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英语观摩研讨会学习体会
沂水县第二实验小学
2014年4月25日—4月27日,我有幸参加了第18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英语观摩研讨会。在短短两天半的时间里,我们听取了12 节来自全国各地名师的观摩课,和4 场不同研究领域的专家专题报告,在紧张而又充实的学习中,我感受到了名师的魅力,感受到了英语教学的艺术。名师的课堂艺术和专家专题的引领会对我今后的教学产生很大的影响。下面简要的谈一下自己在这次学习活动中的理解和收获:
一.扎实的基本功,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
本次进行展示的几位英语老师,他们都有几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有着准确、流利、地道的口语发音,全英文的课堂教学;有着丰富自然的肢体语言,富有艺术性和感染力;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娴熟,课堂的应变能力很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几位老师的教学设计都非常的完美,充满了教学的艺术,可以说无处不是亮点。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顾洁老师执教的是六年级第四单元《Then and now》中Sound time和Culture time,顾洁老师把一个本来比较枯燥的文本通过一个有趣的动画有机的结合成一个整体。再加上顾洁老师独特的个人魅力,让她的课堂活泼,生动。顾洁老师流畅地道的口语,对于学生回答的精彩评价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江苏常熟实验小学的戈向红老师执教的《Click, Clack, Moo, Cows That Type》通过绘图文本的组织教学,向我们展示了一节精彩的课堂。戈老师的课堂应变能力超好,当一个学生提问教师的年龄的时候,她悄悄的在学生的耳边告诉了学生答案,不仅回答了学生的问题,避免了学生尴尬,而且保持了神秘性,引得在场听课老师的会心一笑,可见教学的机智。
江苏江阴实验小学的黄慧老师执教的是《Father and son》中的一篇漫画。黄老师通过对漫画自编文本,不只是让学生进行句型的替换运用,而且通过完善文本内容,让学生发挥想象,练习写作,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的林丽老师是我最喜欢的老师,她的个人魅力让人不能忘记。她地道的口语发音,全英文的课堂教学,丰富自然的肢体语言,还有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和课堂的应变能力,都让人产生由衷的佩服和赞叹!林丽老师给我们呈现了一个课堂的新式模式——思维导图。通过让学生进行学习,总结归纳出本节课所学的思维导图,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进行retell, 完成自己的report,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江苏镇江实验小学的徐美老师执教的《Amazing things》先让学生通过看一些录像和图片等三个Amazing things,引出了两个主人公,通过竞赛复习单词渗透新的Amazing things,为学生的表演做准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非常的流畅自然,非常的精彩。
广东东莞东华小学岑振祥老师执教的是PEP五年级复习二的内容,使用的是和我们相同的教材,所以我的体会更加深刻一些。岑老师通过复习热身环节的设计让学生猜自己的英文名字,感受句型There are four letters.再通过让学生猜平时的活动,使课堂的气氛更加活跃,然后通过学生喜欢的《爸爸去哪儿》的英文版主题曲,让课堂的气氛更加的活跃。教师通过出示《爸爸去哪儿》中的六个房
间,让学生用句型There is? There are? 进行描述,然后通过阅读文本材料找出-这是谁的房间?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小游戏Guessing game- 猜一猜他们现在在哪里?让学生用句型Is there?? Are there??进行提问并回答,拓展环节通过给《爸爸去哪儿》中的小主人公当导游的活动,加强学生的对话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节课的教学给了我耳目一新的感受,原来复习课也可以这么上,复习课也可以这么精彩!
二.通过专家引领,明确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了解最新的教学理论。 1、朱善萍主任对于《关于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效率的思考》给我们在小学英语教学方面提出了很多的思考,其中着重谈了儿童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存在的问题和一些数据及其建议。朱善萍主任提倡在英语教学中要注意多器官的使用,让学生听,看,读,说,用等想结合。并以自己的例子强调了阅读习惯的培养对于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性。确实,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对于学生知识的教授比较多,而对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还远远不够,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好的习惯决定好的未来。一位好的老师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而我们小学英语老师则是学生良好英语习惯养成的关键。小学英语课不能单单是要掌握800个词和三个重要时态的问题,英语是一门国际性的语言,我们要学习很多国际的文化,所以教师在选择材料上要注意暴力问题和成人化的问题,并要求英语课的形式和内容都有丰富,内容决定效果。
2、沈峰局长关于《小学英语复习课的反思和实践》的报告让我们对复习课的认识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复习课不是把新授课的单词句型再次呈现,而是让学生在复习课上能会用单词和句型,并有一个提高。沈峰局长通过对复习课的功能和教学现状的分析,给我们展现了现在复习课存在的误区,并通过两个不同类型的课件和教学设计的对比讲解,让学生明白了复习课不是生搬硬套一个话题,而是功能的整合。教学的设计要突出几个新,新材料,新“刺激”(情境),新的呈现方式,新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对于要复习的内容形成一个整体的框架。而且复习课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的人在复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注意对学困生的帮助和指导,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复习中有所收获。通过沈峰局长的讲解,我对于复习课有了新的认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要加强对复习课的关注,并且能有所突破。
3、赵刚老师对《关于英语教研组建设的几点思考》的报告给了我精神上的洗涤。赵刚老师没有给我们听高深的理论,也没有向我们说教,只是用自己的例子去阐述一个事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帮助需要你帮助的人,静下心来聆听花开的声音。听着赵刚老师娓娓动听的话语和禅学的解释,我觉得这几天车马劳顿的疲惫和辛苦一扫而空,心态变得非常的平和。我想这份平和的心态会影响我的一生。
4、田湘军老师关于《开放式试听活动的实践与思考》给了我们在听力活动教学方面一个新的观点。开放式的听力活动可能在一开始的时候学生会感觉比较难,但是通过持续的锻炼,相信对于学生听力的提高和关键信息的捕捉能力都能有所提高。
三、对于课堂教学的理解和思考
通过这些名师们的课堂和专家的报告,我感觉自己收获了很多: 1、对于英语课堂教学的新观点和新方法
在这12节观摩课上,我能感受到名师对于教学设计的用心,教师为了能给我们展示一节完美的课,对于文本的选择和绘图文本的改编方面都做了精心的准
备。那我们普通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也要有选择的根据自己的学情去使用教材。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得研究教材的内容,解读编者的思路,并根据自己的学情有的放矢的进行创造性的改编应用。
此外,名师课堂上展现的新观点和新方法也给了我耳目一新的感受。林丽老师课堂上的思维导图给了我全新的感受,我第一次感受英语的思维导图,也感觉到震撼,原来英语课也能这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林丽老师对于学生听的能力的训练也比较好,学生在小组讨论自己的周末活动时,让学生说出同桌的周末活动,提高了学生认知倾听的能力。在学生进行汇报时,又让其它听课的学生说说自己听到的内容。这样的小组训练和学生的发言很有效,学生不仅要自己会说,而且还要认真倾听别的同学的发言。我感觉这个方法非常的好。在我平时的教学中,我过多关注的是表述的学生,而不是关注所有学生倾听的情况。林丽老师的方法非常值得我们学校。田湘军老师开放式的听力试听活动也是给我醍醐灌顶的感觉,总感觉以前自己的听力教学比较的单调,让学生看着图片听音选择,没有真正给予学生听的时间和思考的能力,而田湘军老师的开放式听力活动,真的让学生去由简到繁,由少到多,让学生逐步的进行听,并在听力活动中捕捉关键词和关键信息。这样的活动是有效的,而通过学生的关键词识记,进而到后面的复述,发展了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学会“等待”
赵刚老师让我们学会聆听花开的声音,我觉得对待学生也是同样的道理,当我们在教授完一定的知识后,一定要给学生“消化知识”的时间,只有学生把教师所讲的内容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储备,才是学生真正的学会了。我想这也是我们常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当我们的课堂不再急躁,课堂的各个环节不再像蜻蜓点水那样一带而过,我想我们真的能听见“花开”的声音,那是学生自己的知识之花。
研讨会已经结束了,而我心中新观点新认识的碰撞才刚刚开始。在观摩了名师的课堂和专家的报告后,我对英语课程标准的理解和英语课堂教学艺术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方向。一节好的英语课堂,不能是生硬的各个环节的生搬硬套,而是非常自然的和学生“玩游戏”或“聊家常”似的有序,有趣。一节好的课堂,学生就如同高高飞起的风筝,而教师就是放风筝的人,风筝飞得再高,线始终在教师的手中,而这条线,就是本节课的话题或主题的设计。希望以后的我会是一个很会放飞风筝的人!
相关推荐: