3)4]+4H===Cu+4NH4。 请回答:
(1)步骤①中,试剂X应采用________。
(2)甲、乙两同学取相同量的溶液Y分别进行蒸馏,收集到的馏出液体积相近,经检测,甲同学的馏出液中乙醇的含量明显偏低,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硫酸铜铵固体中的NH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根据题意,从含有[Cu(NH3)4]SO4、乙醇和氨水的实验室废液中分离乙醇并制备硫酸铜铵[CuSO4·(NH4)2SO4]固体,需要加入硫酸发生反应[Cu(NH3)4]+4H===Cu+4NH4,NH3·H2O+H===NH4+H2O,故试剂X应采用H2SO4。
(2)甲、乙两同学取相同量的溶液Y分别进行蒸馏,收集到的馏出液体积相近,经检测,甲同学的馏出液中乙醇的含量明显偏低,可能的原因是加热温度偏高,馏出速度太快或冷却效果不好,造成乙醇损失。
+
+
2+
+
2+
+
+
2+
+
2+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