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论教学策略研究的现状与意义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4 3:15:3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威、布鲁纳等。所以,在西方(主要是美国),一直是把教学问题放在“课程理论”和“教育心理学”中来探讨的。一般英文教育辞典或辞书,通常不收“教学论”这个条目,甚至在一些教育文献中交互使用“教学理论”、“教学心理学”、“教学技术学”的现象。这反映了他们要在心理学研究和教学实践基础上构建教学理论的倾向,也反映了教学理论与心理学相融合的趋势。

从以上关于教学策略研究现状的分析中,我们发现,目前国内外关于教学策略的研究多是对一些具体策略的应用研究,而理论研究较少,从而造成了教学策略的概念含义过多,在术语的使用上比较混乱的现象,同时,也给制定或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带来困难。从另一个角度看,理论程度不高或科学性、精确性较差的理论,也很难真正发挥其指导实践的功能。所以,对教学策略理论研究的缺乏,客观上已经阻碍了教学理论的发展,影响了教学策略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教学策略研究的意义

(一)教学策略的研究是教学理论发展的客观需要与必然趋势

在本世纪初,人们对教学现象的认识还较为直观和肤浅,片面地认为教师的品质或行为是影响教学的唯一因素,教学研究的目的只在于发现优秀教师必备的品质及其形成的规律,然后用于教师的培训。后来,随着人们对教学现象认识的不断深化,教学研究也由单纯地研究教师的行为转变为研究教与学两方面,特别是研究教与学的内在机制等问题上,出现了心理学原理与教学研究相融合的趋势。 70年代以来,心理学原理与教学研究相结合,已成为教学理论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趋势。许多著名心理学家开始关注教学问题的研究。心理学家们冲破了学科壁垒,运用现代认知科学与方法,研究复杂的教学问题并取得了新的进展,如皮亚杰学派的理论、维果茨基学派的理论以及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理论、信息加工理论、计算机模拟教学等,对教学理论研究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受当代认知心理学的影响,当代教学理论更注重学生认知结构、认知加工和学习策略的研究,把学生看成是一个积极主动的信息加工过程。同样,把认知理论引入教学领域,认为教师的教学也是一个认知过程。因此,从目前来看,在认知科学理论、信息加工理论、计算机方法的影响下,教学活动中的认知加工、元认知、教学策略、教学设计等,已成为教学论研究的重要内容。

总之,教学理论的发展,向我们展示了更加广阔的研究领域,“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教学策略”等已成为教学理论的基本内容,在谈到教学理论发展新趋势时,台湾国立政治大学教育系教授朱敬先认为,教学理论发展的新趋势,在于系统探讨心理学理论与教育目标、教学策略、课程设计与教材间之交互影响,以刷新适用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学如何运用心理学知识于教学过程中,以形成更佳的教学策略,是教学理论最重要的课题(注:朱敬先:《教学心理学》,(台)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2年版。)。

(二)教学策略的研究可以促进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

近些年来,在我国教育界,出现了对教育理论的两种截然相反的批评:理论工作者认为,教育理论没有形成严密的科学体系,许多概念术语不精确、范畴不严密、科学性不强;而实践工作者却认为,教育理论应用性较差、脱离实际、是空教条,不能指导实践。来自理论工作者的批评,促使人们引入了起源于“非经验科学”的“元分析”方法,致力于教育理论科学论、理论化的研究;而来自实践工作者的批评,则促使人们反思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

教学理论是概括地反映教学活动的概念、原理的体系,具有抽象性、系统性和逻辑性;教学实践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具有客观性、社会历史性和主观能动性。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条基本原理,也是科学研究的一条重要法则,落实到教学领域,首先表现为教学理论根源于教学实践,并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同时,教学实践是教学认识的基础,是检验教学理论正确性的唯一标准。

当然,教学理论一旦形成,就有其相对的独立性。理论与实践是各自相对独立的领域,理论作用于实践,需要有中间环节。而教学策略就是这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中介。所以,教学策略的研究既有利于建立完整科学的教学理论体系,也有利于解决理论指导实践的问题。

教学策略之所以能够成为教学理论和实践的桥梁和中介,原因主要在于:一方面,教学策略总是在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遵循教学规律和原则,综合教学过程的诸要素而建构起来的,是理论的具体化,比较接近教学实际而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另一方面,教学策略的产生并不是为了空洞的思辨,而是为了让人们去把握和运用。

教学策略是教学理论的一个新课题,也是当前教学改革实践中值得重视的问题。研究教学策略对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重要意义在于:从教学理论上看,教学策略可以帮助我们从整体上综合地认识和探讨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多样化的表现形态,有利于从动态上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这对改变长期以来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只重视对教学各个部分的研究而忽视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是有一定作用的;从教学实践来看,教学策略既是教学过程理论体系的具体化,又是建立在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的,既具体、简明、可操作,又具有概括、完整和系统性,便于人们理解和掌握,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学策略的研究是联系教学理论和实践的桥梁和纽带,有助于改变教学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状况。

(三)教学策略的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出大批适应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成为当今社会所亟待解决的问题。众多的教育教学改革方案对此进行了不懈地努力,然而到目前为止,

这些尝试似乎还没有取得令人十分满意的效果。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但分析已往有关教师与学生学习关系的研究发现,许多研究重在考察教师的个性品质与学生学习成绩的关系。这类研究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一是优秀教师的个性其他教师很难模仿,二是这种模仿原本就是不必要的、甚至是有害的。所以,研究教师与学生学习的关系问题,应把重心放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寻找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性因素,这样才能真正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和途径,而教学策略就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这已被一些研究所证实。近些年来,国内外的一些研究表明,教师取得的教学效果上的差别反映着他们在教学策略上的差别。 1980年,埃默等人曾研究了14名三年级教师,其中7名卓有成效,7名成效较差。这两类教师所带班的学生在学年开始时,其能力倾向性成就测验的得分并无上下。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成效的教师班上的学生表现出较多的勤奋行为,学年结束时取得的成绩也较好;成效较差班上的学生则相反。埃默等人的研究表明,教师在教学策略上的差别,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 另有教育权威人士(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沃尔伯格、韦克斯曼)说:“改进教学往往要注重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教学策略。”(注:中央教科所译:《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国内的有关研究也表明,有效的教学策略同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呈正相关。

申继亮、辛涛的“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培养研究”结果表明,教师教学认知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教学行为的改善,最终会显著地促进学生学科能力的发展,也明显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注:申继亮、辛涛:《关于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培养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 教师根据自己对教学活动的认知结果,对教学活动进行科学分析,自觉地、有目的地控制和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能力,可以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教学策略的研究,既是教学理论发展的必然,也是教学实践的需要,因此,教学策略的研究已成为教学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搜索更多关于: 论教学策略研究的现状与意义 的文档
论教学策略研究的现状与意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g9050do4o6m3qp9y5o6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